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林
摘 要: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我国古代先贤留下的丰富文化瑰宝。本文旨在以耀州窑倒流壶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为例,剖析传统美学原理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耀州窑倒流壶的构成元素,再确定开发后的产品的人群定位及使用场景。基于上述分析结合传统美学原理设计出符合文物特色的文创产品,从而有效解决现有倒流壶文创产品原物复刻缺乏创意的问题,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新的方向,验证传统美学于文创产品设计创新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文创设计;耀州窑倒流壶;传统美学原理;设计思维
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大幅提升,博物馆成为人们学习和提高个人文化修养的重要场所。2008年国家文物局发布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政策[1],随之而来的是旅游人数的逐年增长。在旅游归途购买旅游纪念品、文创产品也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体现,可现今符合大众需求的文创产品屈指可数,开发优秀的文创产品成为博物馆等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目标。将传统文化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2]
一、倒流壶文创产品的设计基础
(一)文创产品的概念及作用
文化创意产品简称为文创产品,是指从具体物件或事件,根据文化内涵,延伸创造出既有实用价值又具传统美学与文化故事性的创意产品。文创产品能够反映出当地特色与时代特色。[3]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统文化与文创产品的结合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文化赋予文创更深的内涵,文创帮助文化更广地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久远流传的文化瑰宝,也正是其古旧性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难以流传,许多非遗项目濒临失传。[4]而文创产品与非遗文化的有机结合,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非遗的接受认可度,使之更好地流传。
(二)耀州窑倒流壶的构成元素
倒流壶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其从底部装水,倾倒方式却与普通水壶无异的独特性质相关。图1是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青釉提梁倒注瓷壶。此壶最大特征为有壶盖但却与壶身烧成一体,从上方看去,只留有狮子口状壶嘴连通外界与壶内;但其底部却有一梅花状空洞(图2),将壶倒置,从梅花孔洞中灌入水时,狮子嘴中不会有水流出,将注有水的壶反转后,水不会从梅花孔洞中漏出,倾斜时,水又从狮子口中流出。[5]现今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倒流壶还体现着一种“倒即正,正即倒”的哲学思想。
倒流壺之所以能够出现上述奇妙现象,是因为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梅花孔延伸出一条长导管,导管口高于倾斜时的水位高度,而出水狮子口又有导管至壶底,保证了倒流壶倒置装水时,水不会洒出。具体结构见图3。
倒流壶的独特技法和工艺难度都使得它不能为寻常人家所用,有学者认为其应当是上流社会酒桌上可供鉴赏把玩的工艺玩具。[6]倒流壶的特殊构造使得其不能一次成型,需要后期黏合而成。陶瓷成了先贤唯一可用的材料。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就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文创产品的创新上也有了广泛的材料选择。细观倒流壶的纹饰,有飞凤式的提梁、张口吐水的母狮、盖子接缝处的乳钉纹和三角纹、腹部的缠枝宝相花纹、莲花座以及底部的梅花孔洞。其浅浮雕式的纹饰刚劲有力,无不体现着西北民间艺术质朴粗犷的地域特色。
(三)文化思潮影响下的传统美学观念
中国传统美学观念与儒道释的思想文化是分不开的,儒道释三家的思想也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7]儒家推崇的中庸文化体现在对均衡、对称的和谐意境的营造,讲究适中原则;道教讲求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不做过多刻意的装饰,师法自然,天人合一;佛教思想强调空灵的意境,让人认识“计白当黑”的现代构图手法,有着虚实相生的审美理念。中国传统美学更多追求的是意境的塑造,中国写意水墨画就是深受儒道释文化思想产生的典型,将思想与情感融入画作,以画述志,善于营造意境。水墨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饱含哲学思想与审美价值,具有自然、空灵、简洁等特色。[8]
二、倒流壶文创产品的设计产出
(一)用户人群的分析
受众人群决定了产品设计的走向。陕西历史博物馆对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的文创开发,还是结合耀州窑烧瓷技艺原物复刻,古旧的造型也就使得购买此文创产品的用户仅仅当其为收藏品,放置在展架上。产品针对人群是收藏爱好者,但这样的文创产品已经失去了作为器物最本质的使用功能。只有使用,才能推动物品流通,让文化更好地传播,让文创更广地流传。上文提到倒流壶应该是上流社会宴饮时的酒桌玩具。我们不妨对倒流壶重新设计,使其具有当今时代的特色,符合当下人群的审美,重新回到宴饮的饭桌上行使其酒具的职能。将使用场景确定为推杯换盏的酒桌上,用户自然为爱好传统文化,并且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宴饮宾客。
(二)材料与结构的创新
现今已不像先贤造物时受材料的限制,已有多种材料可供选择。基于现代酒桌中酒具多为透明的玻璃材质,可以展示白酒干净无瑕的特点,隐喻了其品质的高贵,我们给倒流壶文创产品也赋予透明的玻璃材质,清澈透明的材质不会妨碍人们对美酒的品鉴,但透明材质的运用也使其内部结构一览无余,单纯的两根导管就显得格外突兀。在新材料的使用下,既要保留其倒流的特性又要兼顾整体美感,故内部结构也需要被重新设计调整。
倒流壶之所以可以实现倒流,是因为两根开口方向不同的导管调整了壶内与壶外的大气压强,只要能满足这个条件,可以适当调整其内部结构;基于传统对称和谐美原则,对原结构不对称的导管位置进行重新调整(图4)。对其中心的导管不做过多处理,将原出水口偏离轴心的导管,改为瓶体双内壁;内层与外层壁通过底部六个小柱子连接,使得整个双壁之间形成一圈通道,成为一个大的导管,以优化透明后的倒流壶的视觉美感。新结构的使用流程原理图如图5所示。
(三)传统虚实美学的应用
新设计的倒流壶文创产品,在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下,不去做过多刻意的装饰,对原有青釉提梁倒注瓷壶的纹饰进行删减,保留其大面积出现的莲花元素。大道至简的外观处理,也符合当下推崇的简约设计。文创产品将莲花元素简化为六边形与圆柱混接的形体,外部不做过多的装饰,仅在内底部装饰以乳钉纹,大量的留白使得视觉重心落在底部,营造稳重的感觉,塑造“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意境。全透明的材质又会使倒流壶的秘密变得不再神秘,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遂引入水墨元素将瓶体做虚实处理,既能为产品增添一些国潮古风,也可营造出自然、空灵、简洁等特色。虚与实、阴与阳正是文化思潮影响下的审美观念,透明与不透明之间的虚实对比,简约瓶体与底部乳钉纹装饰之间的简与繁对比都是虚实美学的体现。中心的导管采用莲花造型,配合水墨元素,体现出莲高贵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新颖简洁的倒流壶文创产品是融合传统美学与新时代特色的时代产物,效果如图6所示。
三、结 语
中国传统器物的制造历史悠久,每一件器物都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让这些事物慢慢淡出现代社会是对传统文化的浪费,它们不能被这个时代抛弃,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传统美学原理为耀州窑倒流壶设计出的文化创意产品,有效解决了现有倒流壶文创产品原物复刻缺乏创意的问题,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新的方向,也改进了對传统原物复刻并直接应用的文创设计方法,验证了传统美学于文创产品设计创新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文创产品是艺术品更是实用品,赋予文创产品以实用价值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接受,让文化更好地传承。文创产品现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传统美学思想与产品设计的融合发展能够帮助设计师激发创意灵感,设计出成功的产品,好的产品能在受世界多元文化严重冲击的今天更好地弘扬传统美学思想。传统美学对我国的现代设计美学有着重大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设计思想。传统美学思想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不断为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营养。我们应当正确地对待和传承传统美学,设计出具有中国味道与中国特色的好东西。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金青梅,张鑫.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2] 马丽霞.传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J].美与时代(上),2020(7):102-104.
[3] 丁以涵.试论传统漆器美学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20(7):100-101.
[4] 刘文良,邵煜涵.“非遗+”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开发策略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
[5] 鲍岩民.浅谈耀州窑倒流壶造型成因[J].作家,2009(12).
[6] 历凌霄.酒桌把戏:谈“倒流壶”与“阴阳壶”的设计[J].设计艺术研究,2018,8(3):46-50.
[7] 徐晓阳.浅谈中国传统器物的设计美学[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9).
[8] 胡王颖,贺欣,廖星皓.关于水墨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融入探讨[J].戏剧之家,2020(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