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日常素材 提升教学效率

2022-06-10 18:58杨晓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大气压电阻物理

杨晓东

初中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向我们展示着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声、光、电等各种现象的变化与原理。但有些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强,有的学生难免会因难以理解而产生厌倦,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回归生活,贴近生活,把生活素材合理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之中,才能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

一、借助生活素材,丰富物理概念

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学科,对许多学科名词一时很难理解。而借助生活素材这一桥梁,就可以让他们“豁然开朗”。以“声现象”的教学为例,声音传播的介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目标,有的学生就去硬记概念。教师应引入生活素材,比如利用暖水瓶,将小音响设备放进去,然后塞上塞子,声音就会消失;比如组织学生利用纸杯、细线制作“电话”,进行对话交流;等等。这样的实验不仅可以使课堂充满趣味,也使“介质”这一概念变得生动易懂。

二、应用生活素材,具化物理知识

一些物理现象我们司空见惯,但促使物体发生物理变化的“力量”往往神秘莫测,比如“气压”“力”等,看不见也摸不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不停地讲,学生很容易兴趣索然。而应用生活素材,就可以把这些“神秘力量”生动地展现出来,激發学生兴趣,深化知识体验。比如在进行“大气压”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烧瓶和一个煮熟的鸡蛋,在烧瓶中放入点燃的酒精棉,然后把鸡蛋剥壳放在瓶口上。学生会发现鸡蛋被慢慢吸入瓶中,从而切实观察到大气压的作用并掌握大气压强弱的相关知识,进而理解那些“神秘”现象背后的原理。

三、利用生活素材,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体现物理知识的现象,或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使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以“惯性”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运用生活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是否有过被绊倒的经历,或者看到别人被绊倒过?接着,教师追问:人在摔倒时,身体是向前倾还是向后仰呢?为什么?当学生在情境中七嘴八舌进行讨论时,教师就可以先解释向前摔的原因,接着顺势导入“惯性”这一教学主题。

四、利用生活素材,拓展学生认知

例如,电阻是电路相关知识中的重要物理量。在学了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电阻的应用事例,如用于电闸以保护用电安全、用于电炉进行发热等。除了在电路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列举体脂秤这一案例。人体含有不同的物质,其导电性也不同,而体脂秤就是将人体作为一个大电阻,根据电流通过的难易度来准确称量、判断体脂率的。接着,教师可以趁热打铁,鼓励学生去搜集电阻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以此有效拓展认知。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素材对物理知识进行融合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养成乐于探索生活本质、探索知识奥秘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大气压电阻物理
只因是物理
“大气压强”知识巩固
电阻大小谁做主
处处留心皆物理
大气压强知多少
巧测电阻
可怕的大气压
捣蛋吧,大气压
电阻焊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