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运动处方对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素质的探讨

2022-06-10 09:45苏海燕张琦珍陈秀梅郑晶晶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个体化精神分裂症处方

苏海燕 张琦珍 陈秀梅 郑晶晶

(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 重性精神病,患者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症状表现各异,往往存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障碍[1-2]。本病在各类精神疾病中患病率居首位,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左右。精神分裂症具有病程长、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及迁延不愈等特点[3-4]。有研究表明,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社会功能缺失率高达8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效果[5]。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近年来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蓬勃开展起来,并越来越受到重视[6]。但传统的康复治疗侧重于健康教育、工娱活动、自主运动,因而患者依从性不高,康复效果不明显。运动处方是采用处方的形式,根据身体健康状况而制定的一种通过徒手或运用器械,恢复或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的预防性医疗方法[7-8]。个体化运动处方是以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习惯为核心,制订个性化的运动方案。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等功能能力[9]。《“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全民身体素质”[10-11]。而目前,国内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运动干预研究较少。据于此,本院于2021年开始开展体医融合项目研究。本研究拟探讨个体化运动处方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体素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为提高精神康复效果提供一定指导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选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6.12±1.74)岁。观察组男17例,女8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7.63±1.9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s)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用DSM-Ⅳ-TR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患者版(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 AxisⅠ Disorders Patient Edition,SCID-Ⅰ/P)确定诊断。②年龄2 0~5 0 岁,性别不限。③体质量指数:18.5 kg/m2<BMI<24 kg/m2。④首次稳定服用1~2种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首选服用氯氮平、奥氮平,其次是喹硫平、利培酮和齐拉西酮。⑤可接受神经心理检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①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系统性疾病。②药物/酒精滥用史。③过去1个月接受过电休克治疗。④具有严重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病变。⑤有颅脑损伤史及精神发育迟滞者。⑥不合作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健康体适能测试 入组患者在个体化运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由责任护士和康复治疗师配合选择相同的测量仪器及方法测试患者的健康体适能,建档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健康体适能评估指标包括:人体成分分析、心肺耐力、肌肉力量与耐力、柔韧性。

1.2.2 测试项目 ①平衡能力测试:采用睁眼单腿站立方法进行测试。②柔韧性测试:采用国家标准体前屈测量仪器进行测试。③上肢力量(握力)测试:采用安徽体育科技研究所握力测试仪器进行测试。④下肢力量测试:采用30 s坐站法测试进行测试。⑤核心力量测试:采用仰卧屈膝卷腹法进行测试。⑥心肺耐力测试:采用二级台阶测试方法进行测试。

1.2.3 个体化运动锻炼 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运动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运动处方进行干预。运动处方师根据患者体能情况制定个体化运动处方,组织患者集中锻炼和指导患者自主锻炼相结合方式,监督处方执行情况,并以运动日志的形式记录每日的运动情况,根据定期检测和评估的结果适时调整运动处方,以保证精准匹配每位患者个体情况的动态变化。运动方式有慢跑、健身操、舞蹈、瑜伽、器械训练等,每周5次,每次45 min,包括热身活动10 min,形体力量练习10 min,有氧运动20 min,放松训练5 min。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运动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各项身体素质评分、心理状态、康复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1.0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用于比较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身体素质评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平衡素质、柔韧性素质、上肢力量素质、下肢力量、核心力量、最大摄氧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衡素质、柔韧性素质、上肢力量素质、下肢力量、核心力量、最大摄氧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身体素质评分(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身体素质评分(分,)

2.3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分,)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分,)

2.4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 干预前,两组患者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康复疗效(分,)

注:与干预前比较,a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病程迁延而且易复发,长期患病使患者的躯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发生退行性变化[12]。精神疾病的康复工作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报道,适度的体育运动有益于恢复身体成分、保持骨密度和情绪管理[13-14]。运动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增加血液流动,防治高血压,提高血管舒缩功能,改善疼痛症状,能促进肌肉的力量提高,增强关节稳固性,提高平衡能力[15-16]。但传统的精神疾病康复工作主要侧重于健康教育、工娱活动、自主运动,没有个体化的运动种类、运动强度的指导,因而患者缺乏依从性或运动不足[17-18]。科学的运动处方应该个体化,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饮食生活习惯、身体状况、日常运动方式等具体情况,对运动频率、强度、时间及具体运动方式进行指导,以达到最佳运动效果,改善疾病预后[19-20]。

本研究对5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68.00%(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平衡素质、柔韧性素质、上肢力量素质、下肢力量、核心力量、最大摄氧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衡素质、柔韧性素质、上肢力量素质、下肢力量、核心力量、最大摄氧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36.20±1.47)分、(33.25±1.84)分,均低于对照组(41.02±1.86)分、(38.26±1.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个体化运动处方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身体素质及情绪,提高患者参加康复运动的依从性,提高康复效果。个体化运动干预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运动处方研究提供参考,具有明确的科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不足之处为患者样本量偏少,有待更多样本加入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康复运动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运动处方,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身体素质,提高康复疗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个体化精神分裂症处方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人间处方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处方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