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要进一步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让他们学会学习。而“任务”则可以帮助教师达成这些目标。那么,教师该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布置任务呢?
一、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来布置任务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来布置任务,全面地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例如,在讲解《故都的秋》之前,教师可以先确定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首尾照应、回环往复的结构特点。
2.带领学生感知文章的内容,让他们找出文章中的主要景物,把握景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来理解文章的内涵。
2.指导学生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帮助他们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带领学生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和眷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三维教学目标来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对此,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些任务:
1.请你诵读《故都的秋》,初步感知作者笔下的故都秋景。
2.请你与小组中的其他同学合作诵读《故都的秋》,并归纳、概括故都的秋的特点。
3.如果让你以“故都的秋”为题写一篇文章,你会选取哪些景物?请你思考作者选取的景物有何特别之处。
4.请你阅读课文,将下面的结构图补充完整。
二、结合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来布置任务
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希望教学活动能够按照自己的预设顺顺当当地进行。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如学生脱离教师的预设,提出了新问题,或者学生们就某一问题发生争执,谁也说服不了谁……这些情况都属于课堂上的突发情况。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是教师应该思考的。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结合课堂上的突发情况来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比如,在讲解《故都的秋》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有的学生并未顺着老师的思路走,反而说道:“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好。郁达夫也太悲观了。我更喜欢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喜欢其中充满生命力的秋景。”学生的反应出乎教师的预料。从中,教师可以发现他们并不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因此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对此,教师可以为他们布置这样一个任务:
请大家搜集相关资料,了解郁达夫的生平经历和《故都的秋》的创作背景。
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了解到: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东北全境。1932年1月,日军进攻哈尔滨特区,2月5日攻占了哈尔滨。1933年1月,日军蓄意制造了手榴弹爆炸事件,借机攻陷了东北通往关内的咽喉要地——山海关。2月23日,日军调集关东军第六、第八师团等部及部分伪军共10余万人,兵分三路向热河进犯,不到10天的时间就攻陷了热河省会承德。1935年1月18日,日军称驻守热察边区的宋哲元部第二十九军有碍行政,要求将察哈尔省沽源以东、长城以北地区划归热河省。随后,不断地向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相继制造了两次“察东事件”。中华千年的文明古都——北平(今北京),处在风雨飘摇之中。郁达夫虽蛰居远离北平的杭州,也一样感受到了国事的危急。因而,当他到达北平后,触景伤情,写下了《故都的秋》,描绘的是“悲凉”景物,流露的是“悲凉”心绪,表达的是对故都的一往情深。这些,正是特定时代的社会风云在作者心灵上投下的阴影,在心里留下的隐痛。“爱国”,才是《故都的秋》的主旋律。《故都的秋》所蕴含的深沉的故都之恋、故国之爱,足以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这落寞之秋是作者当时心境的写照,是对国运衰微的喟叹。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督促他们高效地阅读课文,按时完成相應的学习任务,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A7614627-9AF0-4AF6-B860-901C9EA63E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