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析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2022-06-10 09:45刘泓男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5期
关键词:植入术下肢支架

刘泓男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是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1]。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动脉内形成粥样动脉硬化斑块,造成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下肢供血,让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等退行性表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存质量[2]。常发部位有髂动脉、股浅动脉、小腿动脉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病情加重不得不截肢[3]。当前临床治疗中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被广泛应用,能有效改善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减轻肢体缺血症状,而且创伤小、手术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已经逐渐成为替代开放性手术的主要治疗方法[4]。我院为了深入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对象展开研究,现将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60例研究对象是从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中筛选所得,经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对照组中女性患者14例、男性患者16例,年龄53~80岁,中间值(62.41±5.96)岁,合并疾病:3例脑血管疾病、7例高血脂、9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研究组中女性患者13例、男性患者17例,年龄54~81岁,中间值(62.55±5.74)岁,合并疾病:4例脑血管疾病、6例高血脂、8例糖尿病、12例高血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5-6]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血管造影等检查确诊;均存在不同程度乏力、患肢麻木、感觉弱化、小腿酸胀、皮肤发白发凉、跛行、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小腿持续性静息痛且晚上严重等症状;均符合手术指征;所有患者和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自愿参加并签订书面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7]急性活动期大动脉炎患者;合并有陈旧性血栓、血管条件差者;凝血系统功能严重障碍者;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1.2.1 保守治疗(对照组)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生产厂家: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42),每次剂量75 mg,每日1次;静脉注射红花黄色素(生产厂家:山西德元堂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50594),每次10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前列地尔(生产厂家:哈药集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4565),每次剂量10 μg,每日2次。统计治疗1个月。

1.2.2 实施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研究组)术中患者呈仰卧体位,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入路为左侧腋动脉,切口位于肘横纹内2/3横处,将左侧肱动脉充分显露;注射50 U/kg肝素进行肝素化处理,在C型臂监测下,实施肱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管,顺着导管鞘置入软头导丝,并跨过髂动脉狭窄部位,进行斜位造影,将直头导丝置入腹主动脉,将猪尾导管顺着导丝置入腹主动脉,进行髂动脉造影,以便定位到狭窄位置;将球囊导管置入,使球囊处在髂股动脉狭窄处,进行预扩张处理,之后将球囊扩张导管拔出,顺着导丝置入支架输送导管,送入经过正压法排净空气的髂动脉支架,进行补充扩张,使用对比剂润滑,保证支架所处位置精准、无夹层,可多次注入对比剂。术后进行抗感染、溶栓、抗凝治疗,终身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1.3.1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①踝肱指数(ABI)评估: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ABI检测,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下肢动脉硬化,以及硬化后阻塞、狭窄程度,ABI=足踝收缩压/肱骨动脉收缩压,ABI正常值:0.90~1.30[8]。②统计所有患者不良的终点事件,包括:新发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以及截肢、死亡。

1.3.2 疗效判定标准[9]显效:患者跛行、静息痛等临床症状消失,ABI>0.90,溃疡彻底愈合;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ABI>0.10,溃疡面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溃疡、ABI均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软件整理所有数据,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率(%)和()描述,用χ2和t检验,组间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治疗临床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n(%)]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BI检测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BI对比无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ABI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BI检测结果()

表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BI检测结果()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终点事件情况 研究组不良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43.33%),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终点事件情况[n(%)]

3 讨论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也就是临床中常说的外周血管病,炎性反应、脂质沉积、动脉内膜受损等均是致病因素,在患病初始阶段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容易被忽略,但是随着病情加重会累及单个或多个下肢动脉,此时就诊部分患者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也就增添了截肢风险[10-11]。如果是在患病早期可以通过保守药物治疗,包括肝细胞回输、改善微循环、抗凝、扩张血管等,可缓解病症,延缓病情发展[12-13]。不过想要从本质上消除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外科手术优势更大,特别是存在久治难愈的缺血性溃疡者、缺血性坏疽者,以及严重的静息痛、间隙性跛行者,为了保留患肢,应积极展开手术治疗[14]。传统手术方法是动脉旁路移植术,尽管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住院时间长,如果是老年患者、合并心肺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会有较高的手术风险,还会降低预后效果,术后无法恢复理想的生活质量[15-16]。

目前腔内血管修复技术不断发展,凭借微创新、有效性受到广泛关注,其中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就是常用的手术方式,能有效解决下肢局部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改善下肢供血,缓解各种病症[17]。该手术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易恢复、并发症少等特点,对于年龄较高的患者,以及危重症患者尤为适用,可以降低患者致残率、截肢率。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如果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因为股深动脉有着特殊的解剖调节和生理功能,可用于下肢血液循环重建;如果是高危患者或是股动脉、髂股动脉广泛性病变者,可选择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让下肢血供得以重建,改善肢体缺血症状。术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小直径的球囊导管,扩张髂股动脉狭窄处,产生一条有助于输送支架系统跨越狭窄段的通道,让支架在闭塞血管内完全释放、充分扩张;一方面能伸展到病变动脉血管壁,促使粥样斑块、内皮细胞表面成分脱落,动脉中膜、内膜分离或断裂,外膜伸展后血管腔增大,重新建立肢体远端的血流灌注,降低截肢发生率;另一方面,支架可对血管壁产生压迫作用,并对动脉粥样斑块挤压,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回弹,固定血管壁的血栓和斑块,避免血栓、斑块脱落诱发急性栓塞,降低死亡风险。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进行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有效率(96.67%)比进行保守治疗的对照组(80.00%)高(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AB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ABI明显升高,随着术后时间延长稍有降低,而对照组治疗后不仅ABI无明显升高,还逐渐降低。研究组共计4例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占比13.33%,对照组共计13例发生不良事件,占比高达43.33%。由此说明,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近期治疗效果良好,远期治疗效果也相对稳定,能有效增加下肢供血量,减少不良终点事件。不过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由于支架在髂股动脉狭窄处扩张后,长度会有一定程度的缩短,所以在手术操作中要求医师熟知不同直径支架缩短程度,并适当的进行补充扩张,以保证手术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治疗中应用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能同时达到理想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

猜你喜欢
植入术下肢支架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口腔CT支架的设计与分析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