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探索

2022-06-09 10:32:28石小娟
英语教师 2022年7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导向成果

石小娟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路径: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着力建设知识结构完备、方式方法先进的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积极推进“培养—就业”一体化、“教学—科研”一体化建设。在教学体系中,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理念为指导培养人才,围绕“立德树人”开展知识教育和实践教育;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的融合

“成果导向教育”是当前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之一,其产生和发展与信息化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社会需求契合。它的核心理念是以获得明确的学习成果及提升能力为导向,强调学生主体、结果导向和持续提升,已成为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实践创新的重要理念。实践教学是学生中心、能力驱动和结果导向得以实现的根本,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向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能满足其专业发展需求。“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如图1所示。

图1

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素养是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视听说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是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英语视听说教学是实现语言教学由知识性向实用性转变的必要过程,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目标下设计英语课程教学体系,为培养学生的视听说能力,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

学生英语视听说能力的提高是在大量的英语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提出的背景下,亟须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体系,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与反馈等(朱军平 2020),以带动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重构教学体系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重构教学体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面向社会,以能力为导向;从“教为中心”转为“学为中心”;从“知识掌握为目标”转为“能力提升为目标”;创建内外相结合的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的新机制。

针对人才培养脱离行业需求、强调学科知识而忽视实践能力、教学质量监控开环等问题,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贴近社会需要、包含五个层次(认知层、基础层、专业层、综合层、创新层)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三、“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面向需求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解决需求与培养脱节、培养质量监控开环等问题。在“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下,围绕学生能力培养,通过学情调查分析、核心实践教学环节目标评价、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第三方专业机构评价、用人单位和行业企业专家座谈会、走访企业专项调查分析等掌握学生及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感知,构建以校内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为内反馈、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为外反馈的多层次、渐进型、开放式、个性化“成果导向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图3

四、“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平台及资源的建设

(一)平台建设

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就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以贴近应用实际、系统综合、主题创新为特色的英语实践教学平台(如图4所示)。该平台涵盖国家级英语教学示范中心、省级英语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校级校企共建实验室,克服了传统实践教学平台主要面向课程、面向知识等不利于培养学生专业意识及实践能力的问题。

图4

同时,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需求,为学生建立外语实践、实训平台,创造听、说、读、写、译实践实训机会。在校内加强外语实践教学平台和多功能商务实训平台的建设,融入商务、贸易、法律、管理等相关专业课程,把语言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在校外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促使资源互补,推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学生建立英语实践平台。鼓励师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合作,进行创新实践、实训。整合学校、政府和企业三方面的资源,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英语翻译大赛、创新英语大赛、口语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项目,加强对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资源建设

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引导学生借助课程资源对实践课程进行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师生互动与拓展。在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利用“互联网+”课程资源,建设“外语网络学习平台”“英语教学写作系统”“语料数据库”“FIF口语训练系统”等语料库,包括微课、音频、视频等,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资源。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外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提升教学效果。学生通过教学资源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五、“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具体而言,教师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制订教学目标;从实践应用角度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复杂的实际应用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实践应用过程,强化学生的认知,促使其对知识进行重组与积累(周锰珍 2020);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环节,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既考虑学生的基础,又给他们留足自主发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开设丰富多样的实用性课程,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弥补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其次,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社会对英语人才提高了实践与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英语教学的重心正在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转移。教师需要更新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孔玉霞、范海英 2017)。教师要整合实践教学内容,细化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基础知识层、应用任务层、综合系统层”三个模块,通过“教—学—练”三个环节的梯度提升,强化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在基础知识层,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培养学生视、听、说的基本能力;在应用任务层,以课程实习和第二课堂为主,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综合系统层,以毕业实习和服务社会为主,突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针对实践类课程,实施小班化、分组互动、全过程实践教学,大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讲授完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课内设计并在实践环节验证,有疑问时及时与教师现场交流,实现“教—学—练”一体化。实现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

最后,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为进一步提升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的质量,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将学科竞赛融入实践教学过程,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英语翻译大赛、英语口语大赛,促进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石小娟、黄刚,等 2020)。开展学科竞赛既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又能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李筠 2020)。学生在英语竞赛中能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实践能力。开展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使他们在竞赛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多样化的竞赛活动能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还能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结语

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为导向,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贴近社会需要、包含五个层次(认知层、基础层、专业层、综合层、创新层)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实现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监控。视听说实践教学须不断进行改革、优化和创新,以满足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人才培养需求。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教育导向成果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当代陕西(2020年23期)2021-01-07 09:25:24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电子商务》教学探讨
犬只导向炮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探索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