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表现疑似脑膜瘤的颅内炎性肉芽肿1例

2022-06-10 11:36:08刘永强李高宝宋振华刘承勇魏大年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麻木感肉芽肿脑膜瘤

刘永强 王 磊 李高宝 宋振华 刘承勇 魏大年

1 病例资料

39 岁男性,因反复头痛1 年余、左下肢麻木2 个月、突发昏厥1次于2019年6月12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左下肢肌力4+级,麻木感以脚跟部为著,无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头颅MRI 显示右侧顶部(上矢状窦旁)颅骨内板下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6 cm×4.2 cm×2.4 cm,T1WI 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稍低信号,形态规则,边缘清楚(图1A);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周围脑膜呈线性强化,呈“脑膜尾征”改变,病灶周围水肿未见明显强化(图1B、1C)。头颅MRV 显示上矢状窦局部显影欠佳(图1D)。术前诊断为右顶部上矢状窦旁占位,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2019年6月18日全麻下行病灶切除+硬脑膜修补+颅骨成形术,术中见病变组织呈灰白色鱼肉状,质韧,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显示梭形细胞肿瘤。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炎性肉芽肿性病变。术后1周复查头颅MRI示术区脑水肿较为明显,增强后周围脑膜呈线性强化(图1E、1F)。

图1 右顶部上矢状窦旁炎性肉芽肿手术前后影像

2 讨论

炎性肉芽肿是一种由细菌、寄生虫、真菌以及非致病性抗原等引起的慢性炎症形成的结节状病灶,伴随着新血管形成和纤维化的修复机制。炎性肉芽肿感染征象隐匿,早起不易诊断,常因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癫痫发作及病灶占位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等就诊。颅内炎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与脑膜瘤相似,脑膜瘤除因局部占位引起的定位表现及颅内压增高症状外,一般无明显发热病史。本文病例以头痛起病,无发热史,临床上与脑膜瘤难以鉴别。CT及MRI是诊断颅内炎性肉芽肿的主要手段。CT表现为等、高密度或混杂密度,有时可见钙化影,增强扫描可出现较明显的强化,但强化多不均匀。MRI T1WI 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 呈等或略高信号,周围水肿表现为明显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呈现明显强化。

由于颅内炎性肉芽肿较为少见,影像学表现并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是必要的。颅内炎性肉芽肿目前无特异性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手术切除、皮质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放射治疗。对于颅内炎性肉芽肿,首选手术治疗,可全切除病灶,但病灶若累及静脉窦或脑神经时,则全切除困难。虽然手术切除颅内炎性肉芽肿,效果良好,但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手术主要目的是获得组织以明确最终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或对肿块引起的神经结构病变进行减压。放射治疗对颅内炎性肉芽肿的疗效尚不明确。本文病例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感染等并发症,左下肢肌力5级,无麻木感,随访3个月无复发。

猜你喜欢
麻木感肉芽肿脑膜瘤
磁悬浮鼠标
fMRI观察电刺激麻木感对正常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静息态fMRI观察电刺激诱发肢体持续麻木感
韦格纳肉芽肿以慢性中耳炎首发1例
早期多发幼年黄色肉芽肿1例
DCE-MRI在高、低级别脑胶质瘤及脑膜瘤中的鉴别诊断
磁共振成像(2015年8期)2015-12-23 08:53:14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兼结核潜伏感染者一例
分枝杆菌感染肉芽肿体外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疗效观察
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