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珂珂,王军梅,郭亚南#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河南省传染病医院)1超声医学科,2中西医肝病科,郑州 450000
肝癌根据组织来源、生物学特性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发病率居第4位,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1]。在临床中,B超检查因可明确显示原发性肝癌病变部位、大小、与胆道及血管的关系及有无瘤栓存在等优势,是临床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手段。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为进一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有学者发现超声图像与免疫组化检测技术相结合可发挥较好作用,因此,发现原发性肝癌与多生物学因子的相关性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帮助[2]。p53作为一种肿瘤抑制蛋白和转录因子,与肿瘤发生、增殖、凋亡具有密切联系;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因其合成情况与细胞DNA关系密切,作用于细胞增殖启动,是反映肿瘤细胞增殖状况的重要指标[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p53、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超声图像特征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2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②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③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肿瘤;②非首次手术治疗;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48例,女17例;年龄32~74岁,平均(47.16±16.09)岁;Edmondson肝癌分级:Ⅰ级11例,Ⅱ级17例,Ⅲ级23例,Ⅳ级14例。取6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肿瘤>3 cm)。
1.2.1 免疫组化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PCNA,将石蜡包埋的组织进行常规切片操作。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染色方法采用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酶复合物法,采用鼠抗PCNA(PC10)单克隆抗体、鼠抗人p53蛋白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PCNA以肝癌阳性石蜡切片为阳性对照,p53以肝癌组织准确结果为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结果判定:PCNA,细胞呈清晰棕色为阳性细胞;p53,细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参考标准:PCNA随机选取50倍镜视野,计数约1000个细胞,若阳性细胞比例≥30%判定为阳性,反之为阴性;p53随机选取40倍镜视野,计数约1000个细胞,若阳性细胞比例≥10%判定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1.2.2 超声检查首先叮嘱患者侧卧或仰卧后充分暴露腹部,检查前排空膀胱。首先应用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凸阵探头频率3.8 MHz,观察肝脏内肿块大小、形状、回声强度等,利用常规模式显示门静脉,便于查看有无瘤栓存在或淋巴结是否转移。其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查看血流情况,最后使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lor power angiography,3D-CPA)查看肿瘤区域血供情况(评定标准:CDFI分为0、Ⅰ、Ⅱ、Ⅲ4型,3D-CPA分为Ⅰ、Ⅱ、Ⅲ3型[4]),超声检查完后,由2名具有中级职称的影像科医师对原发性肝癌图像进行分析,另选取2名医师详细记录并准确判断其大小、位置、分型等。
对比不同组织中p53、PCNA表达情况,分析原发性肝癌超声图像特征与p53、PCNA的关系,分析原发性肝癌CDFI及3D-CPA图像与p53、PCNA的关系。
采用SPSS 2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CNA、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表1 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p53、PCNA表达情况的比较[ n(%)]
65例患者超声图像特征显示,肝脏形态呈不规则,肝内光点密集且略粗,肝内边缘欠光整,分布不均匀,血管走向不清晰;内部回声增强,可见弱回声和强回声;CDFI检查可显示癌灶的光团周边,光团内可见到丰富的动脉血流信号。
不同p53、PCNA表达情况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数量、边界、均匀性、坏死、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 p53、PCNA表达情况原发性肝癌患者超声图像特征的比较
不同CDFI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p53、PCNA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Ⅲ型患者p53、PC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不同CDFI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 p53、PCNA表达情况的比较[ n(%)]
不同3D-CPA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p53、PCNA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Ⅱ、Ⅲ型患者p53、PC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不同 3D-CPA分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 p53、PCNA表达情况的比较[ n(%)]
原发性肝癌主要临床症状为肝区疼痛、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为进一步提高患者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了解病因机制是必要基础,随之探寻其与各种生物因子的关系是关键步骤[5]。在临床中,影像学检查一直是分析生物因子如p53、PCNA表达情况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预后关系等的有效方法之一。p53与原发性肝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而PCNA位于G1晚期、S期细胞核中,是评价肿瘤恶性程度的一项指标[6-7]。研究发现,重新生长的肿瘤血管分布、血供特点的特殊性可能是引起原发性肝癌转移的主要因素,且可应用于该病诊断和治疗[8]。本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CNA、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说明p53、PCNA阳性表达率的高低可能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p53是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具有阻止DNA突变、受损细胞分裂及通过转录调控细胞传输凋亡信息等作用,达到阻止肿瘤形成的目的[9]。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肿瘤中大部分患者出现p53基因突变,为肿瘤细胞选择性提供优势,使其逃避细胞周期检查点,并能够在正常细胞无法增殖的情况下为它提供增殖条件,说明p53表达高低与原发性肝癌存在较大关系[10]。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增殖活性,然而PCNA可作为评价肿瘤细胞增殖状况的重要指标[11]。研究发现,PCNA是细胞增殖相关的核内因子,与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分化程度越低的肺癌其PCNA表达越高,为PCNA作为肺癌恶性程度、分化程度评估指标奠定基础[12-13]。本研究中,不同p53、PCNA表达情况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数量、边界、均匀性、坏死、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53、PCNA在原发性肝癌的发展中具有一定推动作用,而p53表达出现明显增高,可能与p53本身可刺激细胞增长的特点有关。
为进一步推断p53、PCNA与超声图像特征的关系,本研究采用CDFI、3D-CPA进行深入探讨。CDFI利用血流成像的特点,对判断血流方向、速度、性质有重要意义;3D-CPA作为一种新型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反映肿瘤增殖情况,提高血流检测的灵敏度等[14-15]。陈亮等[16]发现,p53、PCNA表达水平与CDFI、3D-CPA图像特征有关。本研究中,不同CDFI、3D-CPA分型的患者p53、PCNA表达情况不同,其分型越高,p53、PCNA表达越高,说明p53、PCNA水平越高,原发性肝癌分型越高,病情越严重,其原因可能是肿瘤细胞不断扩散、生长,血管也随之生长,同时在此过程中,p53基因突变,PCNA被动激活。
综上所述,p53、PCNA与原发性肝癌超声图像特征具有一定关系,有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