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算法初步”教学的几点建议

2022-06-09 00:51蒋永录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建议

蒋永录

[摘  要] “算法初步”是新课标新增内容,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教学建议,即把握全局,突出素养;着眼细节,发展能力;放大文化,凸显价值.

[关键词] 算法初步;高中数学;建议

“算法初步”是新课标新增内容,它的课程目标是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算法思维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想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空间提供后备知识. 它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一定的地位. 然而,“算法初步”毕竟是“算法知识”,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把握好“度”呢?教学中应侧重哪些知识点?在此,笔者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供同仁们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 把握全局,突出素养

作为教师,必须牢牢把握住教材内容,把握住教材编写的思维导图. “算法初步”的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从思维导图中不难看出,教学重点主要包括:①算法概念,即什么具有哪些特性;②程序框图,即什么是程序框图,如何画程序框图;③程序设计,即如何设计程序,如何将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语言;④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即要求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将算法思想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以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而从高考命题的角度来看,每年新课标高考对“算法初步”的考查仅仅是一个选择题与填空题,以程序框图为主,根据算法知识填写程序框图中的缺损部分,抑或读懂程序框图的意义,写出算法程序运算的结果. 比如,2018年全国新高考Ⅱ卷就考查了下面这一道题:

为计算S=1-+-+…+-,设计了如图(图2)所示的程序框图,则在空白框中应填入(  )

A. i=i+1 B. i=i+2

C. i=i+3 D. i=i+4

此题要求考生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S=N-T=

1-

+

-

+…+

-

;累加步长是2,则在空白处应填入i=i+2. 故选B.

从解答过程来看,本题在高考题中属于送分题,这种命题模式正体现了“初步”两字,本无可厚非. 但对这一章的教学仅仅是为了应考吗?笔者认为“否”. 本章教学,教师应站在素质教育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高度展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比如,可以让学生就同一个事件,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的算法,如“有8个小球,其中7个重量相同,仅有一个较重,用天平如何称出哪个是较重的小球?”虽然教材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算法设计,但这类问题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让学生从不同的算法设计中感知优化算法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逻辑推理与数学建模等数学素养.

[⇩] 着眼细节,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既然“算法初步”属于新课标数学的教学内容,因此发展数学能力也是该课程的最终目的. 阅读教材不难看出,“算法初步”不是孤立的数学内容,而是与其他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是“算法初步”背景下的数列问题,可以是“算法初步”背景下的函数问题,可以是“算法初步”背景下的三角问题,还可以是数列背景下的“算法初步”问题,等等. 关注每个算法问题的细节,其实就是关注算法与其他知识的交汇,这类问题的解决,不仅能提高学生算法的应用能力,更能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例如:程序框图如图(图3)所示,当输入n=3时,输出的S的值为(  )

A. B.

C. D.

分析:第一次循环:S=,i=2;第二次循环:S=+,i=3;第三次循环:S=++,i=4,满足循环条件,结束循环. 故输出S=++=

1-+-+-

=. 故选B. 本题考查算法的同时,又考查了裂项相消法求数列之和.

又如:在实数的原有运算法则中,我们补充定义新运算“”,其中S=ab的运算原理如图(图4)中算法语句所示,则集合{y

y=(1x)·x-(2x),x∈[-2,2]}(注:“·”和“-”仍为通常的乘法和减法)的最大元素是(  )

A. -1  B. 1  C. 6  D. 12

分析:利用算法语句和新定义得出函数的解析式,再结合函数的性质求解.

由算法语句得S=ab=b2,a<b,

a,a≥b,所以y=(1x)·x-(2x)=x3-2,1<x≤2,

x-2,-2≤x≤1,其在[-2,2]上单调递增,所以当x=2时,y取得最大值6,即集合中最大元素是6,故选C. 本题将“算法初步”与创新函数综合在一起考查学生,更加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数学能力.

对“算法初步”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站在“大数学”的角度看待它,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它,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它,着眼于每个细节,在每个细节上挖掘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价值.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放大文化,凸显价值

数学具有文化特征,是一种传统的文化. 因此,数学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广泛的应用价值. “算法初步”更是如此. 教师应该抓住其文化价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一队士兵有n个人,他们想过河,岸边有一只小船和两个愿意帮助他们过河的小孩,无论是士兵还是小孩,他们都会划船,但由于小船承载力较小,一次只能承载两个小孩或一个士兵,请大家开动脑筋,设计一个能让这n个士兵都能到河对岸的运作方案.

本题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纷纷跃跃欲试,通过尝试,学生体会到:设计一种合理可行的算法,首先要明白算理,既要清楚方法,又要理清步骤. 自然语言能十分细致地表述想法,框图则能从结构上直观清晰地反映出想法流程,而程序语句是为计算机“量身定做”的,是一种计算机语言,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我们应学会不同语言之间的转化.

又如:某工人师傅砌墙,砌第一层墙他用了全部砖的一半多一块;砌第二层墙他用了剩下砖的一半又多一块,以后他砌每一层墙都用了前一层砌完后剩下砖的一半多一块,到第二十层时恰好剩下一块砖,将其砌上,这堵墙也就砌完了.画出计算这堵墙用砖块数的程序框图并编写程序.

此题更是从算法角度诠释数列问题,体现了算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教材的“算法案例”中,处处洋溢着数学文化,如韩信点兵、辗转相除法、进位制等,都是极好的传播数学文化的原始教材,教师一定要用足用好.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数学文化与“算法初步”的数学问题应运而生,应引起关注.

例如:在大约公元263年,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发现当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这个多边形面积可以无限逼近圆的面积,这就是所谓的“割圆术”.利用这个“割圆术”,数学家刘徽发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近似值3.14. 如图(图5)所示的程序框图,是根据刘徽的“割圆术”的思想设计的,则输出n的值为(  )(参考数据:≈1.732,sin15°≈0.2588,sin7.5°≈0.1305)

A. 12  B. 24

C. 36  D. 48

本题将数学史、三角函数与“算法初步”综合在一起,突出理性思维、宣传数学文化. 模拟执行程序,可得:n=6,S=3sin60°=,不满足条件S≥3.10;n=12,S=6×sin30°=3,不满足条件S≥3.10;n=24,S=12×sin15°=3.1056,满足条件S≥3.10,退出循环,输出n的值为24,故选B. 程序框图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几乎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命题趋势正朝着数学文化的方向发展.

总之,教师应该把“算法初步”作為传播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养的载体,这样的教学,才是值得推崇、才是学生应试得有意义的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