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
百年征途漫漫,时间镌刻着奋斗的年轮,勾勒出奋斗变迁的轨迹。
百年峥嵘岁月,无数青年牢记职责使命,将澎湃青春镌刻在中原铁道共青团、中国铁路事业发展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翻开百年中原铁道共青团磅礴画卷,一代代铁路青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顽强斗争信念、坚定革命意志,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做出郑重宣告,坚定不移跟党走,是熔铸在铁路青年血脉的崇高信仰。
中原铁道青年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紧连在一起,秉承“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在革命战争、祖国建设、改革开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华章。
如今,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公司已有35岁以下青年职工2.4万余人,占职工总数25%,大部分工作在行车主要岗位上。为引领好、组织好、服务好青年人才队伍,郑州局集团公司各级团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青年成长进步、培育青年职业素养、激发青年创新热情、搭建青年成才机制、服务青年生活需求、发挥青年典型作用,创建一系列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的“青”字号品牌工程,为广大郑铁青年成长进步、实现梦想搭建广阔舞台;团结带领郑铁青年励精图治、披荆斩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谱写一曲又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创造无愧于青春、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百年风云激荡,中原地区铁路青年运动发轫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0年代初,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指导李震瀛、马绍琴,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京汉铁路郑州机车支部,组织铁路青年积极参与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运动。
郑州是拉响“二七”大罢工第一声汽笛的城市,郑州铁路无数青年义无反顾身酬壮志。1919年5月,“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风雷声惊醒了李震瀛,他参与创建“觉悟社”,宣传爱国反帝思想。
1923年,随着一阵震耳欲聋的汽笛在安阳上空骤然响起,京汉铁路全线瘫痪。作为郑州铁路工人俱乐部负责人,李震瀛领导彰德火车站党小组和工会分会1000多名铁路工人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京汉铁路大罢工”,在狱中任敌人严刑拷打也未有丝毫妥协。大喊着“我们要自由!我们要民主权利!”的工运领袖司文德、高斌,为革命理想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中国共产党当时组织和领导京汉铁路工人运动的负责人之一赵子健,受李大钊指派从北京来到郑县(今河南郑州),以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教员的身份开展工作,积极创办工人夜校,以讲坛为阵地,积极向工人传播进步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
铁路青年运动先驱以责任使命做桨、以理想信念为帆,开拓进取,敢为人先,拨开迷雾,冲破禁锢,为国家不受外侮、日益强盛奉献力量,带领广大青年为抗日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发挥积极作用。
1949年9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郑州铁路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原铁道共青团带领团员青年在铁路各项事业发展中积极作为,贡献青春力量。
“人民铁路为人民”是中国铁路事业的一贯宗旨。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铁路人总是挺身而出、无畏前行。
70多年前,郑州机务段退休职工巴流海,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把物资运送到前线,“我不怕死,就怕物资不能按时运到”。抗美援朝期间,原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先后有122名司机、司炉奔赴抗美援朝前线。驾驶火车满载着汽油弹药却发现隧道内有定时炸弹,不惧怕牺牲孤身前行排除炸弹的烈士张鸿翔;值乘途中遭遇敌机空袭被迫停车后,为了保障后续列车通行需要,奋不顾身冒着炮火冲到列车后边抢修,防止车辆堵塞,确保军运任务完成的烈士杨景玉……他们多次与死神面对面,却从未退缩,以超凡毅力和高超技术,在战争前线打造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1986年3月16日,一列火车正驶入新安县车站,一个瘦小的身影将正推着自行车跨越铁路的旅客推出道心,自己却来不及闪躲,被列车撞出十来米远,生命永远定格在二十四岁。不到6年工作时间,6次舍身救人。新安县火车站职工郭冬梅,用生命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
英雄的精神长存。1996年,为纪念郭冬梅烈士牺牲十周年,原郑州铁路局洛阳铁路分局在新安县车站建造郭冬梅烈士纪念馆,追忆、缅怀。
2016年6月,原郑州铁路局将郭冬梅纪念馆命名为“党员示范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洛阳车务段成立“郭冬梅党团员服务队”,青年党团员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一次次以时代最需要的模样践行青春担当。“郭冬梅党团员服务队”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成立14支小分队,拥有成员430余人。服务队以让旅客“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为目标,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升级服务品质、在春运、暑运、小长假、安全生产月等关键时期,利用休息时间到各车站开展义务奉献。洛阳车务段管辖内新安县、巩义、偃师等13个客运车站,都留下队员们服务旅客的身影。
沿着先辈艰苦创业的光辉足迹,学习新时代铁路榜样的动人故事,郑铁青年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投身铁路公益项目,擦亮“青年文明号”品牌,为社会文明风尚凝心聚力,为铁路高质量发展固本培元,成为迈向现代化铁路强国的先锋力量。B222478B-3BA7-4904-A778-FDDC8596F54F
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全国四个定点帮扶县之一。2012年,按照总公司统一部署,郑州局集团公司开始承担对栾川县的帮扶任务。在精准帮扶工作中,郑州局集团公司探索出“铁路+扶贫”工作模式,帮扶效果明显。
郑州局集团公司团委研究制定《栾川县常态化开展助学支教工作方案》,为做好助学支教工作列明清单、规划路径,组成助学支教团,打造“郑暖暖”助学支教品牌,利用小学课外辅导时间,开设铁路科普知识、篮球、绘画、声乐、钢琴等素质教育第二课堂;针对栾川县留守小学生群体开展团情陪伴活动;利用课余周末时间开展“红领巾读党史”等互动分享活动;开展“我是高铁小司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新南村和王坪村两个铁路小镇体验机车模拟驾驶舱,近距离感受新时代中国高铁科技发展成果。
2020年至今,“郑暖暖”助学支教团队共有3批43人次赴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赤土店镇中心小学等7所学校,教授课程1200多节,覆盖4.5万余名小学生。栾川县实验二小学生抱着“郑暖暖”支教队员说:“长大后,我也要像小雪老师一样,当一名铁路人。”2021年7月至8月,从罕见特大暴雨带来的洪涝灾害,到卷土重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困难与考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的双重压力和叠加考验,郑州局集团公司党委、集团公司发出《紧急动员令》,为统筹做好当前各项重点工作,特别是打好打赢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两场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党有号召、团有行动。郑州局团委发出《让“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响彻千里中原铁道线》的倡议,号召集团公司各级团组织和广大郑铁青年在防汛抗疫的双线战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在困难重重的考验面前,坚定信心、直面挑战;在保障安全畅通的主责主业中,勇于担当、诠释青春;在全力保障一线贴心服务青年中,志愿有我、奉献爱心。
集团公司团委制定了《集团公司共青团组织关于各种急难险重情况的应对处置方案》,194支青年突击队投入水害现场应急抢险和线路抢修工作,65名团员青年向团组织递交请战书,申请加入突击队伍投入一线战斗,45名专职团干部,289名兼挂职团干部主动担当,在做好青年力量组织、青工后勤保障等工作的同时,投身抢险救灾一线参与到客运组织、旅客引导、线路巡视等工作当中。
260余名郑铁团员青年,在保证自身安全情况下,穿上“红马甲”,担任志愿者,开展滞留旅客情绪安抚、疏散安置、协助退票、信息咨询、热水供应、食品发放等服务,共计服务旅客上万人次。不少休班青年主动请缨,增开服务窗口,竭力帮助旅客进行列车车票改签和退票工作。
7月21日凌晨2点,郑州供电段团委负责人担任突击队队长,迅速组织5名团员青年成立青年突击队,在齐腰深的水中冒雨参与工作近5个小时,协助捆扎、装车抢修电缆15捆,总长超过2000米,只为让供电抢修电缆尽快运至集团公司调度指挥中心,使后续供电抢修工作顺利进行。任务结束后,青年突击队员说:“如有需要,我们还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根据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特点,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的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课题。铁路共青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用理想凝聚斗志、用服务凝聚人心,带领团员青年青春建功新时代。
近年来,在郑州局集团公司各级团组织引领下,青年突击队蓬勃发展,在客流激增、设备故障、列车晚点、抗洪抢险、扫雪除冰、抗震救灾、集中施工等关键时期,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青年的朝气勇挑重担,切实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践行“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已经成为他们刻骨铭心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砥砺奋斗、拼搏奉献是铁路共青团和铁路青年红色基因的显著标识。
历经百余年发展,中国铁路事业从落后到世界领先,背后有无数扎根一线岗位、默默无闻辛勤劳动的铁路青年,他们在最平凡的岗位,用青春坚守。
61年前,李健的父亲把第一列火车接进孔庄车站时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那里。33年前,李健和父亲一样,延续着站好孔庄这班岗,成为“艰苦不怕吃苦,安全即是奉献”的“孔庄精神”践行者。吃水难就自己挑,吃菜难就自己种,作为团支部书记,他扎根孔庄,带领团员青年将这座大山里的车站打造成了全国青年文明号。
他值一个班12个小时,平均解体列车2000多辆,累计奔跑、行走十几公里,半个月就穿坏一双鞋;从事驼峰连结员工作6年来,记了100余万字的业务笔记和工作心得,穿破了140余双胶鞋,没有一次违规作业,还防止大小事故十几起。
从文弱书生到机械大拿,从业务骨干到创新先锋,近年来,李海权发表《铁路工务通讯》《大型养路机械》等多篇论文,提出10余项“金点子”成果,有效避免发动机拉缸事故2起,节约设备返厂大修费用30万余元,先后发现避免车钩吊杆断裂、下砂管脱落等险性隐患十余起。他始终保持着对专业技术的敬畏和热爱,钻业务、学编程,先后被评为郑州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全路青年岗位能手、全路优秀共青团员、全国优秀共青团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