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兰 黄彩茹
(泉州光前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在发病早期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可经超声检查发现肿瘤,迁延治疗会出现子宫出血、月经周期改变、白带异常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引发习惯性流产,甚至危及生命[1-2]。临床治疗以早发现、早治疗为原则,常采用手术切除术根治疾病,预防病情恶化[3]。但术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阻碍术后锻炼,延缓康复进程[4]。因此临床护理需注重疼痛干预,采用合理的方式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高效、快捷的信息传递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研究旨在分析微信手机APP平台下的疼痛护理在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受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50例,根据入院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27~57岁,平均年龄(41.26±6.41)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2.98±0.53)年;肌瘤最大直径2~10 cm,平均最大直径(5.76±1.24)cm;疾病类型:有蒂性黏膜下肌瘤14例,无蒂性黏膜下肌瘤11例;其中有妊娠史者19例,无妊娠史者6例。观察组年龄27~59岁,平均年龄(40.79±5.85)岁;病程7个月~6年,平均(3.06±0.47)年;肌瘤最大直径2~11 cm,平均最大直径(5.39±1.51)cm;疾病类型:有蒂性黏膜下肌瘤15例,无蒂性黏膜下肌瘤10例;其中有妊娠史者18例,无妊娠史者7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年龄、肌瘤最大直径、病程、疾病类型、有无妊娠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均经手术切除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晓护理方案,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血液性疾病者;合并免疫功能异常者;有糖尿病病史者;有高血压病史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口头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要点及注意事项;患者需在术前2 d内进行内外阴清洗,并保持每日进行消毒清洁,且术前8 h禁食禁水;采用全身麻醉,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前,外科护士需向患者详细说明手术目的及必要性,并安抚患者配合手术;术后口头讲解用药、饮食、锻炼等注意事项,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并做好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检查及常规传染病检查。保持病房清洁、手术创口感染预防、饮食及药物指导、患者隐私保护等。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手机APP平台的疼痛护理。
1.3.2.1 建立术后子宫黏膜下肌瘤护理小组 由护士长领导,筛选6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每周组织1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①疼痛的定义、子宫黏膜下肌瘤切除术造成患者疼痛的原因、疼痛护理的重要性、具体护理方法以及镇痛药使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②微信的作用、使用方法以及微信公众号的创建和维护。
1.3.2.2 护理前准备 ①建立评估-干预-评价-调整疼痛干预模式。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临床症状,对疼痛程度达到中度、重度水平的患者,上报主治医师及时给予镇痛药治疗。镇痛治疗后2 h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对镇痛效果进行评价,患者由疼痛程度降为中度,为显效可停止镇痛药物使用;对于疼痛程度未缓解,仍处于重度疼痛者,调整药物种类、用量重新进行镇痛治疗。②创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护士长领导小组,创建微信公众号,由小组成员轮流负责微信公众号中疾病、手术、疼痛控制等知识的发布,发布文章需图文结合,便于理解,经护士长审核后发布,且每周不少于3篇文章。建立疾病护理群,打印微信群二维码,固定每日下午17:00~18:00为微信答疑时间,由小组成员轮流负责。
1.3.2.3 计划实施 ①入院:指导患者及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并扫描微信二维码入群后修改昵称。嘱咐患者通过微信平台阅读子宫肌瘤疾病的发病原因、电切手术所取得的成果、术后疼痛感控制等。保持病房处于干净、明亮、无嘈杂的状态,温度控制在23~26 ℃,湿度控制在60%~70%,并每日早晚各次使用消毒剂清扫地面、擦拭桌面,每日1次紫外线照射消毒,以消除感染源。②术前:结合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治疗方式向患者讲解切除手术目的、手术时应保持的体位、术后疼痛的控制及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饮食,嘱咐患者术前1周内多补充营养物质含量高的食物,严禁食用生冷刺激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出现腹胀;术前6 h禁止食用任何食物;术前4 h禁止饮水。如果对禁忌内容不清楚,可以在微信固定答疑时间内提问。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掌握其心理状态,及时疏导焦虑、抑郁情绪,并对出现紧张情绪的患者,由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干预,通过适当的言语、动作予以鼓励和安慰,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进行放松,针对紧张无法缓解的患者,可使用镇静剂。③术后:a.评估。术后指导患者取半卧位休息,以减轻疼痛感,由护理人员每日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时间持续6 d。术后3 d内,每日早晚(8:00和16:00)各评估1次,术后4~6 d,每日于下午16:00评估1次,每日评估需记录疼痛持续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是否影响睡眠等。同时于术后3 d内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血压、脉搏、心率等,针对出现异常情况或剧烈疼痛的患者通过微信上报主治医师,考虑是否为并发症症状。b.干预。术后先进行非药物干预,包括微信中的图文、视频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聊天或通过听音乐、看电影的方式转移疼痛感;关心、安抚患者急躁情绪,对患者的处境表示理解,给予患者精神鼓励,树立治疗的信心;合理的饮食指导,术后6 h内禁止食用任何食物;术后1~2 d,保持清淡饮食,以不含纤维素、易消化的流食为主,避免咀嚼加重疼痛感;根据患者恢复进展,术后3 d可加入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丰富食物种类,可多食五谷杂粮、新鲜水果、蔬菜,禁食酸辣、高脂等刺激性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避免出现消化不良加重疼痛反应。针对持续剧烈疼痛患者,给予镇痛药治疗,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可选择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等方式进行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次数严格按照用药标准,并向患者说明镇痛药物的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c.评价并调整。护理人员于用药后1 h,评估镇痛效果,针对持续疼痛无减弱的患者,汇报医师,改善疼痛管理方式,调整镇痛药种类、剂量、服用次数;针对疼痛减弱达到轻度的患者,合理进行运动指导,一对一讲解结合微信中的视频演示,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方式完成起床、如厕、运动等日常活动,禁忌动作不当牵扯伤口,加重疼痛。d.预防感染。感染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为防止患者发生感染,通过微信中的图文、视频的方式讲解容易发生感染的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保持个人卫生,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手术创口清洁,病房内每日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以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④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可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预后相关知识,或通过微信群提问来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嘱咐患者定期复查,注意日常口腔清洁,保持会阴部清洁;饮食以新鲜蔬菜、水果等高营养、易消化为主。预后无不良症状,恢复良好,可于1个月后恢复正常饮食;3个月内的运动以低强度的散步、太极为主,根据自身感觉,逐步增加运动量,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剧烈运动。
1.4 观察指标 ①术后指标。术后统计两组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疼痛程度。分别于术后2 h、1 d、3 d、6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满分10分,8~10分为重度,疼痛难以忍受,患者必须卧床休息;5~7分为中度,疼痛感明显,患者可下床走动,但不能正常生活;2~4分为轻度,患者有疼痛感,尚可忍受,不影响日常生活;0~1分为无疼痛症状。评分越低说明改善程度越好。③依从性。护理后由专业护理人员采用医院自制依从性评估量表,从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健康饮食、合理锻炼等方面评估患者的依从性,评分范围0~100分,其中85~100分为完全依从,70~85分为部分依从,69分及以下为不依从。总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④睡眠质量。分别于术后1、3、6 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6]评估患者的睡眠情况,量表涉及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催眠药物、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共7个维度,满分21分,评分越高表示睡眠障碍越严重。⑤护理满意度。护理后由患者独立完成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分范围0~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一般满意,79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术后指标对比 观察组导尿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术后指标对比(±s)
2.2 VAS评分对比 术后2 h、1 d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对比(分,±s)
注:与同组术后2 h比较,aP<0.05;与同组术后1 d比较,bP<0.05;与同组术后3 d比较,cP<0.05。
2.3 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依从性96.00%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对比[n(%)]
2.4 PSQI评分对比 术后1 d,两组PSQ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6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SQI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PSQI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PSQI评分对比(分,±s)
注:与同组术后1 d比较,aP<0.05;与同组术后3 d比较,bP<0.05。
2.5 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度92.00%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例(%)]
子宫黏膜下肌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与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有关,个体间临床症状与肌瘤大小、位置等有关,具体表现差异较大。近年来,其发病率上涨,并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的日常生活[7]。腹腔镜切除术是较新的微创治疗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其具备切除创口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多数患者经手术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其发病部位特殊,术后切口创伤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疼痛反应,影响其生活质量,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因此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护理应得到关注[8-9]。临床常规护理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相关临床研究证实,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常规护理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10-11]。此外,负情绪可能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对患者预后不利,易发生术后感染等不良事件。有学者指出,于围手术期开展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康复指标,减轻患者疼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有助于获得患者的认可[12-13]。
护理工作具有事务繁琐、强度较高的特点,且目前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对常规护理造成了极大的挑战,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医患沟通不及时、信息传递不到位的情况[14]。微信作为当今信息传递的有效方式,不受地点、时间、空间的限制,可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疾病、治疗等知识的普及,有助于节省时间和资源。疼痛护理是对术后患者进行合理的方式干预,以缓解患者的生理痛苦[15-16]。本研究采用微信手机APP平台下的疼痛护理,通过建立疼痛管理体系,并借助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加强医患交流,降低沟通成本,有助于信息的高效传递,从而提升患者相关知识知晓度,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导尿管拔除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术后3 d、6 d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信手机APP平台下的疼痛护理能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治疗依从性,缩短恢复进程。原因可能是微信手机APP平台下的疼痛护理通过培训护理人员疼痛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性,可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通过评估-干预-评价-调整的疼痛管理模式更具有针对性,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微信的信息传递和一对一讲解相结合,不仅能加强患者对疾病、护理、锻炼等知识的理解,还能在交流过程中建立和谐、融洽的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对心理、疼痛等干预产生积极的作用[17]。微信手机APP平台下的疼痛护理倡导护理人员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直接向患者传递合理饮食、健康锻炼、疾病、疼痛等相关知识,可节约护理工作的时间成本,有助于护理人员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关注患者日常状态中,体现人文关怀,且能避免由于重要内容传递层级过多而出现内容失真的现象,提高信息接受效率,可减少患者在自我评估后进行饮食、运动调整时出现失误现象,影响预后[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术后3 d、6 d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说明微信手机APP平台下的疼痛护理能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原因可能是,微信手机APP平台下的疼痛护理借助微信平台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并对患者在日常护理中提出的疑问进行及时反馈,加强患者的信任感,同时通过指导患者运用听音乐、看电视等方法转移疼痛感,尽力帮助患者处于舒适环境中,从而改善患者心境,减轻疼痛感,提升睡眠质量。
综上可知,微信手机APP平台下的疼痛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增强锻炼效果,提高睡眠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预后,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