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指导方法谈

2022-06-09 22:31吴东红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4期
关键词:书目儿歌家校

吴东红

教材设置“和大人一起读”这个读书栏目,一是为了在小学生刚踏上阅读之路时,就给予他们正确的方法引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读书习惯;二是因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词汇量少,不能独立进行阅读,需要大人的陪伴与指导。“和大人一起读”既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起点,又是一个长期的阅读培养过程,如果盲目、仓促阅读,在实施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故而教师要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落实。

一、明确共读角色

对于“和大人一起读”里“大人”的身份,有很多教师片面地理解为学生的父母。其实这个“大人”涵盖了所有能够陪伴、指导学生读书的长辈,如老师、父母、祖父母等等。那么,该如何开展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活动呢?笔者认为,应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家长的陪读为辅;以校内师生共读为主阵地,以亲子共读为练习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制订共读计划

要使“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能够顺利开展,制订周密、可行的阅读计划是非常必要的。

以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为例,共读计划可如下安排:上学期9月的工作重点为“亲子悦读”动员会,对家长进行宣传与培训。10月至次年2月全面开展“师生共读”“亲子悦读”的研究与实践活动。下学期3月至学期末,重点开展“家长进课堂”“亲子悦读交流会”等家校互联活动,共促“和大人一起读”阅读栏目的有效开展与目标达成。

三、优选共读书目

共读书目的选择非常重要。要使学生的阅读养成习惯,单靠教材提供的几篇课文远远不够。那么教师该如何选择并确定共读书目呢?笔者认为,应以教育部推荐的教材配套书目为主要依据,然后再根据本班学情推荐其他共读书目。

例如,教育部推荐的一年级教材配套必读书目有《儿歌童谣》《国学启蒙》《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那么不论师生共读还是亲子共读都应以这几本配套读物为主,并开展“1+X”拓展阅读,也就是以这几本读物为原点,选择同类型的书目进行拓展阅读。如读《国学启蒙》一书时,就可以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国学注音读物的系列阅读。

四、师生共读共学

1.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师生共读。共读的书目可以是纸质绘本,也可以是电子绘本。教师每天利用晨读、午诵、课外活动时间安排学生齐读、共诵。每周安排一节“阅读指导课”,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师生交流、分享一周所得的阅读收获。

应注意的是,“师生共读”应尽量不占用课堂主体教学时间,教师要见缝插针地把课前、早晨、午间、课外活动等“零零碎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利用与管理时间的好习惯,而且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就开始阅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品”。

2.灵活开展共读

对于教材中出现的范文,教师一定要做到“范读+共读”;对于与教材配套的必读书目,教师要遴选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范读+共读”;对于选读书目中的文本则提出具体阅读要求,让学生一起读或让家长陪孩子一起读。当然,不同的文本训练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儿歌童谣主要训练学生读出语气与节奏感;国学启蒙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与韵律感;童话与寓言故事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理解力;等等。但所有文本阅读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良好的阅读习惯。

3.加强课内引导

一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尚未掌握阅读要领,因此教师应利用阅读指导课对学生进行方法引领。例如,围绕一年级上册《谁会飞》一文,教师可按如下步骤与学生共读共学:

(1)范读+教读。课件出示儿歌《谁会飞》,教师先范读一遍,学生仔细聆听。然后教师领读一句让学生跟读一句,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着重强调语气、重音与停顿)。再让学生齐读儿歌,要求读出语气与节奏感(应教读2~3次后,再让学生齐读2~3次),并且学生读的时候可以加上拍手、跺脚等动作,以增加阅读的节奏感与趣味性。

(2)了解儿歌内容。初读儿歌后,教师应带领学生对儿歌的内容进行梳理与分析。梳理课文可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

一问一答:(师)谁会飞?(生)鸟会飞。(师)鸟儿怎样飞?(生)扇扇翅膀去又回……

连问连答:(师)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生)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这样不仅丰富了儿歌的阅读方式,让阅读充满童真童趣,而且于无形中引导学生概括了文本内容,使学生懂得了这是一首介绍各种小动物形态与动作特点的儿歌。

(3)小伙伴们一起读。为了增加阅读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伙伴共读活动。

同桌一起读:先让同桌一起读,然后同桌“你读我听”,让他们互相听一听、评一评。

小组一起读:小组一起读的方式可以是齐读、表演读、比赛读、接力读等等。

(4)一起“编一编”。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照范文先“编一编”,再“读一读”。

创编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起个头,再让学生接着往下编。如阅读了《谁会飞》之后,教师可以这样开头:“什么好?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再让学生接着往下编:“什么好?小鸭好,小鸭嘎嘎(gā gā)爱洗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教给学生组织语言的方法,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三是能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语言创新能力。

五、家校互联互助

1.做好家长培训

亲子共读对家长和学生来说都是新鲜事物,很多家长拿到书后不知如何去读。因此,做好家长的读书培训工作非常必要。教师可以设计“亲子阅读卡”进行家校互联互动,一方面可以有效引领亲子阅读,另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亲子共读进展。教师还可以通过家长会或微信群,组织家长交流、分享亲子共读的经验、方法与乐趣,鼓励家长利用美文、微视频等方式分享阅读体验、拓展阅读资源。这样一来,不仅能让亲子共读开展得更顺利、更有实效,而且也为家长提供了提升与成长的机会。

2.亲子悦读共学

首先,亲子共读的书目是教师布置的必读书目。如教师布置的亲子共读书目为《兒歌童谣》,那么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把这本书读完。其次,家长可以选择老师推荐的选读书目与孩子一起读,如《节日童谣》《民俗童谣》等。再次,家长还可以与孩子一起读孩子感兴趣的其他自选书目。

亲子共读的时间由家长根据家庭情况自行安排,但一定要保证阅读时间,不仅要每天都读,而且每天应至少共读15~30分钟。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而且有利于创造亲子交流与共学的机会,营造温馨有爱的亲子关系。

六、及时评价交流

教师应对亲子共读的进度与成果进行有效的“调控”与“评价”。“调控”与“评价”的主要依据是“亲子共读卡”和家长上传到微信群的亲子共读视频。教师要逐一对阅读卡和读书视频进行记录与评价,并利用“家长进课堂”“家长会”等契机,与家长面对面交流读书心得,共商读书良策,让“和大人一起读”这项有益的阅读活动顺利开展下去,让书香之气溢满校园与家庭。同时,这一活动也为家校共育开辟了新的场域,让家长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宿州市第九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书目儿歌家校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识字儿歌
睡觉儿歌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儿歌6首等
赠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