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静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认识、行为习惯、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又是行为表现可塑性非常强的一个阶段。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要抓住生活的细节和学习的各个时间段,让每个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品德的感染和熏陶,而不能就德育而“德育”,更不能将德育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课和班会。因此,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育教学中,也应将“立德树人”摆在第一位,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地渗透。这样,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学策略
引言
德育是育人之本,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首当其冲就是要做好德育工作.学生德育工作需要所有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与培养,特别是数学学科,因为其独特的理性、严谨性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作為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学科特色,恰如其分地将德育与数学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渗透有效德育。
一、初中数学学科德育面临的挑战
(一)数学教师学科德育意识薄弱
初中数学教师的德育意识薄弱,认为数学与德育没有多大关系,德育是班主任老师的任务。这样的情况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关系,面对中高考的压力,分数这一显性的指标远远比德育这一隐性的指标更容易达到,也很容易量化。教师自然而然在追求这种指标成绩的时候形成思维惯性和行为惯性,忽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忽视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个性品质的培养。
(二)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如今,学校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仍然是以成绩为主,考核标准都是学生是否获得高的分数,是否能够顺利地进入上一级的学校。因此,教师难以将工作重点聚焦于育人上,更多的是教书。学校评价制度的欠缺和社会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都使得学校和教师“重智轻德”,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不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考核评价制度缺乏数学学科德育的部分,也是因为德育没有智育可以量化,难以利用有效的考核标准来对数学学科德进行测量。同时,数学学科德育效果的滞后性和长期性也决定着评价难以进行,进而导致数学学科德育的发展进程缓慢。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形式多样化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
数学学科中涉及各种概念、定理、公式及应用,而各种概念及定理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去记忆、理解,相对较枯燥和繁杂.在教学过程中,从实际生活实例出发,创设形式多样化课堂,将多种数学活动渗透到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及专注度,保持思维活跃.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掺入情境式教学进行混合运算、计算大比拼游戏活动、对落后生进行小组内传帮带活动等活动式课堂,既确保了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当中、做学习的主人,在优等生传帮带中学生也锻炼胆量、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还感受到助人为乐的双赢乐趣,同时也能让落后生消除因自己不会算而萌生的胆怯自卑心理,在别人的帮助中增强“自己也可以学好”的意识.再比如在最初接触初中的几何图形———认识几何图形时,图形动态化的展示、图形游戏活动、小组内合作探究图形性质、视频展示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巨大奥妙,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要化枯燥、抽象为多形式方式,利用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等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数学、爱数学的精神.
(二)生活实际中渗透德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且又服务于生活.在各种概念、公式、计算、定理背后,都是为了用数学知识来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所以要将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这是非常有意义、有趣的事情.比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电话计费问题”,学完电话计费问题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活动任务:调查家人平时的电话资费、通话时长,了解营业厅资费收费情况,帮家人开通最省钱、合理的资费套餐.这样既能让所学为生活服务,同时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能为家人解决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学生自豪感。
(三)素养及专业魅力中渗透德育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展现教师的基本素养及专业魅力,能让学生更欣赏自己的老师,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教师只有以身作则,用自己端正的思想品德素质、高尚的人格魅力、融会贯通的专业知识水平,来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形成正确的认识观。比如对通过自学就能理解的知识,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进行提问,兼顾落后、中等及优等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老师心系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份关心与尊重,就自然会想着用优异成绩、用端正的品德来展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提升自我,展示自己独特的教学基本功,比如清晰、简明的板书;比如学习圆,要画圆时,不借助于教具,能以手指为中心画出标准圆的技能;比如对学生的临场提问,及时高效并多方式方法的解答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心生对老师的崇拜之意,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说,教师的个人素养及专业魅力是推动学生向正确认识观发展的巨大动力,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科特色并渗透德育,用多形式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生活化的情境方法、榜样人物、人格魅力等多种方式打开学生的认识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以“立德树人”为教学之根本,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深入研究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思想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洪小娟.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20(05):75-76.
[2]彭震春,唐敏明.在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7(02):53-55.
[3]张奠宙,马岷兴,等.数学学科德育———新视角新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