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2-06-11 20:59盛和泰
清华金融评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保险行业宣传教育

做好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对于“三新一高”背景下,提升保险行业形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金融保险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应正视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找准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着力点,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主动性。

加强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提升全社会保险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良好氛围,对于提升保险行业形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金融保险需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内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存在的“五多五少”问题,应当围绕系统筹划、内容建设、资源整合、科技赋能和途径方法等方面找准工作着力点,推动保险宣传普及教育的常态化、权威保险知识普及读本的时代化、保险普及教育宣传团队的群众化、保险宣传普及教育形式的数字化,以高质量的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促进保险行业高质量發展。

把握做好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意义所在,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使命感

从经济规模来看,2021年我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保费收入规模来看,2021年国内保险市场也已稳居全球第二。与此同时,202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在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的过程中,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快速崛起,金融保险需求日益增加。保险需求端与供给端快速发展也伴随产生诸多行业问题,做好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对于“三新一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升保险行业形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金融保险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开展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是降低保险交易成本、维护保险行业形象的客观要求。国内保险业伴随改革开放经过几十年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2021年,国内保险业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4.49万亿元,其中人身险业务3.32万亿元,财产险业务1.17万亿元。但客观来讲,发展模式依然比较粗放,在供给侧,产品同质化程度高、保障程度低,销售渠道单一,保险覆盖的深度、广度不足,行业乱象频发等;在需求侧,销售误导、理赔困难和保险欺诈等问题影响着保险行业的公众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例如,2021年一至四季度,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共接收并转送涉及保险公司的保险消费投诉分别为37892件、47005件、40649件和37646件,平均都在40000件左右。持续开展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从源头上引导社会公众理性消费保险产品,有利于防止和减少销售误导和保险欺诈,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保险产业生态,有利于提高保险行业的社会公信力、维护保险行业形象等。

第二,加强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是提升公众保险素养、激发新兴群体保险需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与此同时,保险业也进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呈现新的特点,新群体新需求正在快速涌现。例如,在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超越世界人均GDP水平之后,具有追求品质、个性和便利等消费特征的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快速崛起,对高品质、多元化保险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又如,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推算,到2025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2.1亿;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7.4%,届时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国家。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加之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的现实,将使得未来与养老、疾病、失能、护理等相关的生命健康风险保障需求大幅增加。再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我国大量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进入城镇,近3亿的新市民在全面融入城镇的过程中,需要保险为其创业就业、美好生活提供有效保障。持续加强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特别是着力提升中等收入群体、老年群体和新市民群体的保险素养,有利于教育引导新兴群体更加主动地“用保险”,激发新兴群体保险需求,扩大保险覆盖面。

第三,做好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是促进保险行业发挥风险治理功能作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前所未有地赋予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定位和新使命。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由此上升为国家意志,大病医保、递延养老、乡村振兴等政策红利先后释放,为保险业更好发挥社会治理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带来新的机遇。从国际实践看,保险机制能够在很多公共治理领域提供补充性甚至替代性的制度供给,助推有为政府建设。比如,在发达国家的重大灾害事故中,保险赔付占灾害损失的比重一般在30%~40%,而在我国这一指标仅为5%左右;具体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保险业通过扩大理赔责任、赠险等方式积极提供保险保障,但是保险赔付覆盖整体损失的比例仍然不高,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做好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有利于推动全社会深化关于保险功能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充分凝聚政府和全体保险从业人员的共识,切实推动保险业在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正视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

保险需求通常具有潜在性,需要通过相关知识宣传普及教育进行激发。国内监管机构积极推动保险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保险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开展保险知识公益宣传,保险机构也十分重视将保险知识普及融入保险业务宣传。但总体上看,国内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仍然存在着“五多五少”等问题。

第一,以业务推广为目的的商业性宣传教育多,以意识培养为目的的公益性宣传教育少。全社会保险意识和保险素养的培育是一件需要久久为功的事业,需要有教材、有师资、有投入。为从青少年阶段开始面向公众加强宣传教育,近年来各地陆续推出覆盖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保险知识读本,但在师资建设、硬件投入和培训时间等方面还缺乏足够有效的支撑。保险机构作为保险宣传教育最直接的受益方,是最有动力组织开展保险宣传教育的主体,也是各类保险宣传教育的主要培训师资来源。但是保险机构作为商业机构在保险宣传普及活动中难免带有商业性,有些保险宣传活动最终发展成为保险推销活动。大量以营销为导向的保险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快速达成交易,而非潜移默化提高人民群众风险管理与保险意识,伴随而来的后果则是大规模的保险消费投诉。735C0DD3-C64D-4CD1-A1A0-40B4A3249464

第二,关注保险产品投资收益功能的宣传多,关注风险保障功能的教育少。保险产品虽然属于广义的金融产品范畴,但是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和证券投资等金融产品在功能定位上存在显著差异。银行理财和证券投资等金融产品属于“趋利”型产品,而保险产品属于“避害”型产品。国内相当数量的保险消费者在投保时首先关注收益性而非保障性,将“投保”视作“投资”,“投保”之后追求保本和高投资收益。这一方面与公众的逐利思想以及讳谈灾难的文化观念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保险知识宣传教育开展不够有关。在国内保险行业特别是寿险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保险公司特别是保险营销人员,往往主要通过宣传寿险产品投资收益水平来吸引客户。在落实“保险姓保”推动保险回归本源的过程中,面对保险素养不断提升的新兴群体时,需要着力加强保险风险分担功能的宣传普及教育。

第三,同质化重复性保险宣传多,体系化差异化保险教育少。近年来,监管机构积极推动,行业协会积极组织,保险机构积极参与,保险进校园、保险进社区、保险进企业等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但是这些保险宣传教育活动存在同质化重复化等现象。例如,保险机构纷纷在门户网站开辟消费者教育专栏,但是内容多为概念性介绍,针对性不强,趣味性不够。又如,有的保险机构在保险宣传教育中一篇讲义走天下,无论是到校园、到社区还是到企业,宣传教育的内容大同小异,面向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宣传教育不够。

第四,传统单向宣灌式的保险宣传教育多,新型互动场景化的保险宣传教育少。随着物联网、基因工程、智能穿戴设备等新兴科技的崛起及广泛应用,保险消费者获取保险知识的途径得到极大拓展,保险业传统经营模式以及保险知识传统宣传普及教育模式面临颠覆性挑战。比如,美国恒康人寿保险公司2018年9月宣布,停止承保传统寿险,转而销售基于可穿戴设备跟踪健身和健康数据的交互式新型保险。再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保险营销人员与客户面对面线下交流方式受到限制,传统上依靠人海战术组织开展线下宣传教育的模式难以为续。在新兴技术与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背景下,潜在保险消费群体持续向线上迁移,社会公众越来越倾向于潜移默化的互动式场景化保险知识宣传教育。社会公众获取知识途径的发展升级,对于保险行业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升级改造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模式提出迫切要求。

第五,就保险论保险的宣传教育多,融入各行业各部门风险治理的保险宣传教育少。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保险作为一种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风险治理机制,在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的风险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我国,总体上看,全社会学保险、懂保险、用保险的主动性仍然亟待提升,面向各行业各部门各领域的保险功能作用宣传教育仍然需要加强。例如,在拉动内需方面,运用财税政策刺激短期消费的多,运用保险机制稳定消费预期的少。又如,在新市民群体和创新创业群体教育培训方面,关于如何“赚钱”的知识技能培训多,关于如何“避险”的工具方法培训少。风险无处不在,保险皆有可为,保险宣传教育不能仅仅是由保险业唱独角戏,而是应当全面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找准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着力点,不断增强宣传教育工作主动性

基于对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重要意义的把握,针对目前存在的“五多五少”等问题,持续加强保险知识宣传普及教育,围绕系统策划、内容建设、资源整合和途径方法等方面找准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增强保险宣传教育工作主动性。

第一,系统筹划,推动保险宣传普及教育的常态化。2013年,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保险意识,监管机构决定将每年7月8日确定为“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保险行业至今已经连续9年举办相关宣传普及教育活动,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赞誉,成为保险行业的文化名片。建议进一步加强保险宣传普及教育系统策划,在“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的基础上,将保险宣传普及教育与世界气象日(3月23日)、世界健康日(4月7日)、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12日)、安全生产月(6月)和全国交通安全日(12月2日)等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加强统筹衔接,扩展宣传舞台,进一步推动保险宣传普及教育的日常化常态化场景化。

第二,动态调整,推动权威保险知识普及读本的时代化。国内保险行业曾经在2000年和2006年出版过《保险知识读本》和《保险知识学习读本》。10余年来,国内保险行业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2006年国内保费收入仅5641亿元,2021年已近4.5万亿元,并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金额12146万亿元,全行业资产总额达24.89万亿元,保险保障、资金融通和社会治理等功能作用日益得到有效发挥。在保险知识普及教育非常迫切的今天,建议整合政产学研力量,编撰一本《新时代保险知识学习读本》。在内容上,这个读本应当凝聚国内保险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反映国内保险行业最新的发展成就,深入宣传保险服务社会治理相关举措,凝聚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和业内人士的共识,为促进保险服务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在体例上,这个读本在延续《保险知识学习读本》风格的基础上,可以及时补充最新理论实践成果,定期进行修订更新,为全社会提供一本体现时代特色的权威保险知识读本。

第三,广泛动员,推动保险普及教育宣传团队的群众化。讲好中国保险业的故事,需要依靠优秀的宣传团队。这支宣传团队包括但不限于保险从业人员,还可以从政产学研各部门中,选聘熟悉保险行业、热爱保险事业的骨干力量组成。根据新时代保险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在保险业内,除了专门从事保险教育培训的岗位外,还有两支重要的专业力量可以利用。保险机构各级机构的负责人,特别是保险集团和保险公司总部的高管团队,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的格局视野,还有富有感染力的演讲技巧,应当作为保险知识宣传团的第一梯队。在这方面可以借鉴由国资委党委、教育部联合开展的“领导干部上讲台”国企公开课100讲活动。国内多家保险机构先后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依托工作站开展跨学科的课题研究,拥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以担当起跨部门跨行业的保险宣传职责。

第四,科技赋能,推动保险宣传普及教育形式的数字化。持续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兴科技赋能保险宣传普及教育,将保险宣传教育融入更广泛、更高频的生产生活和日常消费场景之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教育效果。通过树立和强化生态圈理念,推进保险宣传教育与保险服务一体化,促进带动保险宣传教育数字化、场景化、互动化、体验化,面向潜在保险客户提供精准知识服务,增强保险功能作用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客户选择保险的主动性。例如,将保险宣传教育融入汽车产业生态圈,围绕购车、卖车、洗车、修车、停车、挪车、代驾、加油和年检等环节实时提供风险提示,帮助客户在认知风险的基础上主动利用保险管理风险。又如,将保险宣传教育融入健康产业生态圈,将健康保险教育与提供健康信息动态监测和个人健康数字评估服务结合起来,通过风险减量管理服务促进消费者对保险功能作用的理解和认知。再如,在引入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的生产生活场景中,为客戶提供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直观体验,使客户更加感性地理解保险的功能作用。

(盛和泰为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党委副书记。本文编辑/秦婷)735C0DD3-C64D-4CD1-A1A0-40B4A3249464

猜你喜欢
保险行业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探析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的路径方法
探析博物馆发挥宣传教育职能的路径方法
新时期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要有所创新
保险行业销售渠道发展策略探讨
大数据时代保险行业发展分析
新常态下我国保险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保险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营改增”对于我国保险行业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