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运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英语班学员。2008年开始创作,著有小说集《温暖的棉花》《我们生活的年代》《斑马,斑马》和散文集《一个人的县城》等。曾获《广西文学》2011年度散文奖、林语堂散文奖。
佳作场
父亲的老家
父亲突然决定离开那个我生活了十年的余湾小队,搬到位于淮河北边的老家——张湾。印象中好像当时有很多人来我们家游说,说那边连宅基地都没有,干吗这么匆忙呢?那时父亲反复对姑姑讲过的一句话,我仍然记得很清楚:“那可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过的老家啊!”现在想来,这或许与父亲年轻时大病过一场有关。归根,让他有更踏实的安全感。
张湾,是一个全村人都姓张的大村庄。而我父亲这一支,是村里最大的家族。家还没有安顿好,我就去了学校。隔着窗户看到那些简陋的土桌,我对父亲的老家的好奇全被失望代替。我那时正上小学五年级,在有关故乡的作文中,无一例外地都把笔墨泼给了余湾。那些童年的纸风筝、在水田里捉鱼的欢闹声、能自动扣上的文具盒,还有姑姑送给我的小皮鞋……余湾给我的是精神和物质的富足,这一点远不是大人们口中的老家所能取代的。直到上了高中,我还是盼着能有机会回到余湾,回到那个小学生都有木课桌的“我的老家”。
我的高中是在远离张湾的县城读的,自然要寄宿。枯燥的学习、禁锢的生活,让每一个喜欢斑斓生活的年轻人都喜欢回家的感觉。可我家的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漏雨,我每月五块钱的菜金还得挨家挨户去借……处处拮据的日子让正值敏感年龄的我自尊心严重受挫。
暑假里,我和父亲推着一辆载满辣姜的人力车去一百多里远的信阳叫卖。其间要蹚过淮河,翻过一座山,走完好长的沙子路才能走上柏油马路。一路上,我的心里凉凉的,我知道这样的日子或许就是我将来的生活,我的父辈们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疲累。晚上,住在五角钱一晚的小旅馆里,父子俩相对无言。
我考上大学的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不想过父辈这样的生活,离开这个被父亲称作老家的张湾。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县城高中。终于有理由不回那个家了,我心里其实很踏实。
每年清明节,我还是要随着在城里工作的叔叔们回张湾——父亲的老家。叔叔们和我一样,卑微地生活在县城各处,谋着自己的事业。不过,回到家乡我们便都成了人人艳羡的城里人,个个都意气风发。我的辈分最小,跟在他们的后面。
这么多年来,我努力地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归向城市,比如已经习惯把偶尔回父亲的老家说成是下乡。父亲养了条小狗,取名来福。我每次回去它都会在村头迎接,像是家人。有一段时间到处都是狂犬病的新闻,我打电话回去,要父亲把来福卖掉。可是,等我再回去时,来福还是在村头等着我。父亲讪讪地说,养了几年了,怪舍不得的。父亲从来没有埋怨过我回家的次数少,可从他对来福的感情来看,一条狗养了几年都舍不下,更何况是养了几十年的一个人呢?我总是很坦然地把不回家归为工作忙,都是生活给逼的。有了电话后,我回老家的次数就更少了。遇到不得不在老家住一夜的时候,父亲高兴得不得了,像招待客人一样招待我:买了新毛巾、准备新铺盖、杀鸡……我有些忐忑,可转念想想,我已经给他们挣足了面子,因为老家有很多人都把我当作教育孩子的例子。我不在家时,人前人后,父亲因有一个做高中教师的儿子而骄傲不已。
2003年6月,我在青岛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连夜赶往张湾。妹妹在电话里泣不成声,父亲真的不行了。
按照农村的习俗,父亲被挪到摊着稻草的地上。他的眼睛一直向着门口,直到我回去。妈妈哭着说,他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一天一夜,想临走前再看看他最亲的人。葬礼上,我恪守着曾经很不屑的农村的各种旧习,争取用农村里较高的规格告慰父亲的灵魂。现实中,我没有能力改变父亲的命运,希望如此的安排能让父亲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一些……
那一年的年底,学校照例又有很多表格要填写。上面的“祖籍”一栏以前我都会忽略,这一次我工工整整地填上了“张湾”。张湾,再也不只是父亲的故乡了。后来,我看到一档真人秀节目——一个明星陪父亲在农村过中秋节,当父亲让他回去时,他说:“回哪儿啊?您的家就是我的家。”我心里一颤,这不也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吗?
故乡,就是有你最亲的人坟茔的地方。
创作谈
立意,顾名思义,就是确立意思。一篇作文的立意就是写作者所要表达的文意,即中心思想。立意的高低决定着一篇作文的优劣,立意新颖的作文会让人眼前一亮。换言之,立意没有新意,作文就很难出彩。
以描写父子情、母子情这样的亲情类作文为例。动笔之前首先要立意,即构思从哪个方面写爸爸妈妈:是写他们的勤劳,还是写他们对自己的关爱?是写他們的善良,还是写他们的付出?几乎每个人的爸爸妈妈都会带生病的孩子去医院看病,或者忘我工作,抑或无私奉献。将亲情写出新意,是这类作文脱颖而出的根本。有的学生就很聪明,写了他考试前一天晚上的事:母亲感冒,怕影响他休息,咳嗽时用被子蒙住自己的头。还有一个学生写他假期去母亲工作的茶叶店看她(他父母离异,跟着父亲生活),感觉她的爱就像茶叶散发出的味道,有苦涩,又有回甘。
写《父亲的老家》时,我不想走老路,就把笔墨放在了我与父亲生活经历的对比上。父亲急着回老家,宁愿舍弃已经习惯了的安宁的生活。这是眷恋,对老家的眷恋。我呢,恰好相反,总想着逃离,因为家乡的贫穷。这样写有矛盾,有对比,但最后又都回到了与老家的联系上。滋养了老家的山山水水,甚至是那条叫来福的狗,都让我与家乡有了扯不断的联系。父亲的老家也成了我的老家,老家成了我与父亲两代人的感情纽带,也因此更显得父子情深。91F107C2-9568-4AC4-B86A-70E5508D6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