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泉,周云峰,吴喆,邓杰华,黄招光,杨建冬
宜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江西 宜春 336000
龙胆泻肝丸(水丸)来源于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中的龙胆泻肝汤,由10 种药味组成,其中龙胆为君药,栀子和黄芩为臣药,其余为佐使[1],现收载于2020 年版《中国药典》[2]。龙胆泻肝丸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主治湿热带下、尿赤涩痛、肝胆湿热、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头晕目赤、口苦等症[2],主要不良反应有全身性红斑、肾损害等[3-5]。
2003 年的龙胆泻肝丸肾毒性事件使其药品质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5-6]。2021 年宜春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承担了江西省药品计划抽验该品种的评价抽验工作。为了全面分析该市售制剂品种的质量水平,采用法定标准对其进行检验,同时对样品进行探索性研究,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真实性和均一性等方面进行质量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完善质量标准和明确监管方面提供依据和参考。
此次抽取水丸样品共50 批次,涵盖江西省11个地级市和药都樟树市,均抽于经营企业包括零售药店和连锁药店,样品有4 个规格(每袋装6 g、每100 粒重6 g、60 g/瓶和每袋装3 g)。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查询,目前全国共有170 家生产企业获得了龙胆泻肝丸的生产许可,批准文号有208 个,所抽水丸样品共涉及17 家生产企业(占10.0%)和17 个批准文号(占8.2%),样品其他信息见表1。
表1 样品信息
根据药品使用说明书可知,所有样品的质量执行标准为《中国药典》2020 年版一部,该标准中包括的检验项目有性状、鉴别(显微、龙胆苦苷、栀子苷、甘草),检查(水分,重量差异、装量差异、装量、崩解时限),含量测定(龙胆苦苷、栀子苷和黄芩苷)和微生物限度(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和耐胆盐革兰阴性菌)。按照法定标准中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所有样品均符合规定,合格率为100%。
样品应为暗黄色的水丸,味苦。在对样品的外观性状进行观察发现,大多数样品的颜色与规定要求一致,但也有不少企业样品的颜色偏棕黄色或棕
褐色。根据对生产企业进行电话调研或函调可知,药材由于受产地来源、采摘季节、质量等影响,会导致不同批次药粉颜色也不尽相同,难以实现不同批次样品暗黄色单一颜色的统一,建议药丸颜色修订为过渡色“棕黄色至棕褐色”。
现行标准分别对黄芩(韧皮纤维)、炙甘草(晶纤维)、栀子(石细胞)、泽泻(内皮层细胞)、盐车前子(种皮内表皮细胞)、地黄(薄壁组织)和柴胡(油管)进行了显微鉴别,该方法能较好地找出各药味的特定植物细胞组织,专属性较好,但由于各药味的植物细胞组织数量较少,且会互相覆盖干扰,影响判断,可能需要消耗较长时间才能鉴别出各药味;鉴别项还包含了3 个薄层色谱鉴别,分别对样品中龙胆苦苷(龙胆)、栀子苷(栀子)、甘草进行了定位和颜色判定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位置上,样品均含有与龙胆苦苷、栀子苷和甘草颜色一致的斑点。需要注意的是,同一或不同企业的不同批次样品的斑点颜色深浅不一,提示龙胆、栀子和炙甘草3 种药味的质量可能参差不齐。
重量差异可以反映批间和批内药物含量的一致性[7],除另有规定(含量均匀度)外,水丸需要进行重量差异检查。结果发现不同企业的制剂规格不同,每10 丸的重量会有较大差异,但与标示丸重或平均丸重进行比较,均未超出重量差异限度;对于单剂量包装的丸剂需要进行装量差异检查,对于以重量标示的多剂量包装丸剂需要进行装量检查,按照要求,这类水丸样品均符合规定;该标准未对水丸的溶出度作出规定,需要进行崩解时限检查,所有样品均在60 min 内崩解完全,符合限度要求,但不同企业间样品崩解时限会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各企业的生产工艺参数不同有关。
水分含量的多少对制剂的稳定性、理化性状及药效作用等均有影响。中药复方制剂在水分较高的环境下易发生霉变、微生物滋生、有效成分水解失活等情况,这会使药品药效降低,甚至发生健康安全事故,有必要对龙胆泻肝丸(水丸)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烘干法操作简便,对环境几乎无污染,能较大程度除去水分,因此采用此法测定了50 批水丸水分含量。从结果可知,样品的水分含量均未超出限度(9.0%),合格率为100%,说明各企业能将产品水分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同时,在对各企业样品的水分含量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企业对水分的控制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可能与各企业的生产工艺有偏差有关,如物料的灭菌方式、制剂的干燥温度等,另外储藏环境如温度和湿度也会对水分的含量有影响。
HPLC 法的分辨率和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重复性好、定量精度高、应用范围广,适用于分析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已作为部颁标准和国家标准中测定中药有效成分含量的常用方法。该药品质量标准采用HPLC 法测定了方中君药(龙胆)和臣药(栀子、黄芩)的含量,标准规定本品每l g 含龙胆以龙胆苦苷计不得少于0.80 mg、含栀子以栀子苷计不得少于l.30 mg、含黄芩以黄芩苷计不得少于3.80 mg。结果显示样品均含有龙胆苦苷、栀子苷和黄芩苷成分,龙胆苦苷含量为1.09~6.74 mg/g,栀子苷含量为2.02~4.25 mg/g,黄芩苷含量为4.07~11.62 mg/g,说明这3 种药味不存在不投料的风险,不同企业样品中这3 种成分含量有不小差异,提示不同生产企业的水丸样品中龙胆苦苷、栀子苷和黄芩苷含量参差不齐,推测不同企业龙胆、栀子和黄芩原料质量存在差异。另外,对同一企业的不同批次样品各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除了个别少数企业各成分含量分布比较均匀外,大多数企业原料质量可能不够稳定。各企业的龙胆、栀子和黄芩原料质量均有差异,但均在可控范围内,说明现行标准对这3 种成分含量限度设定比较合理。
对中成药中污染微生物的数量检查是保证药品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药品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会带入一些微生物,如果灭菌不完全,对人体有毒害作用的微生物滋生可能会使药品失效,甚至代谢产物如黄曲霉素会对人体产生强烈的致癌作用,必须使污染微生物的残留量控制在安全水平。现行标准规定:需氧菌总数≤104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2cfu/g;耐胆盐革兰阴性菌<102cfu/g;沙门菌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不得检出。实验采用平皿菌落计数法对上述菌种进行计数检查,结果显示各种微生物数量均在限度要求内,这说明各生产企业的灭菌工艺可行且稳定。
药品标准检验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质量,但由于中药复方的复杂性,现行标准难以解决全部的中药质量问题。所以,在评价抽验过程中,除法定标准检验外,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对法定标准中未涉及到的与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真实性及质量稳定性相关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对中药产品质量有更加深入而全面的评价。
样品方中龙胆、黄芩、泽泻、地黄、柴胡、木通、酒当归,及炙甘草均以根或根茎入药,而这些药味的根和茎易富集和吸收以铜、砷、汞、铅、镉为主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有可能会引入成药中,带来安全风险,造成人体器官组织损伤。探索性研究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样品中上述5 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进行测定,并采用靶器官毒性剂量(TTD)[8-9]和二元证据权重分析法(WOE)[10]两种模型对样品进行非致癌风险评估。按照《中国药典》四部对中药中重金属的限量指导值(铅不得超过5 mg/kg,铜不得超过20 mg/kg,砷不得超过2 mg/kg,汞不得超过0.2 mg/kg,镉不得超过1 mg/kg)[11],50 批样品有1 批砷超标,8 批汞超标,涉及5 家企业,总超标率约为18.0%;采用TTD 和WOE 风险评估模型对样品整体性进行非致癌风险评估,危害指数值HI均超过安全阈值(1.00),50 批次样品整体上可能存在一定的非致癌风险。由此可见,样品中5 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的残留量可能处在较高水平。建议企业应重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带来的外源性污染问题,把控原料质量和生产各环节,从源头上减少中药制剂重金属污染的风险,保障用药安全。
现行标准对泽泻进行了显微定性鉴别,而未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在反馈的调研结果中,有部分企业反映会不时购到含量达不到要求的泽泻原料,这有可能会出现质量较差的泽泻进入成药的风险,进而无法保证药品的有效性。为了大致考察样品中泽泻药味的质量水平,探索性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泽泻的特征性成分23-乙酰泽泻醇B 的含量,并根据药典中泽泻的23-乙酰泽泻醇B 下限值及在制剂中原粉入药的转移率(90%),拟定了23-乙酰泽泻醇B 在水丸样品中限度值。通过检测发现,50 批样品中有1 批的23-乙酰泽泻醇B 含量低于理论限值,约是理论限值的三分之一,相差较大,提示该企业的泽泻原料在质量或投料生产方面可能存在较高风险。
查阅文献相关资料和日常检验得知,当归的掺伪混淆品有独活、欧当归、东当归和日本当归等,其中以独活较为常见[12-14]。水丸样品方中含有当归,为了考察药品的真实性,课题组以当归药味为探索点,筛查制剂中是否含有独活成分。独活的特征性成分为蛇床子素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当归中不含有。探索性研究基于此采用UPLC-MS/MS 法建立了样品中独活成分的检查方法。结果显示,有少量样品检出了独活的特征性成分蛇床子素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考虑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易水解,选用稳定性较高的蛇床子素作为转移率指标成分推算独活的混有量,均小于3.0%,低于药典规定杂质的上限值,说明当归在采集时可能是客观因素带入了少量性状相似的独活。
中药制剂质量的均一性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探索性研究有必要对龙胆泻肝丸制剂的质量均一性进行检查。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由于具有简便、环保、分析速度快、可定性和定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药品的质量分析[15-16]。本研究采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龙胆泻肝丸的质量均一性进行考察,将50 批龙胆泻肝丸样品的平均红外光谱图的全波段谱图进行二阶求导、多元散射校正和标准正态变量预处后,进行了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同一企业的不同批次的样品可以聚为1 类,说明各企业的生产工艺均较稳定,样品质量均一性较好,而不同企业的样品除少数能聚为1 类外,大多数不能聚为1 类,离散程度较高,这主要可能与各企业所采购的中药材原料质量有差异有关,建议需规范各原料的来源和采收季节,并严格控制生产工艺,这有助于促进不同企业生产同一剂型制剂的质量趋于均一性。中药制剂成分复杂,其疗效成分不单单是一种起作用,对单一成分进行质量控制无法反映质量全貌。因此采用中红外光谱技术对龙胆泻肝丸进行质量均一性检查,对中药质量控制以及促进中药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标准检验,样品合格率为100%;进行探索性研究分析,样品达标率为88%。这说明所有样品的质量能达到现行标准要求,但探索性研究结果提示有部分企业的产品可能存在潜在的质量风险,可考虑提高其质量标准。企业在严格控制现行标准中的组分时,也不能忽视标准外未控制的药味组分和风险因素。这是因为中药制剂药效的发挥往往是方中多种药味的多种成分联合作用的结果,一种或多种原料药质量的失守,会直接导致成药质量的下降,甚至造成药品安全事故。
综合法定标准与探索性研究结果进行综合评分,水丸整体表现较好。但探索性研究只做了部分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可能会发现更多的潜在问题。除了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对原料药材和复方制剂的监管外,更重要的是供应商和生产企业应该加强自身质量安全风险意识,诚信为本,良心经营,减少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