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江海
核心素养通常可以被看作学生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他们对待世界的看法和态度,总的来说,核心素养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符合个人发展需求的品格和能力。而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集中在以学科主体学习内容为中心的知识体系中,帮助学生培养适应社会和适应个人发展需要的情感态度。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唯物主义历史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解释,让学生在理论上充分认识和了解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内容。在历史课程教授时,如讲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内容,教师可以运用新的观念进行教学,通过唯物主义历史观重新构建讲课思路,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导致的分封制与井田制的瓦解,以及全国为了发展生产在每个国家的内部进行了改革,在思想状态上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运用这种思路分析国家相关的经济政策和农业政策,更好地认识当下发展的情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念,可以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世界,并且用新的方式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1]。
(二)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历史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精神层面形成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且增强对国家发展、国家历史的认识,了解世界历史、国家历史的发展趋势。如历史课程中有关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教师应该将家国情怀培养充分融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结合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及发言,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国家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三)时空观念
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通过时空的观念了解历史是十分重要的过程。如在学习列强侵华战争时,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内容,一些历史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可能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具体过程以及发生原因不是很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一些疑惑。因此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些历史事件前后的事件,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空间与时间观念上形成一种熟悉的感觉,便于学生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更好地熟悉历史事件具体过程。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
(一)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奠定核心素养培养基础
因为历史基础知识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历史老师将历史教材中的基礎知识传授给学生时,要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之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教材的知识,是学生接触历史、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历史知识的最直接的来源。为此教师要深入详细地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置,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更真实可观地掌握历史知识[2]。
(二)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进行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单纯依靠知识的教授是不够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探究其最根本的、最深层次的原因。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活跃。在课堂内容的基础上,研究其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主题,让小组成员通过自主搜集资料以及研究主题,拓展历史知识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树立学生多元化的学科观念。这对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多样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总结
高中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程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扎实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提升核心素养培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巍巍.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18):51-52.
[2]陈伟民.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