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与不断进步,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当中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空间。将其合理引入到职业教育领域,不仅可以有效丰富职业教育资源,而且可以有效改善职业教育环境,转变传统职业教育方式,助力职业教育事业实现创新发展。基于此,本文深度分析信息化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融合;策略分析
一、引言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明显提升,而职业教育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院校,理应肩负起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重任。把握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在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各个职业院校之间的信息共享效率,并且积极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这不仅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需求,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的有效助力。
二、信息化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结合目前形势而言,随着科技创新工作的日渐深入,我国信息化技术建设工作取得巨大成就与阶段性成功,职业教育信息化层次与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帮助职业院校完成了教育方式创新,助力职业院校完成互联网课程开发与教育资源共享,使职业教育正式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具體而言,现代化信息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发展特点。首先,通过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效益,在保证技术发展的前提下,创新实践方法以技术创新为依托,发挥人才主体优势,最终起到提升效益的目标。因此,不仅需要积极做好技术创新这项基本工作,同时也需要做好人才组织、人才培养以及人才技能训练等拓展性工作。其次,以信息传输为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化技术的日益发展,提升了信息互动效率与信息互动频率,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早已成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助力,需要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对此提升重视[1]。
三、信息化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融合理论
在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突破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活动限制与制约,与先进教育观点、前卫教育观念彼此融合,保证先进教学理论与职业教育的契合程度。职业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环节,信息化技术既要作为教学工具,同时也需要作为学习工具,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创设优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环境优化环节,不仅可以有效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辅助功能与主导作用,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对象,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职业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环节,应当体现出以下属性。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改善职业教育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式,调整传统职业教育教学结构,创设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环境,将信息化技术合理应用于职业院校各个学科教学环节,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同时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转变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优势,确保学生可以拥有更加良好的学习平台、更加多样化的交流工具、沟通工具,积极开展在线学习,并且持续维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与学习动机[2]。
四、信息化技术与职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创新教学手段
信息化技术可以丰富职业教育内容,创新职业教育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课件,创新职业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将概念性知识以更加直观、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提升职业人才培养效果,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与此同时,信息化教学手段,转变传统信息传播方式,为职业教育教学活动改革提供蓬勃生机。与此同时,在职业教育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目前国内职业院校受到办学资金与办学规模限制,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机会,而在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使学生合理利用计算机设备,在互联网平台当中展开模拟实训以及线上学习,不仅节约职业教育资源,同时显著提升人才培养时效性与精准性,这已然成为国内职业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之一[3]。
(二)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职业教育都将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原则,致力于为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但仍有部分高职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展开一系列教育活动,学生长期处于机械式学习状态与被动接受状态,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同时也无法将所学到的内容合理应用于实践环节,知识转化效果不佳,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不足。而在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改善这一教学状况,可以助力职业教育完成教学方式创新,打破传统职业教育格局,以提升学生认知规律为核心基础,引入多样化教学模式。使高职教师在信息传播环节转化为辅助型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这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能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与信息获取渠道,而互联网资源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源源不绝的知识宝库,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展开线上学习。在课堂学习环节与教师展开互动与交流,打破传统职业教育师生对立局面,确保师生可以处于平等互动、平等交流的状态,形成更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优势,这也是学生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条件。
(三)实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目标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技术融合的日渐深入,国内职业院校纷纷调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确保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可以与社会发展接轨。首先,职业院校以专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标准,以学生技能掌握情况作为核心评价内容;其次,信息化技术引入助力职业院校完成人才评价方法改革,转变传统单一式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评价与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入更加多元、更加全面的评价机制。最后,职业院校借助信息化技术,更加公正、更加科学的开展教育教学评价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评价工作的有效性与精准性。职业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模式、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助力职业院校实现创新发展[4]。
五、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基础条件,包括校园网在内的信息化技术基础设施薄弱,会严重影响到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发展。因此国内职业院校应当对此加强重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切实转变传统职业教育观念,大力宣传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知识储备与信息化操作技能。可以说,信息化技术是现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但由于目前职业院校基础设施缺失,导致职业院校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效果不佳。为此,职业院校与各地政府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有效解决基础设施缺乏这一问题,不断完善数字化校园以及校园网等信息技术硬件设施建设,为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信息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5]。
(二)构建信息化教学规范与信息化教学标准
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期间,为保证信息化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得到有效发挥,需要高等院校以及高校教师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与专业特点调整教育教学结构,制定信息化教学计划与相应的教学规范、教学标准,完善信息化技术应用环节的奖惩机制、监督机制以及激励机制,提升对教学过程的监控效果,并且开展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技术队伍建设工作以及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作,努力营造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氛围,发挥信息化技术在信息传播以及资源共享环节当中的作用与优势。构建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加大教学管理体制与教学管理机制改革力度,建设信息化教学系统平台与管理平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技术融合力度与融合效果。
(三)转变传统职业教学方法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与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国内教师普遍习惯采用理论灌输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这也导致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种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严重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激情逐渐消失殆尽。而在职业教育教学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育信息,同时可以积极转变传统职业教学方法,显著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率。为此,职业院校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方法,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工具,确保学生可以在现代化信息化技術的助力下,显著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展开有效培养,突出学生在学习环节当中的主体地位[6]。在教学环节合理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结合教学材料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教学指导与教学引导,这样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思维与创新精神培养,而且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想象空间,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在学习环节当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与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更深层次的实践技能学习、理论知识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四)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期间,职业院校教师应当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加强信息化技术学习与信息化技术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自身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拓宽信息化技术知识储备,并且养成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在教学环节作出科学优化与调整,显著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而地方教育部门也应当与职业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计划,对外引进高素质人才,对内开展人员培训工作,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师参与到技术培训环节,并且将技术培训重心放在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技术融合方面,使每位职业院校教师都可以意识到信息化技术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环节当中的作用与优势。形成信息化技术教育理念,积极调整传统职业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环节充分引入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组织效果,助力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技术实现深度融合。
(五)创新信息化教学理念
在职业院校教学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以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也为师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空间、学习空间。在实际职业教学环节,教师应当提升教学研究深度,做好教学设计工作,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知识引导者,为信息化技术合理应用提供基础保障。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在信息化课程当中主体优势,并且在互联网当中搜索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将课程素材与互联网资源借助信息化技术清晰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通过资料来展开自主预习。在预习环节解决一系列基础问题,并且将自身在预习环节当中的心得体会以视频方式记录下来,上传至互联教学平台当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研究观念与教学理论,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职业院校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思维能力,保证职业院校课程教学质量,助力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工作与创新工作发展[8]。
(六)构建信息化评价制度
首先,应当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展开深度研究,将科学理论作为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核心依据,为此,职业院校应当提升对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专门组建教学团队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活动融合开展系统性研究,并且积极探索二者融合环节所产生的各项问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得出理论成果,并且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教学思路与建设思路,这也是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与基础保障。其次,要结合科学发展理论,制定更为科学、更为合理的管理制度。目前国内教育行业在创新发展环节,信息化水平随之提升,因此需要引进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的管理制度,开展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存在信息化管理与教学实践活动严重脱节这一问题。追根溯源,还是由于管理制度无法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更加无法满足职业院校多元化发展需求,信息化发展受阻。为此,职业院校应当提升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整体开展制度建设工作,结合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需求,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确保制度可以得到深度落实、有效落实,通过信息管理机构执行各项制度,确保信息化技术可以与教学工作同步开展。
(七)完善信息化应用体系
为保障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得到有效发挥,职业院校应当積极完善信息化应用体系,为二者融合提供基础保障。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教学环节,显著提升信息化教学效果,从信息管理制度与信息管理体系入手,做好系统性建设工作。具体而言,首先,应当对公共服务系统的建设工作提升重视,确保职业院校各个信息化系统可以做好维护工作与创新工作,将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同时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显著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管理水平。构建信息化教工机构,专门负责信息管理工作,显著提升教学工作信息化效率。最后,加大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与支持力度,设置专项经费,并且对外吸引社会资金,显著提升职业院校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管理水平。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将信息化技术作为教学评估体系与教师评价体系的重要一环,助力职业院校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与现代化信息技术高度契合,二者之间具有诸多互通之处。职业院校教师可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构建信息化教学规范与信息化教学标准、加强教师培训力度、转变传统职业教学方法、构建信息化评价制度、完善信息化应用体系等方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在保证职业院校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为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作者单位:陈焕文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姜妍,丁建雷.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方法与策略初探——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J].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1(4):31-34.
[2] 李丽. 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 ——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2021(16):234-236.
[3] 何雷.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铁道车辆专业教学探索与实践——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时代汽车,2021(13):47-48.
[4] 郑忠秀,田涛. 高职公共基础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通讯世界,2021,28(6):53-54.
[5] 颜文胜,许益成. 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21(7):77-80.
[6] 李伟林,吴巧雪.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重构计算机专业群 ——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31):41-44.
[7] 罗维佳.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提高高职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探究—以软件技术专业“web前端框架”课程教学为例[J]. 警戒线, 2021(10):118-119.
[8] 邸柱国,马太郎. 浅谈信息技术专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作用 ——以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新一代,2018(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