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欣
摘 要:语文素养的培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探究活动,充实学生的文化修养;其次可以展开趣味性的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实践活动,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本文就主要从这些方面谈一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充实学生的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情怀。这些都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元性,并展开创造性的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以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的语文学习,从全方面提升语文素养。
一、展开自主探究,充实文化修养
深厚的文化修养是语文素养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学生对课内外知识进行广泛的学习,具备广阔的语文视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和课外书籍的辅助下对疑难问题和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广泛了解与探究,获得丰富的学习收获。
例如,在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探究活动,充实文化修养。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实语言修养。比如,在阅读“独在异乡为异客”“遥知兄弟登高处”等句子时,学生可以借助《古汉语词典》了解“异”是“不同”的意思;“遥”是“远”的意思,从而广泛了解古代汉语知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实传统节日修养。比如,可以与学生交流:“诗歌中的佳节是哪个节日呢?这个节日有怎样的习俗呢?”学生可以立足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阅读《中华文化百科全书》等书籍,从而了解到诗歌中的佳节指的是重阳节,并能够了解到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望远、插茱萸、慰问长辈等。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其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歌,并了解相应的节日习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展开广泛的探究活动,充分拓宽语文学习范围,培养深厚的文化修养。
二、组织有趣活动,提高审美修养
审美修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学科中的文字内容发现美,感受美,以此形成高雅的生活趣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美术、音樂、诵读、想象等方式理解语文知识,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趣味活动中提升审美修养。
例如,在学习《走月亮》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提升审美修养。比如,在阅读“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一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表现这些景象的特点呢?”学生能够以柔和舒缓的语气进行诵读,并想象“月亮逐渐升起,皎洁的月光播洒在地面”等优美的景象,体会段落的文字美与画面美。又比如,在阅读“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一段时,一些学生可以创作出水墨画,以红色、绿色、黄色等多种颜色装饰画面内容,表现乡村中的各种花草树木以及小溪和池塘。一些学生可以演唱欢快的歌曲,体会作者散步时的心境。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能够展开多种趣味活动,充分提升审美修养。
三、开展社会实践,培养人文情怀
人文情怀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学生能够从文化的视角解读社会现象,运用个人的能力和知识积极解决社会中的问题,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奉献社会,培养强烈的人文情怀。
例如,在学习《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培育人文情怀。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能够体会到花生具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人还具有花生的品质呢?我们应当怎样向这些人学习呢?”由此,学生首先可以在生活中调研各种劳动者的劳动事迹,学习劳动者的劳动精神;接着可以运用个人的能力参与相应的奉献活动。比如,一些学生可以在社区中打扫环境卫生,参与植树造林活动,构建美好的生活环境;一些学生可以展开交通规则宣传活动,培养人们正确的出行方式;一些学生可以发扬诚信友善、拾金不昧的精神,帮助他人解决各种困难。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语文知识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在一点一滴的磨砺中培育深厚的人文情怀。
综上所述:语文素养的培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要求,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充实的文化修养;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多种趣味性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趣味;最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创造与奉献中培养深厚的人文情怀。通过从这些方面展开教育,学生能够从全方面提升自我,获得综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苏琳园. 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孙丹丹. 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