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呋虫·吡蚜酮WG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2022-06-11 00:50郑能文廖旋刚盛仙俏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间隔期稻飞虱校正

郑能文 廖旋刚 盛仙俏

(1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植物保护和耕肥管理站,金华 321000;2浙江省兰溪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兰溪 321100;3浙江省金华市植物保护站,金华 321000)

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它在浙江省金华市时有较大面积发生,其繁殖力高,迁飞性为害,部分地区水稻出现连片“虱烧”而绝收的现象,且稻飞虱在为害过程中可传播草状丛矮缩病、齿叶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水稻病害[1],对水稻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稻飞虱为害的重要措施之一[2],但水稻生产上化学药剂的不合理使用增加了水稻生产成本,且极易杀死稻飞虱天敌,使稻飞虱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还会造成稻谷中农药残留超标和稻米品质下降等问题[3]。

60%呋虫·吡蚜酮WG是当前金华市防治稻飞虱的主要推广药剂之一。为进一步明确该药剂防治稻飞虱的使用剂量、防治效果、防治间隔期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笔者于2021年在兰溪市永昌街道姜坞底村进行了使用60%呋虫·吡蚜酮WG防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试验,以期为该药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浙江省兰溪市永昌街道姜坞底村进行,试验地面积约为667 m2,土质为沙壤土,土壤pH为6.8,有机质含量为3.0%,肥力水平中等,四周为连片水稻田。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7号”,采用人工撒播方式,于5月26日播种,播种量为13.5 kg/hm2。

1.2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60%呋虫·吡蚜酮WG(商品名为捕瑞特,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和80%烯啶·吡蚜酮WG[商品名为稻田飞,燕化永乐(乐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处理:(1)60%呋虫·吡蚜酮WG 180 g/hm2、(2)60% 呋虫·吡蚜酮 WG 240 g/hm2、(3)60%呋虫·吡蚜酮WG 300 g/hm2、(4)80%烯啶·吡蚜酮WG 180 g/hm2(常用对照药剂,CK1)、(5)清水对照(CK2)。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35 m2,四周设置保护行。

1.4 施药方法

试验田于施药前进行浅水灌溉,未使用任何杀虫剂。试验于2021年8月5日采用WS-16型手动喷雾器粗喷雾施药,此时水稻长势均衡,稻飞虱以1~2龄若虫为主,药液施用量为750 kg/hm2,施药后保持浅水灌溉。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施药当日(8月5日),多云天气,日平均气温为28.7 ℃;施药后5 d内无降雨,期间日平均气温为29.1~30.4 ℃;施药后22 d内天气以晴天为主,期间日平均气温为25.9~30.5 ℃,相对湿度为64%~91%,日降雨量大于5 mm的雨日为4天。

1.6 调查内容和方法

于施药前调查稻飞虱虫口基数,施药后1、3、7、14、21 d调查稻飞虱活虫数量和水稻生长情况。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在每小区直线跳跃式盆拍调查20丛水稻,统计稻飞虱活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防治效果进行方差分析,在方差分析前对百分数进行反正弦平方根转换。

计算公式[4]:虫口减退率=[(施药前活虫量-施药后活虫量)÷施药前活虫量]×100%;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清水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清水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药后1 d防效

施药前调查稻飞虱田间虫量发现,此次稻飞虱为中等偏重发生,其中白背飞虱、褐飞虱约占稻飞虱总虫量的95%。由表1可知,施药后1 d,处理(3)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最高,分别为81.2%和84.7%,其校正防效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CK1;处理(2)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别为77.0%和81.2%,均高于CK1,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说明60%呋虫·吡蚜酮WG对稻飞虱防治的速效性较好。

2.2 施药后3 d防效

由表1可知,施药后3 d,处理(3)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仍为最高,分别为87.0%和92.6%;处理(2)的虫口减退率为81.3%,略低于CK1,校正防效为89.3%,显著低于处理(3),但与CK1之间无明显差异。

2.3 施药后7 d防效

由表1可知,施药后7 d,处理(1)、处理(2)和处理(3)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分别为90.3%、97.5%和99.7%,其中处理(3)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2)的虫口减退率为94.7%,高于CK1,校正防效为97.5%,极显著高于处理(1)和CK1。以上结果说明,在药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60%呋虫·吡蚜酮WG施药后7 d对稻飞虱的防效优于常用对照药剂。

表1 60%呋虫·吡蚜酮WG不同施用剂量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施药后1、3、7 d)

2.4 施药后14 d防效

由表2可知,施药后14 d,处理(3)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仍最高,分别为90.7%和93.9%,与其他处理的校正防效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2)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别为84.0%和89.5%,均略高于CK1,但校正防效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处理(1)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最低,分别为73.0%和82.2%,校正防效极显著低于处理(2)和CK1。以上结果说明,在药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60%呋虫·吡蚜酮WG施药后14 d的持效性与常用药剂相当。

2.5 施药后21 d防效

由表2可知,施药后21 d,处理(1)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均最低,分别为73.4%和66.1%,校正防效明显低于处理(2)、处理(3)和CK1;处理(2)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分别为78.6%和72.7%,与C K1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校正防效明显低于处理(3)。以上结果说明,在药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60%呋虫·吡蚜酮WG施药后21 d的持效性较好,防治间隔期可达21 d。

表2 60%呋虫·吡蚜酮WG不同施用剂量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施药后14、21 d)

2.6 安全性

据各调查日目测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生长均正常,未发生任何药害现象,说明各供试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均对水稻生长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2021年稻飞虱中等偏重发生的情况下,于稻飞虱1~2龄若虫高峰期进行防治,60%呋虫·吡蚜酮WG 180 g/hm2施用后1、3、7、14、21 d,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均明显低于80%烯啶·吡蚜酮WG 180 g/hm2处理。60%呋虫·吡蚜酮WG 300 g/hm2施用后1、3、7、14、21 d的虫口减退率均高于其他处理,施药后1、7、14 d的校正防效均明显优于80%烯啶·吡蚜酮WG 180 g/hm2处理。60%呋虫·吡蚜酮WG 240 g/hm2施用后1 d的虫口减退率高于80%烯啶·吡蚜酮WG 180 g/hm2处理,其速效性好;施药后1、3、14、21 d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与80%烯啶·吡蚜酮WG 180 g/hm2处理均无明显差异;施药后7 d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极显著优于80%烯啶·吡蚜酮WG 180 g/hm2处理;施药后21 d对稻飞虱的校正防效仍达72.7%,持效期长,防治间隔期可达21 d。

从防治效果、防治成本、生态友好等因素综合评估,施用60%呋虫·吡蚜酮WG 240 g/hm2防治稻飞虱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治间隔期可达21 d,对水稻生产安全等具有一定优势,因此,60%呋虫·吡蚜酮WG可作为防治稻飞虱交替使用的理想药剂,建议大面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间隔期稻飞虱校正
献血几百次是真的吗
再分析降水资料的适用性评估与偏差校正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炫酷ACR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谈抚育间伐间隔期内林分的动态分析
一种具有自动校正装置的陶瓷切边机
林分的抚育间伐间隔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