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2-06-10 23:51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4期
关键词:躁狂症双相常规

孙 悦

(辽宁省复原军人康宁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0)

双相情感障碍作为心境障碍疾病的一种,其呈现出抑郁、躁狂交替发作特点[1]。近年来,此种疾病患病率显著增加,多于青年群体中出现,遗传因素占有较高比例[2]。在治疗期间,以药物疗法为主,通过药物治疗可对病情控制与改善进行促进。但为使预后效果得以提高,需将护理工作力度充分强化[3]。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认知功能,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4]。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进行护理研究,旨在探讨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系统护理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男、女各21、29例;年龄26~77岁,平均(45.59±2.39)岁。系统护理组男、女各20、30例;年龄27~79岁,平均(45.66±2.42)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纳入标准: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疾病;均表现出较高的护理依从性。排除标准:重要脏器损伤;处于妊娠期。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对患者合理展开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安全管理以及病情变化监测等。

1.2.2 系统护理组 ①积极展开环境干预,通过对患者年龄、喜好、病情阶段等加以了解,对应完成病房环境布置,禁止锐利物品在患者病房中出现,以对其安全性做出保障。维持病房适宜湿度、温度,做好通风消毒工作,维持环境整洁卫生。于固定时间段展开护理工作,减少夜间操作,对患者住院环境舒适度做出保证。②积极展开心理干预,因为疾病特殊性的影响,患者会呈现出程度不同的认知障碍现象,对此在其病情平稳期间,需通过一对一沟通方式完成针对性心理干预,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对其主诉给予鼓励并认真倾听,对其进步以及表现给予肯定,纠正其错误行为。③积极展开健康教育,充分重视与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在沟通期间就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解,就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方法通过一对一口头教育、多媒体与健康讲座等系列形式完成宣教。④积极展开运动干预,通过对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加以了解后,对其系列运动给予指导,通过合理运动,将患者体质能力提高,有效促进病情改善。⑤积极展开出院前指导干预,提前留取患者以及家属联系方式,以对后续顺利随访调查做出保证。此外,就其出院后用药等情况,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随访,对定期回院复查进行告知,依据复查结果对运动以及用药等方案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评分结果,包括瞬时记忆、记忆商数、长时记忆以及短时记忆评分4个方面,分值越高对应认知功能越好[5]。②比较两组贝克-拉范森燥狂症状量表(Bech-Rafaelsen Melancholia Scale,BRMS)评分结果,分值越高证明狂躁表现越严重[6]。③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74)评分结果,包括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3个方面,分值越高对应生活质量越好[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WMS评分比较 护理前,系统护理组瞬时记忆、记忆商数、长时记忆以及短时记忆评分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系统护理组瞬时记忆、记忆商数、长时记忆以及短时记忆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WM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WMS评分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BRMS评分比较 护理前,系统护理组BRMS评分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系统护理组BRM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BRM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BRMS评分比较(分,±s)

2.3 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比较 护理前,系统护理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系统护理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GQOL-74评分比较(分,±s)

3 讨论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而言,其呈现出复杂病因,与遗传学、生物学以及心理社会等系列因素存在相关性,患者常表现出狂躁发作以及抑郁发作现象。前者表现出思维活跃以及情绪高涨等现象;后者表现出明显思维悲观以及情绪低落等现象,对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工作等产生严重影响,对自身安全性造成一定程度威胁。对于此类患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进行病情长时间的控制。但因为该疾病的特殊性,在治疗期间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意义。临床针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在护理期间运用系统护理方式,可在对其心理、生理状态加以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展开对应护理干预[8]。通过运动、环境、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系列措施的综合运用,使患者身心状态获得改善,护理质量获得提升[9]。此外,系统护理还可将患者的应对能力提高,对其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提高进行有效促进,从而使生活质量获得有效提升,对精神科患者护理需求给予充分满足[10-15]。

本研究发现,护理前,系统护理组瞬时记忆、记忆商数、长时记忆以及短时记忆评分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系统护理组瞬时记忆、记忆商数、长时记忆以及短时记忆评分分别为(13.91±1.21)、(103.81±4.06)、(42.31±2.61)、(59.07±2.31)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的(12.51±1.11)、(96.81±3.51)、(39.04±2.51)、(54.51±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系统护理组BRMS评分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系统护理组BRMS评分为(16.06±2.51)分,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2.21±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系统护理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同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系统护理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9.31±3.25)、(89.33±3.14)、(89.55±4.12)分,高于常规护理组的(71.19±5.25)、(72.29±6.25)、(73.22±2.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为,系统护理方式的有效运用,可将患者以及家属同医护人员之间配合度显著增强,对于患者疾病恢复进行更好的促进;通过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将患者恐惧感以及内心抗拒感有效消除,将患者心理应激有效降低,将其依从性有效提高,将治疗信心显著增强;通过情感支持,能够将注意力有效转移,将患者治疗信心显著提高;通过系列康复训练,可将患者认知功能有效改善,将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系统护理干预通过系统化、综合化的护理措施,将患者认知功能显著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改善躁狂症状,发挥系统护理应用价值[16-18]。

综上所述,在有效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发作患者的观察认知功能、躁狂症状以及生活质量均改善程度明显,可促进其综合状态改善。

猜你喜欢
躁狂症双相常规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Y2O3–CeO2双相弥散强化对Mo合金晶粒度及拉伸性能的影响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躁狂症病人护理工作是怎样的
容易被忽视的是“躁狂症”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有钱!任性!有种挥霍叫躁狂!
双相型障碍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