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

2022-06-10 23:51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4期
关键词:健脾差异症状

刘 威

(新民市中医院中医科,辽宁 新民 11030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持续、反复发作性疾病,主要症状为腹饱胀、暖气、恶心和上腹疼痛,属于临床多发、难以根治性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此种疾病有持续增加的趋势。现阶段,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缺乏有效的治疗方式。餐后饱胀为积滞,上腹烧灼为胃脘痛,通过研究发现脾虚气滞型为此种疾病常见证候[1]。对症改善效果较差患者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有学者提出,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整体治疗效果[2]。现以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4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和《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中的相关定义[3]。纳入标准:患者均出现胃脘胀满和胃脘痛;患者食后腹胀加重;患者有恶心、呕吐、嗳气、烧心等感觉;患者年龄在19~65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消化性溃疡者;有腹部手术历史者;临床资料不全者;严重结缔组织疾病和原发性心、肺、肾疾病者;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成分过敏者;有自杀倾向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药物滥用及乙醇依赖史者;出现过敏反应或严重不良事件者;近期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者;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结缔组织疾病、肝硬化等者。对照组57例,男27例,女30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40.63±2.67)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病程(3.24±0.97)年。观察组57例,男28例,女29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0.71±2.54)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病程(3.17±0.93)年。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莫沙必利(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每次15 mg,每日1次;兰索拉唑(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606)每次1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方内主要为党参14 g、茯苓14 g、陈皮9 g、炒白术14 g、木香9 g、姜半夏9 g、香附9 g、砂仁5 g、藿香9 g、大腹皮9 g、炒谷麦芽19 g、郁金9 g、炙甘草5 g。为确保药效主要由本医院进行煎制,每日1剂,取汁300 mL,每次150 mL,早晚饭后口服。依据患者疾病症状加减剂量治疗。两组患者均以服用药物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2种干预方式下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依据患者胃脘痞闷、纳呆和便溏、嗳气可分为轻、中、重3个程度,主要为2、4、6分,0分为无症状。②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症状评分降低90%;有效:患者症状好转,症状评分降低60%;无效:临床症状并未好转。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③汉化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包括8个分量表,共36个条目,涉及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各记作PF、RP、BP、GH、VT、SF、RE、MH,最低分0分,最高分100分,分别表示最差、最好。④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评估焦虑心理状况,≥29分表示严重焦虑,≥21分表示明显焦虑,≥14分表示肯定焦虑,≥7分表示可能有焦虑,<7分表示无焦虑症状。随着评分的增加,焦虑症状严重程度越重。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抑郁心理状况,>24分表示严重抑郁,>17分表示轻到中度抑郁,≤17分表示无抑郁。随着评分的增加,抑郁症状严重程度越重。⑤对比2种治疗方式下患者不良反应及复发状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肝脏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比较(分,±s)

2.2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7.72%;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2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2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9,P<0.05)。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PF、RP、BP、GH、VT、SF、RE及MH积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P、BP、GH、VT及MH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RE积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分,±s)

2.4 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HAMA、HAMD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对比(分,±s)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过敏4例、肝脏损伤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8%,复发6例,复发率为10.52%;观察组过敏0例、肝脏损伤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复发1例,复发率为1.7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2、5.340,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多发性疾病,在发病后患者常会出现胃脘痞闷、嗳气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该疾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并不清楚,现阶段西医并无特效治疗措施,主要治疗方式为对症支持治疗,但病情会反复发作,治疗效果有限。中医学将此种疾病划分为痞满、胃脘痛和嗳气等范畴。该疾病的病理机制为气虚为本、气滞为标,脾胃转枢失常,继而使脾胃升降部协调,引发脾胃功能失衡,最终引发下腹胀痛。但也有学者认为,该疾病是因患者饮食失调、情志抑郁、外邪侵袭、久病劳倦所致[4-5]。

经深入研究发现,脾胃为后天之本,也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顺畅。若平素痰湿内盛、湿邪困脾、摄入生冷食物多,易损伤脾胃,忧思伤脾,脾失健运则水湿不化,壅滞中焦,气机阻滞最终引发疾病[6]。脾胃虚弱也会使健运失职,当升降受阻后使胃脘胀满,脾胃失运则会引发钠呆、便溏。此外,脾胃虚弱也会引发神情疲惫的问题。因此,此种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脾虚气滞、胃失和降[7-8]。临床在治疗时主要推荐健脾胃,理气效痞。本研究中医治疗采用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该方主要是在香砂六君子汤基础上加减而来,方内有党参、茯苓以及炒白术和甘草,此四味药为君子,主要起到健脾益气的效果。木香则为行气之药可宽胸除胀;合砂仁为行气之药,可有效通降胃气[9];香附和郁金为行气健脾之药也可祛湿化痰,起降逆之效;炒二芽为健胃消食导滞之药,可起到疏导之效果;姜半夏为燥湿化痰之药,可降逆和胃也可治湿痰;陈皮可健脾行气、祛湿化痰;藿香则有芳香化湿之效;大腹皮为祛湿消滞之药;诸药合用则有散化、理气、中之效[10]。全方主要以健脾益气和疏气消滞为主,也可和胃渗湿、消补兼施,不仅可健运脾胃,而且可调理气机,行滞补虚,标本兼治,提升整体治疗效果。现代药理学认为,该方也可有效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道蠕动,进而调节内分泌的效果,可起到抗抑郁效果[11]。其中砂仁主要成分为樟脑、脑脂、龙脑等挥发性物质,临床主要作用为保护胃黏膜,改善胃肠功能,充分发挥镇痛、止泻和促进消化液分泌的效果[11]。藿香则可有效保护患者胃肠道,起到抗炎、镇吐和抗氧化、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全方不仅有中医特色同时也有现代药理学特色。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纳呆、嗳气等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进行中医加减治疗时,可依据患者疾病状况针对性加减药物,重视行气健脾,可增强治疗针对性。本研究表明,两组治疗前RP、BP、GH、VT、MIH、SF、RE积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RP、BP、GH、VT及MIH积分相比对照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F、RE积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与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能健脾行气,镇痛安神作用有关。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出现的痛苦和不适等主观感受,将自然界、社会对人体作用考虑在内,基于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由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等进行感受和评估,获得了较高的生活质量。此外,两组治疗前HAMA、HAMD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AMA、HAMD分值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主要原因是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能够改善神经体液因子、受体、激素等参与引发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提升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次研究因为样本容量和观察指标投入不足,导致研究有偏倚,后续需要逐步增加这2项指标投入力度,以使研究趋于完善。

综上所述,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健脾调中消痞方加减治疗的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症状积分降低明显,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心理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健脾差异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