芳香化浊辟秽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理论及应用解析*

2022-06-12 11:10崔应麟李松伟黄琳朱广领陈乾
中医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芳香防疫新冠

崔应麟,李松伟,黄琳,朱广领,陈乾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020 年1月3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紧急事件[1],2020年2月11日被正式命名为COVID-19[2]。我国将该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护法》乙类传染病范畴,并按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3]。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中医药全程参与防治,献方献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COVID-19 属中医感受戾气或杂气产生的“温疫”范畴[5]。中医在与疫病的斗争中形成了独特的防疫治疫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体系同样适用于新冠肺炎,但需要我们将中医概念厘清,重视本病的证候及证治规律研究,进而找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6]。中医认为,瘟疫的病因是“疫疠之气”“秽浊之气”,“芳香辟秽”是一种重要的治法。

1 新冠病毒的中医认识

1.1 概念COVID-19为冠状病毒变异属,为β属冠状病毒,2020年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较以往冠状病毒不同的是,其传染性更强,致病广泛[7]。COVID-19属外感“疫疠之气”“秽浊之气”。疫疠之气是天地不和之气、失常之气,极具传染性;秽浊之气引申为枯萎凋腐,肮脏不净,混沌重浊[8]。《素问·本病论》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节,即生大疫。”意指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升降迁移,失其更移之正位,即便是已得岁时之正位,但是未得司正位之气,就会出现四时失序,产生非时之戾气,发生大疫[9]。《温病条辨》言“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10]。”指出疫病易于传染,兼夹秽浊的致病特点。

1.2 临床特点COVID-19临床病理过程以湿邪病程缠绵,重浊黏滞,瘀结凝塞,阻遏气机,熏蒸不解,蒙蔽官窍,外浸玄府等为主,病位在肺脾。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11],COVID-19常见的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为主。部分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腹胀、便秘等症状,少数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同时可有消化道症状。重症病例常伴有呼吸困难,舌苔白腻或黄腻、甚则厚如积粉,舌质红或淡红或淡暗。舌苔厚腻为本病典型的临床表现。

1.3 发病机制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描述:温疫之为病是由 “戾气”所感,造成“遍于一方,延门阖户,众人相等”的疫情,其性毒烈不同于六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天地间别有的一种异气”。其发病与否与因戾气强弱、人体正气的盛衰息息相关[12]。

1.3.1 疫戾秽浊,郁遏肺卫疫戾秽浊之气弥散飘荡于自然界空气中,侵染了清净光明之清气,由口鼻而入,留而不去,蕴结凝塞,闭阻气机,水液代谢不利,湿浊累积,甚而与痰饮瘀血互结,闭阻肺脏,导致“肺不布津”。《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入胃之饮,得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应天而主气,气化则水行,四布于皮毛,灌溉于五脏之经脉。故“肺脏布散津液”是一身水液代谢循环的重要环节。今肺气为疫戾秽浊之气郁闭,宣发肃降功能受到影响,肺中失去了清肃的环境,肺津无以输布,水谷精微输布代谢发生障碍,气液不得下降,机体水液代谢功能异常,湿浊内生进一步加重肺卫之气郁闭,湿浊之邪闭肺化热,故临床见发烧、喉咙痛(火气内郁)、流涕,味觉嗅觉失灵(湿气内郁而阻络)、身体酸痛、皮肤湿疹(闭阻皮毛腠理)、舌苔厚腻等。

1.3.2 疫戾秽浊,滞脾碍胃疫戾秽浊之邪气,侵脾碍胃,脾滞则不能转输水谷精微而行津液,化其精微,升清阳,水液无法正常“上归于肺”,肺的布散津液“熏肤、充身、泽毛”功能被秽浊之气阻碍,出现湿浊停聚的现象。《灵枢·小针解》曰:“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感则害皮肉筋脉也。”表明胃中浊气蕴积日久,脾运不及,脾虚生湿,蕴积体内,湿浊之气下流侵害肌肤筋脉。日久可见皮疹、味觉嗅觉失灵(湿气内郁而阻络)、身体酸痛、眼睛红、结膜炎(火气内郁)、红疹、皮疹、腹泻、腹痛(脾虚湿盛)、意识模糊(湿气蒙窍)、口鼻流血(湿气化热入血分)等临床症状。《灵枢·决气》记载:“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侣山堂类辩》曰:“中焦之汁,流溢于中以为精,奉心化赤而为血[13]。”脾胃化生的津液是精血化生的根本,脾虚胃滞水谷精微生化无源,血脉失养,气虚无力鼓动血脉,日久导致血脉瘀阻,脾虚则中气不足,津液不得输布,气机失畅,津凝为痰,痰阻脉道则影响血液运行,造成局部有瘀,影响微循环,血脉运行不畅则肌肤组织失去濡养并瘀积滞留,造成津液亦难输布的发病原因。

以上两种证型在轻型、普通型患者中最为常见。然秽浊之邪搏结阳明,上冲心包,闭阻官窍甚至通体厥逆以致神志昏迷、肠道闭结不通的秽浊闭窍证,当从芳香入血开窍,通腑泻浊以利下;亦有热甚血燥,郁于肌表血分,出现肌表斑疹的秽浊入血证;另有邪阻日久,阴津亏虚或素体阴亏者呈现秽浊伤阴证,自当用育阴潜阳治法。

2 芳香辟秽化浊方的应用

中国古代在很早就开始佩戴香草防疫,用烟熏的方法驱虫、祛邪及防害。《山海经》有“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14]的记载。《周礼·秋官》有“莽草熏之”[15]等,以戴香、熏香来防疫的描述。瘟疫学派代表人物喻嘉言认为,疫病治法“以逐秽为第一义”,十分重视芳香辟秽化浊法在疫病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明清时期创制的经典名方,如刘奎继承了《温疫论》的思想自拟“除湿达原饮”,以槟榔、草果、厚朴为主药,总属芳香辟秽范畴;薛生白的湿热阻遏膜原方;雷少逸的宣透膜原法,以槟榔、草果、厚朴、藿香、半夏香为主,佐以黄芩;俞根初的柴胡达原饮,以柴胡、黄芩、青皮、荷叶梗、桔梗梳理气机,加槟榔、草果、厚朴辟秽化浊等。芳香化浊方可起到宣肺醒脾、宣达气机、辟秽化浊的防疫功效。疫戾秽浊之气致病虽具有多重隐匿性,但湿秽浊气也是重要的病理产物。芳香化浊辟秽方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完全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治未病的理念。

2.1 未病先防——防疫的香囊和茶包防疫香囊,主要成分:藿香、苍术、石菖蒲、佩兰、白芷、薄荷、细辛、冰片等。使用方法:随身佩戴。作用功效:芳香之气环居周室,从口鼻而入,开肺气,醒脾气,起到辟秽去浊的作用。藿香具有芳香化湿的作用,辟秽浊,可以实现避邪解时行疫气;苍术是古代用来防疫最常用的药物,燥湿的力度极强;石菖蒲、佩兰芳香入脾,醒脾祛浊。白芷辛温解表,可祛湿散寒;细辛发表散寒。配伍薄荷、冰片辛凉类药物具有辛香走窜的作用,使全方辛而不燥。

防疫茶包,主要成分:藿香、陈皮、桑叶、芦根、桔梗等。用法:煮水当茶喝。每次1包,每天两次,若是幼儿需减半。作用功效:藿香芳香化湿,古代用之除山岚瘴气,辟邪气;陈皮健脾化湿;桑叶清肺热;芦根养阴津;桔梗理肺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用,起到清肺、润肺、宣肺的作用。皮肤毛孔是抵御外来邪气的天然屏障,而皮肤毛孔的精气有赖肺气的滋养和温煦。本方通过清肺、润肺、宣肺,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顾护正气、防御疾病的作用。

2.2 已病防变——芳香辟秽化浊方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现代医学检测技术通过检测实时荧光 RT-PCR、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及其滴度等,可及早确诊新冠肺炎病毒感染[11],使得“未病之病”能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进而控制疾病的传播。

患者早期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以低热为主,不恶寒,咳嗽、咯痰,咽干咽痒,乏力,舌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邪在上焦肺卫,邪正交争于表,提示此阶段属于疫戾秽浊、郁遏肺卫之证。治以辛凉散热、芳香辟秽,使邪气外散内化,减少变证的发生。

中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纳呆、脘闷、腹胀、便秘、恶心等,秽浊之邪困阻中焦,脾胃受伤,运化失常,发为疫戾秽浊、滞脾碍胃之证。治以芳香辟秽、通腑祛浊,使秽浊祛,郁结下行,防治浊邪上扰,蒙蔽清窍。

后期如患者年老体衰兼有他病,亦或病情失治,或虽经对症治疗,仍由表入里,或久恋于肺,胶着凝固,蕴结成痰,郁阻于肺,肺气郁闭,或可出现高热及胸闷、气促、喘息等重症表现;火热内结,导致咽干口苦、小便黄赤、神志昏迷、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舌苔黄厚腻等,秽浊闭窍、入络动血之证。治以芳香开窍、辟秽醒神,清肺胃热、利官窍、开闭结、复神明。

2.2 芳香辟秽化浊方的治疫应用临床应用加减:热证加石膏、连翘、金银花;寒证加干姜、桂枝、吴茱萸;湿浊入血分,斑点隐隐加石膏、知母、生地黄、丹参、水牛角;湿浊闭窍证加胆南星、竹茹;寒湿闭阻证加附子、石菖蒲、白芷。

表1 芳香化浊辟秽方的临床应用要点解析[16]

2.3 瘥后防复——芳香辟秽化浊方康复治疗作用患者核酸转阴之后的主要病机为“正虚邪恋”,甚而出现“伏而再发”,可见皮肤湿冷、舌苔腻、脉濡滑等临床症状。故而,应用芳香辟秽化浊方可进一步醒脾、化湿和胃。辟秽祛浊,在疾病的恢复期仍可以清除余邪和促进身体康复。

3 结语

吴鞠通有言:“草木各得一太极之理[17]。”《雷公炮制药性解·卷 四 ·草部》记载:“藿香辛温,入肺经以调气。甘温,入脾胃以和中。治节适宜,中州得令,则脏腑咸安,病将奚来[18]?”故其可治疗“脏腑之气挥霍缭乱而产生的剧烈吐泻的传染病”。“草果截疟消痰”“青蒿疗寒热疟”“百部疗肺痨咳嗽,预防百日咳”“常山截疟”“乌梅安蛔”“蛇床子杀虫止痒,对滴虫性阴道炎有效”等。而今面对“疫戾之气”“秽浊之气”产生的新冠病毒,同样可以应用芳香化浊辟秽的方法。此法也正合天地万物相生相克之理。综上所述,具有湿邪侵淫、秽浊化生病机特点的新冠病毒,临证时应以芳香化浊辟秽为治疗原则,辨证运用于不同阶段以达上焦、辟秽气,开中州、辟秽浊,开闭结、复神明,恢复人体生化,截断病情发展,促进康复,对控制疫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芳香防疫新冠
“豪华防疫包”
“剧”说奋斗——淳化县党员教育充满“泥土芳香”
防疫宣传
防疫宣传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的自白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My Heroes
为自己调香,造一座精油芳香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