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对工匠精神议题的建构策略

2022-06-10 01:30李星莹
记者观察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议题工匠

文 李星莹

自2016年起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后,工匠精神开始频繁出现在官方活动与媒体话语中,上升为国家意志和社会共识。《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之一,它对工匠精神议题的建构也初具雏形。

将工匠精神议题与其他议题相结合,提升工匠精神议题的包容性

《人民日报》在对工匠精神议题进行建构的过程中,也会把工匠精神议题置于其他议题中进行报道,这其实是对工匠精神议题的分解和延伸。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类似的表述,使得“工匠精神”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意义;另一方面从某种角度看,工匠精神议题包含的其他议题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拓展和延伸。

改革议题与工匠精神议题

改革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不论是古代的商鞅变法,还是四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这些改革举措都使中华民族得到空前发展,让世界刮目相看。通过阅读《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笔者总结了在工匠精神议题下的改革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如果要更好地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必须要培育工匠精神,让工匠精神贯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日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议题置于工匠精神议题中,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深度。例如在消息《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 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 提升中国制造水平》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必须要弘扬工匠精神以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进行,为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在通讯《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与更加精准的服务,让企业能够充分发扬工匠精神,打造更多的“百年老店”,类似的报道还见于《从境外购物看供给侧改革》《狠抓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从这些报道里可以看到,工匠精神成为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因素,工匠精神因而被赋予了更多的发展经济的使命。

第二,教育改革。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人才培养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要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担负起更大责任、发挥支撑作用。在消息《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更大活力》报道里,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注重践行知行合一,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类似的报道还见于《职业教育尤重“工匠精神”》《发展技工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等等。从这些报道里笔者注意到,人才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点,而培育工匠精神则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需要,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多的培育人才的使命。

品牌议题与工匠精神议题

在“一带一路”、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政策环境下,中国品牌的崛起迎来越来越多的发展新机遇,培育壮大一批世界级品牌正在进行时。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下,如何杀出重围成为困扰中国品牌的难题。例如在评论《创品牌呼唤“工匠精神”》中指出,中国品牌最大的差距在于缺少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品牌好质量的保证;在通讯《中国品牌,阔步迈向中高端》中同样强调了质量是品牌创造的基石,通过持之以恒、严谨细致、自我加压、专心专注的工匠精神,中国品牌在瞄准中高端的道路上勇攀高峰,打造越来越多的品牌精品,类似的报道还见于《弘扬工匠精神 构筑品牌高地》《践行工匠精神 共筑中国品牌》等等。从这类报道里笔者注意到,发展品牌需要很多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而工匠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工匠精神能为品牌提供内在动力,被赋予了更多的打造品牌的使命。

创新议题与工匠精神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和工匠精神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说践行工匠精神是量的积累,那么创新就是质的飞跃,通过质的飞跃再践行工匠精神,循环往复。《人民日报》在发言稿《传承创新跟上时代》中指出,老字号通过践行工匠精神使得技艺不断精湛,并且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进行创新,满足消费需求;在评论《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中,将工匠精神看作是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工匠精神能够从精神层面构建创新的制度文化环境;在消息《扎实推进“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中指出,企业的生存发展不仅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苦干,因而要把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结合起来,以适应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的趋势,类似的报道还见于《一手抓科技创新,一手抓工匠精神》《匠心并非守旧的别名,如何突破创新的思维瓶颈》等等。在这一类报道中,创新和工匠精神并不冲突,工匠精神为创新塑造稳定的精神文化环境,创新为工匠精神提供再塑造的可能,工匠精神被赋予了更多的发展创新的使命。

媒介议程紧跟政策议程,增加工匠精神议题的科学性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种性质使我国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呈现出强主导性政府与高附属性媒介的特点。虽然随着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引入和改革,使媒体也获得越来越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然而这种自主性主要是表现在媒介经营管理层面,服从政府、听党指挥是绝对不可能改变的,正确引导舆论依然是媒介重要的社会职能。

媒介议程通过提高某些议题或该议题某些方面的显著程度,实现公众对某些议题或该议题某些方面的认知与不断积累,进而形成对相关问题的看法;政策议程通过影响媒介议程,以达到实现某种政治动员的目的,基于相关政策活动的议题因而提高了知晓程度以及科学性。从报道月份与年份的分布来看,工匠精神议题报道数量较多的时间相关政策活动比较吻合。例如工匠精神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2016年与2017年,工匠精神议题报道的力度明显高于2015年;从月份上看,工匠精神议题报道大多集中在“两会”前后,每年的三月份达到全年报道量的最高值,并且报道内容的议程设置背后往往会受到当时一系列工作以及政策议程的影响。

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以工匠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规定。大部分将工匠精神与其他战略规划一并纳入工作报告等形式的政策规定中,工匠精神首次被正式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这必将引起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如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为了达到努力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目标,就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结合这些颁发的政策规定来看,这些政策规定颁布增加了工匠精神的科学性,使工匠精神议题有理可循。

国家领导人的相关会议和活动

国家领导人的活动也能侧面反映出官方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例如2016年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工厂车间就要弘扬工匠精神,精心打磨每一个零部件,生产优质的产品”;2017年9月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建国主持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六届执行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要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经济社会发展建功立业,有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

从以上国家领导人出席的活动来看,我国政府高层领导人自2016年以后对工匠精神比较重视,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经常在各种会议和活动等场合提及要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了工匠精神的知晓程度,这表明我国对工匠精神的重视到了一种比较高的程度。

总体来说,通过领导人讲话、会议和走访调研中提及的工匠精神,提高了工匠精神在公众当中的知晓程度,起到宣传告知的作用。

报道借鉴国外实践工匠精神的事例,增强工匠精神议题的可行性

一提起工匠精神,很多人都会想到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发达国家的产品都以品质优良、技术先进、精密度高著称,这与他们崇尚工匠精神密不可分。由于工匠精神具有全球化的“共性”,于是《人民日报》把目光投放到国外践行工匠精神的事例与经验,以国外相关事件或人物为基础,通过国外因践行工匠精神而取得的成就证明其可行性,以此来构建工匠精神议题。

《人民日报》在2015年开辟专栏——“追寻匠人精神”,目的就是展现各国手艺人靠着传承和钻研,坚持用双手打造精品,从他们的专注和坚守中探寻工匠精神;在2016年开辟专栏——“卓越·工匠精神”,也是展现各国手艺人在做事精益求精、力求卓越中续写百年品牌的传奇故事,感受他们对品质的专注和坚守。在这些报道中,有牛角工艺、甜品店、乐器制造、手杖、陶艺等等大众习以为常的行业,这些普通行业的手工艺人的执着和坚守为他们钟爱一生的行业带来活力与生命力,他们对于工匠精神的坚守令人动容,也正是工匠精神使这些传统领域在新时代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这对于我国目前“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和“百年老店”的传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怀揣工匠精神,视技术为艺术,把产品当作艺术品,精心雕刻细节,严把质量关,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人民日报》通过对国外践行工匠精神事例的报道,让读者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具有重大作用和影响力的同时,也会使读者产生这样一种心理——既然工匠精神在国外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工匠精神在我国也可以行得通。为此,《人民日报》推出了6期“关注’工匠精神’缺失问题”系列报道,通过摆现象、析原因、谈对策,旨在引起全社会重拾对“工匠精神”的重视,让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崇尚专注、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成为“大众气质”,散发出时代的绚丽光彩。在这6期系列报道中,很多读者分享他们身边践行工匠精神或者缺失工匠精神的事件和人物,除此之外还有专家学者对工匠精神的看法意见,这使得工匠精神议题既具有讨论的可行性,也具有实施的可行性。

《人民日报》对工匠精神议题的建构从三个方面出发,实现了建构力度、建构深度和建构广度的突破。

在建构力度方面,《人民日报》对工匠精神的议题报道从节日、技能大赛等这种社会热点层面入手,提高了对工匠精神议题建构的力度。《人民日报》对工匠精神议题报道聚焦社会普遍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较好地为工匠精神的报道提供契机,进而提高了对工匠精神议题建构的力度。所谓从社会热点入手对工匠精神议题进行建构,其实就是要在社会大众面前塑造与夯实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情感基础,增强对建构起来的工匠精神议题的吸引力与凝聚力。《人民日报》对工匠精神议题的报道面向社会诉求,把握了当今时代的脉搏,使得工匠精神议题的建构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有力认同。

在建构深度方面,《人民日报》对工匠精神的议题报道从理论、政治等这种官方学术层面入手,增加了对工匠精神议题建构的深度。如果说从社会热点入手是从现象处理对工匠精神议题建构的问题,那么从官方学术层面着力就是从本质着手处理对工匠精神议题建构的问题。不论是国家领导人出席的各种政治会议,还是政府部门印发下达的各种政治文件,抑或是学术界的专家学者撰写的各种理论文章,这些都从工匠精神的本质出发,从官方学术高度对工匠精神议题进行建构。《人民日报》对工匠精神的议题建构较好地利用了官方话语的权威性和科学性,理性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本质与内涵,从而使工匠精神议题能够更有深度。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议题工匠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工匠神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