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
数学不仅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更是一门充盈文化之美的学科。强化数学文化教育,展现数学文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充分展示数学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已经成为数学教师的使命和责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奠基阶段,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把文化特征融入数学课堂,可以使严谨的数学概念、法则、思想方法等充满灵动性,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增强学习的愉悦体验,感受知识之美。
一、数学概念——灵动之美
提起概念,我们最先联想到的便是死记硬背,比较呆板与无趣。然而数学概念本质并非如此,每一个概念的形成都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样有其生命发展历程,朴素的概念背后也隐藏着“生命发展”的灵动之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原数学概念的真实生命,让学生感受概念的形成过程,呆板的概念认识将变为生命的感悟、文化的体验。例如,在“负数”相关内容的初步学习中,如果死背概念,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负数的含义。如果教师转而从负数的由来讲解:从前,人们为了区分装有货物的箱子的重量,首先规定一个重量值,超过规定重量的用“+”表示,少于规定重量的用“-”表示,从而对货物进行区分,这就是正负数的由来。简短的故事使学生既领会了概念内涵,又感受到概念发展的文化意味。
二、数学法则——严谨之美
运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内容中包含许多有关数的四则运算的定律、性质、公式、法则等。对于数学法则的掌握、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复杂数学知识的重要铺垫。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法则的严谨,更要给予学生美的享受。
例如,在数的大小比较训练中,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分别写出最小的两位数和三位数——10和100,然后引导学生用最小的两位数10与任意一个一位数进行比较、用最小的三位数100与任意一个两位数进行比较。如此,学生很容易得到“任何一个两位数都比所有的一位数大,任何一个三位数都比所有的两位数大”这一法则,从中体会探究之美。
三、数学思想方法——深邃之美
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知识具有基础性,但数学思想方法对于长远学习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更具现实作用。这也是數学思想方法具有深邃之美的表现。
例如,在“加法交换律”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给出实例:39+26+15=39+15+26,请同学们观察等式是否成立。学生经过计算发现结果相等,于是概括出“在加法的计算中交换数字位置,加法的和不变”。但是仅此一例就能说明这一方法的正确性吗?有的学生提出疑问。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随意举出例子并加以验证,最终证明加法交换律的正确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深化了思想方法,领悟到数学的深邃之美。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