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2022-06-09 21:56:49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5期
关键词:导图探究思维

名 | 师 | 介 | 绍

张大勇 / 语文特级教师,执教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南第一中学。

一、思维是什么

高中语文与思维的关系可用“无思维不语文”来形容,那么“思维”到底是什么?

“思维”一词由来已久,解释也很多。高中阶段我们所说的“思维”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类型,二是思维品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訂)》在“课程目标”中对“思维”有相关描述:

“增强形象思维能力。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

“发展逻辑思维。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阐述自己的发现;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语言文字作品,探究和发现语言现象和文学现象,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

“提升思维品质。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综上,新课标语境下的“思维”内涵可以图示为:

二、当下思维素养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将“思维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学生思维能力不足、品质不高是困扰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长期性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想象力贫乏

方块字进去方块字出来,学生很难将文字转换为画面,体会文字之外的意蕴。比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仅从字面上理解有:鸡、茅、店、月、人、桥、霜六个名词,至于这六者各自的情态、彼此之间的关联,或者它们共同构成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传达出诗人何种情感,学生则“千呼万唤不出来”。

2.思维缺乏深度

习惯在事物表面滑行,就事论事,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如这则消息: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国际专家组于2021年1月14日来华考察,同中方科学家就新冠病毒溯源进行联合科研合作。中国-世卫组织专家组近日共同走访了白沙洲贸易市场、华南海鲜市场、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等机构。完成12天的走访和调查行程后,2月9日,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通过视频直播,召开了一场面向全球、用时三个小时的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初步调查结果。对这则消息的理解,能谈出“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组就新冠病毒溯源进行联合科研合作”之类的浅认识者众,而能说出“中国对新冠病毒溯源持开放态度”“中国-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调查公开、透明”这样的洞见者则极少。

3.创造性不足

思维的浅表化、同质化严重,陈词滥调、人云亦云充斥于作文中。如作文题:顺治七年冬,书生周容前往镇海县城,小书童背着一大摞捆扎好的书跟随其后。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周容问一摆渡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城门还开着吗?”摆渡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若是慢慢走,城门还会开着;若是惶急赶路,城门怕就关上了。”周容觉得摆渡人是在戏弄人,便带小书童快速前行。城门在望了,急着赶路的小书童却摔了一跤,捆扎书的绳子摔断了,书散落一地。等他们把书整理捆好,城门已关了。直到这时,周容才明白了摆渡人那番话的意思。学生在作文时大多立意“触目惊心”“欲速则不达”“做事不可一味求快”“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胜利在望,越要小心谨慎”“细心思考别人的话(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言外之意)”等。本题从“行为与结果关系”角度切入解读没有问题,但上述解读对“结果”的打量却是“一边倒”。材料中的“结果”既有忙中出错的“书散城关”(由此切入者众),也有周容遭当头棒喝后的“恍然大悟”(由此切入者几无),而透过这“恍然大悟”,是不是也可以得出“吃一堑长一智”“事非经过不知理”之类的认知呢?这样独抒己见、另辟蹊径的思维既跳出了“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尴尬,还可彰显思维的灵气和活力。

三、思维能力提升之径

我们无论审视现实情形还是放眼高考大势,思维能力培养都将是高中语文教学绕不开的坎。思维训练和其他训练一样,功在平时,贵在持之以恒。

1.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被誉为英国的“记忆之父”的托尼·巴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新的思维工具。它的核心价值在于改变我们以往直线式的思维定式,用一种画图的方法,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力,从而开发大脑潜能,提高思维效能。

思维导图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使人们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对梳理自己的思路有很大帮助,可以多项、多维、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形象化、视觉化表现自己的各种想法。

传统的笔记方式是逻辑直线式的,而思维导图就像神经网络图,发散式更符合人的自然思维模式。思维导图采用关键词构建、图形化描述,充分调动全感官进行思考,效果更鲜明。思维导图是潜意识和意识的对话和交流。

绘制思维导图有七个步骤:

①从一张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②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③在绘制过程中使用颜色。

④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再把三级分支和二级分支连接起来,依此类推。

⑤让思维导图的分支自然弯曲而不是像一条直线。

⑥在每条线上使用一个关键词。

⑦自始至终使用图形。

例如:依据人物传记《弗洛伊德——心灵深处的哥伦布》,用思维导图探寻弗洛伊德的成功奥妙:DA61D9DF-659A-4AB1-8297-32BE256A1F28

为使思维训练事半功倍,可根据图形形成文字:

栽下一枚好奇的种子,将盛开满树繁花。

因为好奇,徜徉在语言的世界里,各国之间的语言从此没有了隔閡,因此他掌握了几种主要的西方文字;因为这几种文字,遨游在文学的殿堂时,莎士比亚与歌德为他打开了一扇门,因此他能形象地描述出自己的思想;因为思想的深刻,驰骋在哲学的宇宙中,没有晦涩难懂,充盈着满眼的领悟与自在:他就是弗洛伊德。找到好奇的土壤,栽下好奇的种子,他并没有期待繁花一树,而在抬手间摘取了累累硕果。

2.情景想象

情景想象即设定情景展开想象,以训练直觉思维、灵感思维。

如:《老人与海》课文节选部分没有写到老人的外貌,你能不能想象一下一辈子与海打交道的老人的外貌特征,并描述出来。

想象完成后,不妨对照小说中的外貌描写:

桑地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像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两相对照,高下立判。想象加比照,可优化思维品质,提升审美品位,收获发现、顿悟等。

3.比较溯源

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梁启超先生的引用两处有误:一是《公无渡河》歌,“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将奈公何”,其中“渡河而死”应是“堕河而死”。二是引用《桃花扇》“高皇帝,在九天”,应该是“在九京”(原文是“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

前者结合《箜篌引》的情境来探究使用“堕”好还是“渡”好,以训练思维的敏感和表达的分寸;后者“九天”“九京”只是一个知识性问题。有质量的比对探究,可引导学生走上辩证思维、创新发现之路。

4.追问探究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追问探究可使人的思维逻辑链条清晰,缜密深刻,碰出火花,激发灵感。常见的追问探究有“观点出发式”和“现象出发式”两种形式。以“升级我们的红色教育”为中心观点进行追问探究,示例如下: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品质思维,不仅有助于提升语文素养,而且有益于个人成长发展。DA61D9DF-659A-4AB1-8297-32BE256A1F28

猜你喜欢
导图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高中数理化(2022年2期)2022-02-22 02:17:00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