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喜明
[教学目标]
一、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
二、通过自主学习和对比阅读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过程]
一、听读诗歌,感受语言美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读一段文字,听完之后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课件展示肖培东《教育的美好姿态》封底文字。)
生1:我喜欢第二行“春光在门口等候”。
师:那是哪一个词打动了你呢?
生:等候。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好。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光“拟人化,让外物富有情趣。(板书:拟人)
生2:我喜欢“那随风飘来的芳香、絢烂、与牧歌,都是我们的篇章”。因为这里调动了视觉,嗅觉和听觉,为我们写文章充实了内容。
师:你说的真好,能够捕捉到作者运用的多角度描写法。(板书:多角度描写)
生3:我喜欢“那书声琅琅的唐诗宋词,小说散文,都被折成了一只只纸船,在青春的吟唱中漂向远方······”, 这里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
师:你从哪里看到了未来呢?
生:“漂向远方”。
师:是的,他把知识折成了纸船,将无形的知识化作了有形的力量,化虚为实,是诗歌常用的手法。(板书:化虚为实)
生4:我喜欢“我们和我们的语文,都找到了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一种归宿感。
师:同学们,通过阅读这段之字,我们体验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美感。
二、对比阅读、体会诗歌语言特色
师:那么,不同文体,语言风格是有区别的。一起来看看散文的语言和诗的语言有什么区别。
课件展示:
微风轻拂水面,在水面上吹起层层涟漪,一道道,一行行。
—— 散文的语言
风在水面写诗。
——诗的语言
师: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短,凝炼、将事物人格化。
师:的确如此,诗的语言凝炼,简约,跳跃性强。并且常常使用一些表现手法。(板书:凝练,简洁,表现手法)
师:接着再读一首《露》看看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起了什么作用?(课件展示:《露》)
生1:作者运用了形容词“嫩绿嫩绿的”将自己到置身于露水生活的情境中,还运用了拟人手法“张开惺松睡眼”的,使这个环境真实可感。
师:不错。咏物诗,要写谁,就要想象他所处的环境,让诗歌富有画面感。这首《露》的画面感是怎样营造出来的呢?
生3:选的意象恰当,草叶尖,花心。
生4:形容词运用恰当,嫩绿嫩绿的。
生5:时间段也恰当,清晨和黑夜。
师:同学们总结得真好,大家把这几种方法记下来。再来读一首《自由》。
生1:作者把自己想象成风筝、老虎、金鱼,他们都和我一样,没有自由。
师:是什么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呢?
生2:长线限制了风筝的自由,笼舍限制了小虎的自由,鱼缸限制了金鱼的自由。
师:所以,在想象出中心意象风筝、小虎、金鱼后,还要根据中心意象想象出与之相关的意象,如线、笼舍、鱼缸。(板书:想象)
生4:我想说说结尾,直接喊出“自由““自由”,运用了反复的手法,直抒胸臆-“我,渴望自由”就升华了情感。(板书:直抒胸臆)
师:不错,这位同学开始关注诗歌的主旨了,本诗的题目是“自由”,大家看作者在哪里提到“自由”了?
生5:每个事物的“渴望”中,都有“自由”,最后多次提到“自由”。
师:很好,同学们,我们又学到了一个点题的方法,在每个诗节的末尾,表达情感,点明主旨。(板书:末尾点题)
三、写作训练,体验创作之美。(选取学生优秀习作)
写作要求:自选意象,自拟诗题,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写一首或多首诗,内容不限。
红豆
高-(2)班 王世怡
古街巷口,在青石桥头,/细雨将长衫浇透。/只为送你一颗红豆,/而轻把门扉扣。/摊开双手,/双颊都红透,/你说寻常却要走。/《相思》诗一首早就背熟,/为何难开口?
相思熬成了红豆,/你喂我入口。/滚烫的温柔,烙印在心头。/我一生的春与秋,/从此都覆水难收。
古街熙攘,叫卖都婉转,/你在雨中撑着伞。/满腹心事,两相无言,/在人潮中擦肩。/锣鼓喧天,爆竹闹正欢,/绣针刺伤谁指间?/相思豆一颗偏用血染,/将红线了断。
相思熬成了伤口,愈合要多久?/怕只怕一生,尚嫌还不够。/桥上
走马桥下留,谁仍在往事逗留?/吟得书万卷后,/却偏爱一首。/南国生红豆,岁岁常相候。/愿君采撷春枝头,/此物最是相思不朽。
吟到“此物相思”后,/哽咽封了喉。/从故事开头,结局已写就。/等得年年红豆熟,/却等不来故人如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作文训练,本次习作训练是高一新生的第一次习作。“感受语言美”这个环节,学生的分析很充分,很全面,在毫无预设的自由发言中,自动形成了一种内在逻辑。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体验赏析为主,由学生说,我来写。师生通过对比阅读,探索诗歌的语言特色和常见手法,在对《春》、《露》的赏析中,学生提到了多种表现手法,我不拘泥于顺序,一一做了板书。此外,学生还提到了抒情手法,点题方法,这样一点点地说、一点点地写,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效十分显著,教师在课堂上既是一名引领者,也是一名参与者,师生共同探索,共同体验,欣赏着诗歌创作之路上的无限风光。
写作是一种情感的输出,言由心生,只有内心充盈的人才能让笔尖的文字自由快乐地奔跑。而写诗是对写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当我们观察周围的风景,倾听内心的声音,然后用恰当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生活就成了诗,我们的课堂就成了诗歌的家园,教师和学生都是这里的主人,每个人都会用心守卫,用爱守卫。080E74EC-1A1B-4510-9581-E492F56D90C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