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红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血压会导致冠状动脉病变,倘若高血压持续增高,使得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进而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致使其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引发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病,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95%,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发病率可达50%,而控制率仅为7.6%,治愈率约32.2%,是导致老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不仅与患者的机体因素相关外,同时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等有直接的关系[1-2]。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常常会导致脑、心等器官病变,并由于人们内外环境的转变,使病情发生变化,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疲劳、眼花、头晕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程较长,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患者易产生成为他人负担的负面心理,即自我感受负担[3]。自我感受负担是诱发患者心理疾病的重要应激源,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4]。自我管理行为是从饮食、运动、治疗等方面预防相关并发症,以促进行为方式转变。相关研究指出,高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的极作用[5-6]。本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旨在分析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52例,女42例;年龄60~73岁,平均(66.54±3.07)岁;病程3~12年,平均(7.61±1.62)年;高血压分级:1级35例,2级42例,3级17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4例,初中26例,中专或高中32例,大专及以上22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免除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在未服用降压药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平均值舒张压>90 mm Hg、收缩压>140 mm Hg;年龄≥60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认知功能、语言沟通正常,可配合完成调查问卷。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继发性高血压。
1.3 方法 ①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评估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内容包括经济负担(1项)、感受负担(4项)、身体负担(5项)3个方面,共10项,采用5级评分法计分,即每项1~5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感受负担越严重。其中10~20分表示无明显自我感受负担,21~30分表示轻度自我感受负担,31~40分表示中度自我感受负担,41~50分表示重度自我感受负担。②以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内容包括生活习惯管理(5项)、饮食运动管理(5项)、危险因素管理(3项)、治疗管理(8项)4个方面,共21项,采用5级评分法计分,即每项1~5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其中21~63分表示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差,64~83分表示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为中等,84~105分表示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高。③调查方法:在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系统培训,采用统一指导语向患者解释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真实情况填写调查问卷;获取患者同意后明确填写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若患者无法自行填写,则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由调查者代笔填写。在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若检查时发现存在遗漏或空白,则通过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答案。
1.4 观察指标 统计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感受负担调查结果。比较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调查结果。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多组间比较以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两两比较以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调查结果 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SPBS评分总分平均为(31.70±4.26)分,其中经济负担(3.84±1.09)分,感受负担(12.23±2.18)分,身体负担(15.63±3.15)分。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总分平均为(69.10±10.57)分,其中生活习惯管理(16.35±3.25)分,饮食运动管理(16.72±3.68)分,危险因素管理(10.67±1.95)分,治疗管理(25.36±3.97)分。94例中轻度自我感受负担22例(23.40%),中度自我感受负担45例(47.87%),重度自我感受负担27例(28.72%)。
2.2 不同程度自我感受负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比较 不同程度SPBS评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BS评分越高,生活习惯管理、饮食运动管理、危险因素管理、治疗管理评分越低(P<0.05)。见表1。
表1 不同程度自我感受负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比较(分,±s)
表1 不同程度自我感受负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比较(分,±s)
2.3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PBS评分中经济负担、感受负担、身体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中生活习惯管理、饮食运动管理、危险因素管理、治疗管理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见表2。
表2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一般认为其发生与肥胖、遗传、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严重时威胁生命,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若血压控制不佳,长期进展可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加重患者的身体负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7-8]。高血压病流行特点和防治现状仍是“三高”(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三低”(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和“三不”(不愿意服药、不难受不服药和不按医嘱服药)[9-10]。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程较长,长期药物治疗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且需家属长期照护,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问题,导致患者存在心理负担,促使自我感受负担逐渐加重,甚至可诱发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这种不良心理的出现也会对患者的血压产生负面影响,加之负面情绪对于患者大脑皮质的反复、长时间刺激,也会影响其中枢调节功能,诱发下丘脑、延髓等部位血管运动中枢调节紊乱问题,并增加血流阻力和血管紧张性,这也是患者血压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1-12]。因此,调查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对分析患者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SPBS评分总分平均为(31.70±4.26)分,其中经济负担(3.84±1.09)分,感受负担(12.23±2.18)分,身体负担(15.63±3.15)分。94例中轻度自我感受负担22例(23.40%),中度自我感受负担45例(47.87%),重度自我感受负担27例(28.72%)。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心理感受负担,需引起临床的重视。身体负担主要来源于血压长期高水平表达引起的心、脑等部位相关并发症,降低患者自我照护能力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加重身体负担。患者长期需家属照护,内心易产生愧疚感、自责感,加重感受负担,而经济负担可能与由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尚未健全有关[13]。由此提示,临床护理人员应提高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视程度,积极鼓励患者,给予其情感支持,加强心理干预,以确保患者的心理健康。
自我管理行为是慢性疾病的二级预防模式,是疾病预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慢性疾病管理有重要的意义[14-15]。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总分平均为(69.10±10.57)分,其中生活习惯管理(16.35±3.25)分,饮食运动管理(16.72±3.68)分,危险因素管理(10.67±1.95)分,治疗管理(25.36±3.97)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提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仍有提高空间。自我管理行为不仅关系到治疗依从情况,还与患者日常生活方式、生理及心理、饮食运动等方面有关,故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促进患者养成健康习惯,对自身出现的问题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对患者生理、心理健康均有重要意义[16]。由此提示,临床应加强健康宣教,促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使患者明确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促使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嘱家属起到监督职责,确保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行为[17-18]。
本次研究,不同程度SPBS评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BS评分越高,生活习惯管理、饮食运动管理、危险因素管理、治疗管理评分越低(P<0.05);经进一步分析显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PBS评分中经济负担、感受负担、身体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中生活习惯管理、饮食运动管理、危险因素管理、治疗管理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说明通过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对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有一定作用。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自我管理行为改善可促使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减少悲观、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产生,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及身体状态。
综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管理行为存在负相关关系,通过提高自我管理行为有助于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临床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降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