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研平台的薄弱学校帮扶策略

2022-06-08 17:29曹明英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联体教研课程

曹明英

在“均衡发展”大背景下,要使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改善,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健全教科研组织,明确课堂教学评估的标准。为此,笔者基于教研平台,对薄弱学校帮扶策略进行了分析。

一、基于教研平台的薄弱学校帮扶的重要性

(一)教研互动平台是改善薄弱学校“生存性薄弱”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薄弱原因,薄弱学校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有学者把薄弱学校归纳为两类,即“生存能力差”与“发展薄弱”。弱势发展可以解决学校的生存问题,但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学校必须依靠外部的支持和自身的发展才能摆脱困境。对于薄弱学校的教育救助,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它的生存问题。一方面,通过教研活动,为薄弱学校提供文化、资金、课程、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教研,增强薄弱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仅靠“硬件”资源的输送来改善薄弱学校,显然是“治标不治本”,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教科研平台,从各个方面提升学校的“软件”建设。

教研质量是薄弱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要扭转这种“生存性薄弱”局面,关键在于掌握基本的求生技巧,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保住学校的生命线。因此,要在保障“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建设,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只有从源头上把握好学校教育改革这条“命脉”,才能真正实现薄弱学校的内生、主动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研互动平台是改善薄弱学校的重要抓手

薄弱学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学者提出,薄弱学校是政府、社会、家庭、学校和教师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而产生的。那么,在这些因素中,哪些是学校教育薄弱的根源?学校想要改变目前的弱势状况又要克服哪些因素?

笔者认为,国家、社区和家庭是薄弱学校形成的外在原因,教育科研是制约薄弱学校发展的内在因素。因为内在因素是事物发展和改变的根源,所以薄弱学校转化必须从内在动因——教育科研入手。政策、经济、文化等资源的调控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薄弱学校的软硬件环境,但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则主要依赖于教学和科研的改善。教科研平台是薄弱学校从外部“输血”到内部“造血”的重要环节,学校要紧紧围绕教科研平台进行建设。

二、基于教研平台的薄弱学校帮扶策略

(一)依托“互联网+”,强化教师多科教学的外源性支持

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去认识教育技术,其焦点不应只是在教育中运用技术,更要探究科技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给教育带来的改变。

信息化工程2.0实施背景下,“双师教学”已成为基础教育学校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关键点。一个优秀教师可以联合多个薄弱学校教师在多个班上授课,有效解决了薄弱学校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足、课程质量不高等问题。

“联体课堂”为薄弱学校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让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同上一堂课。但基于农村远程教育的实践经验,把城市中小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到贫困地区,并在贫困地区“开齐课”,是不现实的。第一,“农村远程教室”的建设并不能惠及所有薄弱学校,特别是在少数教学班的情况下,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联体课堂”的建设,还为城市学校教师增加了教学负担。第二,“城乡远程联体课堂”中,城里的主讲教师不了解薄弱学校的学生情况,难以把握教学节奏,要实现一堂课照顾到城乡不同学情学生的难度很大。所以,“联体课堂”的教学模式很难长久地支撑薄弱学校的教学。但是作为阶段性的教学研究,“联体课堂”是在农村开齐开足课程、打造城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有益探索。

(二)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库,搭建弹性网络教研平台

“互联网+”让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变化。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教学设施的更新换代,教育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慕课”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相关院校通过实地考察薄弱学校,运用自身的师资力量,为薄弱学校开发建设课程,筛选整合更加优质、更有特色的针对本地教师的学习与教育资源。针对薄弱学校,名校教师还大力推行网上学习教育平台(可以参考北京师范大学的“青椒计划”,采用“名师授课+优质课程”的方式开展),为薄弱学校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同时,我们坚持“开放、协作、共享”的理念,加强薄弱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为学校教师提供社区学习平台,有效整合更多培训资源,探寻更符合当地教师专业水平和需求的在线培训模式,实现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学习的“弹性化”、教师学习方案和教学方法的“私人订制”。

(三)提供信息技术指导与帮扶,强化教师信息素养

新时代,教育数字化行动如火如荼,为教师打造信息化教学网络平台成为必然。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然而,由于偏远地区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教师在教学中熟练、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各级各类远程网络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学校教师教育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切实有效地促进农村贫困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学校要合理分配教學资源,加大科技投入,缓解目前学校信息硬件设备短缺的困境。第二,地方高校可以与各地高校进行对接,为当地的弱势学校教师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学设备,提供设备租赁服务,开放数据库等,使其能在日常教学中灵活使用。第三,高校可以为乡村薄弱学校的教师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服务,开设在线答疑,进行操作讲解等。

三、总结

近年来,关于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日益增多。笔者在分享发展理念下,对薄弱学校帮扶的意义、策略和执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有关教育群体的发展与需要做出探讨,旨在把现代教育科技融入实际,推动教学技术与实务的融合,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基于平台的薄弱学校帮扶模式研究”的成果。立项编号:JCJYC212528013)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联体教研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中国全面启动医联体建设试点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