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袁辉|文
现场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实践来说,只有做好现场安全管理,才能确保各项措施在现场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强化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确保作业现场生产安全。
针对企业应如何做好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在现场有效落实,本刊采访了拥有超过35 年现场安全管理经验的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刘长伟,其曾任北京燕山石化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以及北京燕山石化公司首席专家等职,先后为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中化集团等多家企业讲授过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课程,深受主办单位和学员欢迎。
记者:您认为,“现场”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来说具有哪些意义?
刘长伟:众所周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往往都与“现场”有关,因此,“现场”可以说是企业预防事故的第一阵地,做好现场安全管理能够有助于企业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同时,现场还是安全知识经验的宝库。如果企业能够深度挖掘员工的现场“安全智慧”,将员工的安全经验通过文本化、可视化放大为整个组织行为,则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记者:您认为,企业在开展现场安全管理时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刘长伟:第一,在提升员工安全素质上下功夫。在实践中,人是企业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导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务必要努力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以减少、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
第二,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例如,企业可通过采取工艺隔离、机械隔离与电气隔离等能量隔离方式,控制作业风险。比如常见的“有洞必有盖、有台必有栏、有轮必有罩、有轴必有套”就属于机械隔离方式。同时,企业还应保持安全设备设施的完整性,提高设备设施的整体安全度。比如,编制安全设备设施检查表;建立安全设备设施健全检查台账;强调安全入场前、投入使用前的(设备)专业检查;在使用过程中坚持“谁使用谁检查”的原则,落实属地检查等。
记者:据您了解,目前企业在开展现场安全管理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刘长伟:第一,缺乏“答案就在现场”共识。这个共识的缺乏在实践中的直接表现就是班组建设的弱化,很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识别”不到岗位;一线班组不了解企业的“主张”;领导干部不能直面一线;作业现场管理标准低,工作环境“脏乱差”。
第二,缺乏系统的大安全观。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很多企业仅仅将员工视为被训练的客体,导致员工参与安全教育的程度较低,效果不佳;舍不得“送出去”培训,或者不培训、假培训、低标准培训。二是很多企业深度挖掘员工安全智慧的力度不够,不能实现将员工口口相传的安全经验文本化、将隐形安全知识显性化、将局部安全经验全局化。三是在员工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方面,很多班组长、车间管理者不能第一时间发现员工的思想变化,不能第一时间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四是很多企业存在员工行为和安全文化建设两层皮,所提炼的安全文化理念不切合实际,基层员工不理解、不认同,不能将日常行为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相联系。
第三,缺乏专业安全管理。很多企业认为,安全管理工作仅仅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没有明确生产、工艺、技术等专业部门对于所辖业务的安全管理责任,导致企业缺乏专业安全管理,或者可以说,导致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专业性。
记者:您认为,企业应如何避免、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刘长伟:第一, 坚持“答案就在现场”,提升领导干部安全领导力。比如,各级领导干部可每月召开1 次安全例会或安委会、组织开展1 次隐患排查、参加1 次班组安全活动、开展1 次安全观察与沟通等。
第二,坚持系统的大安全观。一是坚持体系思维,打通体系在基层运行的“最后一公里”,明确全员安全责任,做到“横到边,竖到底”,涵盖企业所有组织和岗位,同时还要具有可操作性。比如,通过清单式管理模式,明确各岗位操作员工的安全责任。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心理疏导。比如,要求班组长做到“四看”“十查”。其中,四看是指“上班看脸色、班中看干劲、吃饭看饭量、休息看情绪”;十查是指“是否有伤有病?是否连续工作?是否酒后上岗?是否失眠困乏?是否玩乐过度?是否离岗时间长?是否新到岗或到新岗?家庭有无大事、急事、难事?到岗途中有无麻烦?有无严重的社会纠葛?”
第三,建立“两本书”促进安全文化落地。一本“红书”,即“负面清单”,明确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以及相应的考核标准,体现企业对于不安全行为令行禁止的态度;一本“蓝书”,即“安全文化手册”,告诉员工应该怎样去做,从正面引导员工。
第四,加强专业安全管理。比如,企业可明确生产、工艺、技术等专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开停车、生产运行、生产方案调整等生产过程的安全负责,对生产、工艺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和适宜性负责,对操作规程、工艺参数、工艺交出和开停车方案的有效性负责等。
记者:根据您的从业经历,企业在开展现场安全管理时,通常会有哪些现实难题?又应如何克服解决?
刘长伟:各个企业由于自身情况不同,遇到的现实难题往往也各不相同。我个人认为,班组安全教育效果不佳是一个较为共性的现实难题。对此,我建议,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解决:
第一,将“三个第一”作为培训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三个第一”是指:通过开展班组安全教育,要确保员工在巡回检查时“第一时间就能发现问题”;在日常操作时“第一次就能把事情做对”;员工在应急情况下“第一反应就是正确的”。
第二,以“三化”为基本手段开展班组安全培训。具体来说,一是知识化管理,即将事故教训可视化、文本化;二是体验化培训,即通过不断丰富员工的安全体验,来培养其实际操作技能;三是日常化演练,即强化以班组长为核心的日常无脚本、无准备应急演练。
第三,以“五懂、五会、五能”指导培训基本内容。“五懂”是指在安全素质方面,要让员工“懂工艺技术、懂危险特性、懂设备原理、懂法规标准、懂制度要求”;“五会”是指在安全能力方面要让员工“会生产操作、会异常分析、会设备巡检、会风险辨识、会应急处置”;“五能”是指在安全行为方面要让员工“能遵守工艺纪律、能遵守安全纪律、能遵守劳动纪律、能制止他人违章、能抵制违章指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