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依沙尔•艾合买提 安占峰
摘要:领属—从属结构在维吾尔语语法体系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结构,既是对汉族学生维吾尔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在学习领属—从属结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多种偏误。《维吾尔语中介语语料库》收集的偏误病句显示,学生在学习使用领属—从属结构的偏误主要表现在领属格人称空缺、领属格人称错误、领属格人称多余等方面。偏误产生的原因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教材存在缺陷。教授这一内容的对策是讲解清楚概念,进行语法对比,多实践多练习,纠正发现的问题。
关键词:汉族学生;维吾尔语;领属—从属结构;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9-0027-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安占峰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维吾尔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偏误分析”(编号:20XYY030)的部分研究成果
一、维吾尔语的领属—从属结构
领属关系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法形式,表示两事物之间的归属关系。在各语言的语法体系中,领属关系都有自身的结构特点[1]。例如,汉语的领属关系是通过“领有者+(的)+被领有者”方式来表达的,如“我的电脑”“他们的学校”等。维吾尔语的领属关系是如何表达的呢?请看下面的短语:
(1)Adil-niη øj-i(阿迪力的家)
该短语由两个名词构成,即Adil(阿迪力)和øj(家)。Adil后面携带的-niη是领属格标记,两者合并后表示该短语的领属者;øj后面携带的-i是第三人称从属标记,两者组合后表示该短语的从属者。需要注意的是,维吾尔语从属人称标记根据主语的人称、数、称呼的要求以及语音和谐要求,已形成不同的变体。维吾尔语的领属关系是“领属者-领属标记+从属者-从属人称标记”结构来表达的。简言之,维吾尔语的领属关系由两个名词性词语构成,表示领有或领属的名词在前,携带领属格标记-niη;表示从属的名词在后,携带相应的从属人称标记。两者前后呼应,构成一个完整的领属—从属结构[2]。
二、领属—从属结构的偏误类型及其分析
我们从《维吾尔语中介语语料库》①中收集到的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在学习领属—从属结构时产生的偏误病句共1677句。根据偏误不同的类型,将其统计如下:
上表显示,“领属格人称空缺”在所有偏误中数量最多,共有867句,占比52%;其次为“领属格人称错误”,共有616句,占比37%;“领属格人称多余”数量最少,占比11%。
(一)领属—从属结构中人称空缺造成的偏误
此类偏误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加领属标记和从属人称标记。(下面例句前的*“星号”表示该句不合乎语法)。例如:
(2)*a.u mεn dost.
b.u mεniη dostum.(他是我朋友)
(2)a不合乎语法,原因是由于领属成分后面没有出现领属标记-niη,从属成分后面没有出现相应的从属人称标记,所以mεn(我)与dost(朋友)之间的领属关系未能体现出来。为什么学生会写出这种病句?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受到了母语的影响。因为汉语“他是我的朋友”中“的”是可以省略的,不影响句子的合乎语法性。可见,学生把汉语语法现象套用到维吾尔语中,结果产生了偏误。上述例句中,如果同时把领属标记和从属标记加上去,句子就合乎语法了,如(2)b。学生的此类偏误,主要出现在初级阶段的学习过程中。
第二,加领属标记,但不加从属人称标记。例如:
(3)*a.siz meniη tapʃuruqni tεkʃyryp beqiη.
b.siz meniη tapʃuruqumni tεkʃyryp beqiη.(请您检查我的作业)
(3)a中出现了领属标记-niη,但从属成分之后应该出现的从属人称标记给遗漏了。学生为什么只加了领属标记,而没有加从属人称标记?我们认为,学生仍然受到了母语的影响。如上述汉语例句“请您检查我的作业”中“的”是不能省略的,而“作业”不携带表示从属意义的标记。可见,学生还是运用了母语的思维方式。在上述例句中,如果把相应的从属人称标记加上,句子就成立,如(3)b。学生的此类偏误主要出现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这些偏误表明,维吾尔语“领属—从属”关系的表达中,领属标记和从属人称标记需要同时出现,缺一不可。
第三,加从属人称标记,但不加领属标记。例如:
(4)*a.u øginiʃi jaxʃi.
b.uniη øginiʃi jaxʃi.(他学习好)
(4)a中,u(他)没有携带领属标记-niη,而øginiη(学习)携带了从属标记-i,所以不合乎语法。如果把相应的从属人称标记加上,句子就正确了,如(4)b。学生的此类偏误主要出现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和中级阶段。可见,学生的这种偏误的出现和学生母语的负迁移有关。
(二)领属—从属结构中人称错误造成的偏误
此类偏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称、数、称呼方面不一致。维吾尔语的领属—从属结构的内部有一致关系,学生在运用领属—从属结构造句时,能注意到数和人称的一致性,而往往忽略称呼的一致性。请看例句:
(5)*a.bu sizniη jatiqiη εmεs.
b.bu sizniη jatiqiηiz εmεs.(这不是您的宿舍)
c.bu seniη jatiqiη εmεs.(這不是你的宿舍)
(5)a中,“sizniη”中的代词“siz”(您)为第二人称单数尊称,而“jatiqing”中的“-ing”为第二人称单数普称的标记。虽然“sizniη jatiqiη”都加了第二人称相应的附加成分,但在称呼方面,即“尊称”和“普称”方面未达到一致。因此,该句子也不成立。如果第二人称单数代词的称呼或从属标记的称呼标记得到调整,句子就会成立,如(5)b或(5)c。这些例句进一步表明,领属与从属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一致关系,而一致关系不但要牵涉“人称”和“数”,还要牵涉到“称呼”。
其二,从属名词的位置上出现亲属称谓名词时造成的偏误。在大多数语言中,亲属称谓名词的使用会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拿维吾尔语来说,一般不说某人是aka(哥哥),而说u birsiniη akisi(他是某人的哥哥)。例如:
(6)*a.mεn dada bεk aldiraʃ.
b.meniη dadam bεk aldiraʃ.(我爸爸很忙)
(6)b中的dada(爸爸)是表示亲属称谓的名词,该名词前面如果不出现一个限定成分,那它就可以指任何一个爸爸,所以该句也不合格。只要在dada(爸爸)前面加一个限定成分meniη(我的),同时在dada(爸爸)后面加相应的从属人称标记,句子就合格了,如(6)b。在教学中凡是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特别加以注意。
(三)领属—从属结构中领属格人称多余造成的偏误
当学生遇到句子成分比较多或者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时,分不清领属—从属结构,而额外添加了领属或从属标记。请看例句:
(7)a.muällimniη sawaqdašliriniη bilän bolɤan munasiwiti yaxši.
b.muällimniη sawaqdašlar bilän bolɤan munasiwiti yaxši.(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系好)
(7)a中sawaqdašlar(同学们)后面的从属标记-i和领属标记-niη是多余的,删除该标记,句子就成立,如(7)b。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学生在学习领属—从属结构时还有下面的偏误类型,这类偏误也比较常见。请看例句:
(8)*a.uniη apiniηsi kesili eʁirlaʃti.
b.uniη apisiniη kesili eʁirlaʃti.(他母亲的病加重了)
(9)*a.bizniη øginiʃimiz waqit uzardi.
b.bizniη øginiʃ waqtimiz uzardi.(我们的学习时间延长了)
(8)a中共出现了u(他)、apa(妈妈)和kesεl(疾病)等三个名词性成分,其中apa(妈妈)后面同样出现了领属标记-niη和从属人称标记-si等两个语法标记。为什么该句不合格?原因是,这三个名词性成分构成了两个领属—从属结构,而学生没能准确地判断出这两个领属—从属结构的界限。其中前一个领属—从属结构是由u(他)和apa(妈妈)构成的,即uniη apisi(他的母亲);而后一个领属—从属结构是由uniη apisi(他的母亲)和kesεl(疾病)构成的,即uniη apisiniη kesili(他的母亲的病)。(9)a中,领属—从属结构是bizniη waqtimiz(我们的时间),而不是bizniη øginiηʃmiz(我们的学习)。当bizniη waqtimiz中间出现了一个名词性修饰成分øginiʃ(学习)时,学生误认为该成分是从属名词,从而把从属人称标记-imiz加在其后,致使句子不成立。如果把该标记加到waqit(时间)后面,句子就成立了,如(9)b。當遇到这类偏误时,需要教师认真解释,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内部结构。在中、高级阶段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这类偏误。
三、领属—从属结构偏误产生的原因及教学对策
(一)偏误产生的原因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在其《中介语》一文中提出了中介语假说(interlanguage)。在他的中介语假说的影响下,一些语言学家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来源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个比较公认的结论:第二语言学习者偏误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来源一般有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影响等五个方面[3]。对于维吾尔语领属—从属结构来说,这几个方面的偏误可谓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但是尤以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以及教材相关内容的设计缺陷等因素为主。
第一,母语负迁移。迁移(transfer)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乃至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就叫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反之便是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或干扰[4]。换言之,母语负迁移或母语干扰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盲目地借用已知的母语规则来替代未知的目的语规则,从而给目的语学习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或干扰,这些干扰最终导致一系列的偏误。从上述偏误的类型及分析来看,母语负迁移在初级、中级阶段体现的比较明显,随着学习的深入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第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过度泛化。它指学生把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运用类推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的语言现象上而造成的偏误。上面所提到的偏误也证明了这一点。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类偏误多出现在中、高级阶段的学习中。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高级阶段的学生比初级阶段的学生掌握了更多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
第三,教材存在缺陷。教材是教学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材是至关重要的。然而,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维吾尔语教材在介绍领属—从属结构时,通常做法是把这个结构拆开,分成“名词的领属格”和“名词的人称词尾”②等两个语法项目来进行介绍,而且还不在一个课内。这种介绍只是教学生如何在名词后面缀加领属格标记-niη和人称词尾,而没有从一个整体结构来介绍“领属”关系的表达。上面看到的偏误也进一步表明,教材给学生提供的与领属—从属结构相关的内容是不全面的,并没有把领属—从属结构的特点和语用条件解释清楚。
(二)教学对策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为帮助学生减少偏误,我们对“领属—从属”结构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讲解清楚概念。当教材未能全面介绍维吾尔语领属关系时,这就要求教师从维吾尔语事实出发,采用灵活的方法来细化处理这一内容。具体来说,当讲解“领属格”内容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告诉学生,维吾尔语中要表达“领属”概念时,势必要采用领属—从属结构。表示领属者的名词性词语后面要加领属格标记-niη,表示从属的名词后面要加从属人称标记,而从属人称标记必须与领属者保持一致。
第二,进行语法对比。语法对比的目的在于描述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不同之处,以促进学生对所对比语言的认识,并服务于所学的语法项目。学生的维吾尔语领属—从属结构的学习也总是在类比、思辨中进行的。对于所学的语法项目,他们常会在母语里寻找对应的内容进行比较。针对这种习得特点,维吾尔语教学中的对比与比较也应该无处不在。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维吾尔语自身的特点,通过对比、比较把领属—从属结构讲解清楚,以最大的可能减少负迁移和降低偏误率。
第三,多实践多练习。课堂教学应该从单纯的精讲多练转变为让学生大量接触语言信息,反复练习、接触和运用,分阶段逐步掌握语言。对学生强调语言学习要多输入、多练习和多接触,对教师强调要课上教学和课下练习指导的结合。
第四,纠正发现的问题。教师在平时批改作业或检查学生的试卷时,要注意收集与领属—从属结构有关的病句,并对其进行分类。然后,专门抽出时间,把病句按类别写在黑板上逐一给学生指出每一个句子的错误之处,并让学生分析语病以及修改。教师不但要指出这方面的错误,还要给学生解释造成错误的原因。在问题讲解过程中,要注意温故知新,举一反三,保证学生能真正理解。
四、结语
维吾尔语领属—从属结构在维吾尔语书面语和口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结构。維吾尔语专业学生在学习领属—从属结构时,由于种种原因,往往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偏误。以上,我们通过分析偏误语料,探讨学生学习维吾尔语“领属—从属”结构时的情形,归纳偏误类型,探究偏误根源,并对“领属”关系的教学提出了一些对策。其目的是使维吾尔语专业学生能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领属—从属”结构,进而学好维吾尔语。
注释:
①ylk.xjau.edu.cn(维吾尔语中介语语料库)。
②对于从属名词后面出现的语法标记,维吾尔语教材一致称其为“名词的人称词尾”。我们认为,该语法术语未能全面揭示该标记的语法功能。因此,本文采用了力提甫·托乎提教授提出的术语“从属人称标记”。
参考文献:
[1]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力提甫·托乎提.从短语结构到最简方案:阿尔泰语言的句法结构[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作者简介:卡依沙尔·艾合买提(1968—),男,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博士,新疆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维吾尔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言类型学、维吾尔语本体。
安占峰(1968—),男,汉族,河南嵩县人,新疆农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维汉语言教学与对比研究、偏误分析。
(责任编辑:朱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