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贵
来访者小林今年30岁,外貌出众,985院校研究生学历,做着高薪工作,家庭背景不错,也没有不良嗜好。但这么一个看上去很优质的小伙子,在相亲的时候总是以失败告终。
小林是个资深的“外貌协会”,对另一半的长相有着高要求。
有一次,他和一个经朋友介绍的姑娘相亲。
姑娘问他:“你觉得我怎么样?”
小林非常坦白地说:“身材还不错,就是长相跟我不般配。”
姑娘有点生气:“你是觉得我长得丑?”
小林说:“也不是,但你没我前女友长得好看。”
接着,他把前女友的照片从手机里找了出来,姑娘看过之后,很不服气地说:“也没比我好看到哪里去吧,不就是皮肤比我白点,眼睛比我大点吗?”
岂料,小林当场很没脑子地反问了一句:“就只是比你好看一点吗?”
之后,小林又和姑娘聊了聊兴趣爱好,姑娘喜欢看童话般的爱情片,小林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姑娘平时会追星,小林就说追得再猛偶像也不会是你的;姑娘说爱情和面包缺一不可,小林则说面包是必需品,爱情是奢侈品……
然后,他跟这个姑娘就没有后续了。过了几天,作为介绍人的朋友跟他说,对方觉得他情商太低,和自己活在不同的世界里,不想跟他再有进一步发展。
但是,小林经此一事之后并没有反省,相亲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最近,小林的公司新来了一个小姑娘,人长得漂亮,对小林有点意思,经常各种献殷勤,但是小林对这个姑娘不太满意,因为她的爱好除了吃就是吃,身材还有点微胖。
一天中午,姑娘点了份麻辣烫,正吃得津津有味,小林看见她吃得满嘴是油,就说:“你都这么胖了还吃,小心没男人要你。”
小林觉得自己并没有恶意,只是跟她开玩笑,但这姑娘脾气大得很,以为小林是在羞辱她,就把麻辣烫吃剩下的汤全泼在了小林身上。
这件事让同事们嘲笑了小林很久,小林也是从那以后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情商太低,不然怎么总是把人际关系处理得很糟糕?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情商管理。然而重视归重视,人们对情商还是缺乏充分的理解,很多人都不知道情商和情绪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心理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情绪颗粒度”,也叫“情绪粒度”,即“对情绪的识别与命名”。这种能力是情商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核心能力。
情绪粒度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呢?
可以说,一个人情绪粒度的大小决定了他会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一个人如何感知世界,感知世界后会如何采取行动,采取的这些行动又会怎样影响他的感知——这些都由情绪粒度的大小所决定。
和一个情绪粒度不同的个体在一起,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和他不是活在一个次元里,甚至不是活在一个世界。就比如小林和与他相亲的姑娘,姑娘说他“情商低”,其实这种“情商低”只是相对于姑娘自己而言。是他们两个人的情绪粒度差别太大,导致彼此在沟通时总是鸡同鸭讲,驴唇不对马嘴。如果小林遇到的是一个与他的情绪粒度大小差不多的姑娘,情况可能就完全相反了。
情绪粒度是一种“分辨、定义情绪的能力”,具有大和小的区分。
情绪粒度小的人,能准确识别并描述自己的情绪。比如同样是“惊讶”这个词,他们可以将之分为吃惊、震惊、惊吓等。有的人甚至能分得更加精细,他们能分清当自己痛苦的时候,是为人所伤、为情所伤、环境不幸还是缺乏支持所导致的。
如果你能区分这些情绪,或者能准确找到情绪来源,那么你属于情绪粒度比较小的人。你能清晰地描述自我感受,并能更快地针对具体情况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你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有更低的焦虑水平,并产生更小的自我内耗,也更不容易采取报复或侵犯他人的行为。
相反,情绪粒度大的人,对情绪的感受比较单纯和笼统,比如他们能感觉到自己很痛苦,但无法具体说出自己究竟是愤怒、失望还是恐惧。他们觉得类似情绪都差不多,无法具体描述,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这样的人就很容易陷在情绪里,被情绪左右和控制。
那么,再进一步说,高情商者经过外界刺激后的情绪反应是经过了理性判断、分析和思考的,他们会有意识地思考做出何种反应才是得体、利人利己的。而低情商者在受到外界刺激后,由于对自己的情绪无法觉察,会不假思索地直接采取反应行为。比如,有人骂他,他马上回敬;有人提出不同观点,他立刻反驳;别人的话令他不高兴,他马上拉下脸;遇到不顺心的事,马上变得无精打采。
日常生活中,你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情绪粒度训练。
当你产生情绪反应,比如愤怒、紧张、焦虑……你需要停下来问自己:我现在产生的是什么样的情绪?
准备一个本子,把你的情绪写下来:包括情绪的诱因、自己的反应、相关的想法和念头等。在书写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被拉了回来,人也变得更加冷静。
还是刚才那个本子,多在上面描述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一些感受,尽量地让其更加精细化,同时也去观察别人,并试着去准确描述别人的感受和状态。多做这样的练习,你对情绪的把控力会获得提高。
我们之所以会将一个刺激视为“情绪刺激”,往往是因为这个刺激让我们产生了不好的感受。比如有人批评你工作做得不好,你肯定很不高兴。这个时候,你不要急于去反驳,而是思考:对方说得有没有道理?如果没有,那问题在哪里?如果有,我需要怎么改善?借由这样反思思维,能把情绪粒度打磨得更精細。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拥有更小的情绪颗粒度,不被情绪控制,让情商不再是伤,而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上的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