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景红,赵海,李玉国,姚炎帝
(新疆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新石H16 是由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 石河子市庄稼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选育的早熟棉花品种。2008 年以自育早熟优良选系ZB9 为父本,以自育丰产、 抗病材料石H2 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当年冬季在海南种植F1,2009—2014 年经过多次单株选择、结铃性筛选及棉纤维品质检测、抗病性鉴定等综合定向选择而成。 2015—2016 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2017 年参加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预备试验,2018—2019 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常规品种区域试验,2020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常规品种生产试验,表现出早熟、优质、丰产的特点。 2021 年12 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210003。
新石H16 是非转基因早熟常规棉品种, 出苗快,苗齐、苗壮,生育期120~122 d,株型较紧凑,Ⅰ~Ⅱ式果枝,茎秆粗壮、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铃卵圆形(参见封三彩版),中等大小。全生育期长势强,结铃性好,吐絮畅且集中,易采摘。 株高74.3 cm,第一果枝节位5.4,单株结铃6.8个,铃重5.7 g,籽指10.4 g,衣分40.6%,霜前花率99.4%。
2018—2019 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新石H16 产量及相关性状结果见表1。其中:2018 年各点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及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65.4 kg、147.6 kg、147.0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 号[1]增产6.5%、2.8%和2.7%;2019 年各点平均666.7 m2籽棉、 皮棉及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61.6 kg、147.7 kg 和146.5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36 号[1]增产6.0%、4.8%和5.1%(表1)。
表1 2018—2019 年区域试验中新石H16 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结果
2020 年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常规品种生产试验中新石H16 产量及相关性状结果见表2。 其中,各点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388.7 kg、172.0 kg 和170.1 kg,分别比对照新陆早61 号[2]增产6.0%、7.8%和8.8%(表2)。
表2 2020 年生产试验中新石H16 产量和产量相关性状结果
2018—2019 年区域试验棉样经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使用HVI900 系统测试纤维品质 (HVI 校准棉花标准校准),2 年平均结果:新石H16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 mm,断裂比强度33.8 cN·tex-1, 马克隆值4.2, 断裂伸长率6.0%,反射率80.5%,黄色深度7.9,长度整齐度指数86.2%,纺纱均匀性指数170,品质达到普通优质棉Ⅰ型标准[3](表3)。
表3 新石H16 在区域试验中的纤维品质检测结果
2018—2019 年区域试验主持单位委托石河子农业科学研究院棉花所植保室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以病情指数高值评价):新石H16 抗枯萎病,2018 年病情指数为5.4,2019 年病情指数为4.7;耐黄萎病,2018 年病情指数为26.5,2019 年病情指数为33.8。
适于西北内陆早熟植棉区春播种植,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适时播种,适宜播期为4 月中旬前后[4-6]。 合理密植,收获密度为每666.7 m21.2 万~1.4 万株。 全层施肥: 翻地前每666.7 m2施尿素10 kg、 三料磷12 kg。合理灌溉:生长期滴水8~10 次,666.7 m2总滴水量为230~280 m3,一般于8 月下旬停水。化学调控必须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地力、水肥、气候等因素[4]。化学调控建议:一般现蕾后轻控,用1.0~1.5 g(666.7 m2的缩节胺用量,下同);现蕾期用3.0~4.5 g;初花期中度调控,用5~6 g;打顶后3~5 d 重控,正常长势棉田用8~10 g,旺长棉田用12~15 g。适时打顶,应于7 月初结束,每株留果枝8~10 个。
病虫害防治[6]:切实做好病虫调查监测,及早防治;合理利用天敌,坚持害虫综合防治;严格依照防治指标进行害虫化学防治,选择性用药,不随意普遍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