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村医的坚守

2022-06-08 17:41华丽
回族文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巴格村医行医

华丽

当我走进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代热亚博依村卫生室,见到眉目清秀,衣着整洁,儒雅谦和的马存栋医生时,心里委实疑惑、震颤了一下。我没有想到,这个被当地人褒扬的乡村医生如此年轻。

今年45岁的马医生,从江南水乡安徽阜南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邊缘的其浪巴格村,就再也没有离开拜什艾日克镇这片土地。从医的23年里,他用青春、汗水和真情践行了一个乡村医生崇高的医德。

“没有想过离开吗?真的愿意在这个偏远的地方待一辈子?”我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不瞒你说,刚来的时候迟疑过,动摇过。但一想起麦麦提·满木提力大叔一家,想起他们把我当儿子一样关心和爱护,我就不忍心离开。”提起老人,马医生哽咽了一下。

时光回溯到1998年9月。一个秋日的午后,22岁的马存栋满怀希望与憧憬,揣着一张安徽省阜南县卫生进修学校的毕业证,只身来到了拜什艾日克镇其浪巴格村。当看到一个毫无生气的村庄时,扭头便想要离去。这时,一位叫麦麦提·满木提力的老人走上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恳切的目光停留在他的脸上,许久不愿挪开。就这样,风华正茂的马存栋留了下来,留在了这个陌生村庄。

初来乍到,老人腾出自己的房子;没有锅碗瓢盆,老人家里的餐桌早已给他备好了一副碗筷;不会维吾尔语,老人的妻子努尼沙汗·赛麦提给他当翻译;没有资金购买药品,老人把钱塞进他手里……

“这里的老乡太好了。”“这里的老百姓看病太困难了。”说起这些,马医生的眼里噙满泪水。

就为了这个“好”,为了这个“困难”,同样学医的妻子戎成影于次年冬天毅然辞去公职,拜别父母,来到丈夫身边,协助他的工作。这给了马存栋极大的安慰和鼓励。从此,他不再踌躇,彻底安下心来。

其浪巴格村距离拜什艾日克镇14公里,距离阿瓦提县城20公里。平时,村民有个头疼脑热,只要不是危病重病,都是能忍则忍,能拖便拖。最后,不是小病酿成大病,就是人财两空。自从马医生去了以后,大家看病方便多了。

2001年元旦凌晨5点,天空漆黑一片。其浪巴格村的阿瓦古丽·吐尼亚孜突然临盆,产后5个小时胎盘还没有娩出,家人火急火燎来到马存栋家。马医生听说后,背起医药箱,迎着刺骨的寒风,就向她家奔去。产妇得救了,危机消除了。她的丈夫拉着马医生的手激动地说:“太感谢了。今天要不是你,这黑咕隆咚的,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

“马医生,快救救我的儿子!”2013年2月3日,天还没亮,就听见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开门,只见卡迪尔·阿布来则孜的妈妈神情慌张,颤抖着手,指向不远处的一个三轮电瓶车。车上的人已经昏迷。经询问,初步断定是一氧化碳中毒。村卫生室条件差,没有抢救设备。马医生二话不说,立刻发动车,将病人送往20公里外的县医院进行抢救。卡迪尔死里逃生。

早些年,作为赤脚医生的他,在拜什艾日克镇其浪巴格村行医的14年间是没有工资收入的。2013年1月正式纳入村医编制后,每月工资800元,扣除养老保险,到手也只有540元。虽然开处方打疫苗有一点零星收入,但那也只是杯水车薪。即便这样,他依然救死扶伤,济贫帮困。他总是说,我是个医生,再怎么不济也比土里刨食的农民要强一些。

艾则孜·肉孜是其浪巴格村一组村民。家里耕地少,老婆又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和冠心病,一家人生活相当困难,被列为重点扶贫对象。2015年11月5日傍晚,艾则孜·肉孜在回家路上,不幸被一辆货车撞倒,造成多处骨折、肝脾破裂,被送往阿克苏地区人民医院救治。闻讯后的马医生,第一时间赶到家里,将2000元钱塞到其子赛布东·艾则孜的手中,让他赶紧去医院,别耽误手术。正为手术费急得团团转的赛布东·艾则孜,攥着手中那一沓钱泣不成声:“马医生,你真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你对我们家的帮助太大了……”

自从赛布东·艾则孜的母亲2010年到马医生的诊所打针吃药开始,每次的费用都是先记账,有钱了就还一点,没有就挂在账上,至今还挂着4800元呢。2014年,他妹妹因难产到农一师医院住院,又是马医生全程开车接送,还垫付了2000元的住院费……

村民们有句口头禅,“生病了,找马医生。”行医多年的马医生深知“一人得病,全家致贫,一人大病,拖垮全家”的道理。所以,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村民,把救治村民的疾苦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迄今为止,他的诊所还挂着村民拖欠的7万多元医药费,有些页码早已发黄,有些人去世多年。

前些年,国家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帮扶力度越来越大,精准程度越来越高。马医生为村民感到高兴的同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一方面保证诊所正常营业,一方面利用空余时间为全村381户1821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对患有大病慢病的贫困人员进行定期随访,送药上门。

居住在拜什艾日克镇阿布迪尔满村一组的阿瓦汗·曼木提力是一个78岁的孤寡老人。老人患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需要长期服药,但又行动不便,马医生便定期到她家随访,免费送药,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讲给老人听。每次去,还要顺便看看老人的面袋子、米罐子和油壶,如果空了缺了,就买了送过去。因为长期患病,老人隔一两个月就得去医院住院调养一阵。三年的时间里,马医生送,马医生接,完全把老人当成了自己的母亲在照顾。

从1998年的其浪巴格村,到2015年的阿布迪尔满村,再到现在的代热亚博依村,行医的23年里,马医生走到哪里,就把阳光和温暖带到哪里。

与马医生的交流中,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马医生医术好,人和蔼,又乐于助人,不仅本村的人,临近几个村的人也愿意到他的诊所看病。对他一天的工作,用“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形容一点儿都不为过。因此,诊所里多了一只煮饭的锅,多了一张简易的床。

我被感动的同时,也在思索,马医生对村民的帮助,对村医的这份坚守,除了麦麦提·满木提力大叔一家的爱,除了妻子的支持,除了他的医者仁心,是不是还有别的因素?

果然,马医生的父亲在安徽老家也是一名村医,岳父是当地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两位老人行医多年,深知老百姓的疾苦,一再鼓励他要好好干。记得一次探亲,岳父送他的礼物只有两件白大褂,一件厚的,一件薄的。

马医生没有辜负父辈的期望,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村民,2018年顺利考取了临床助理医师证,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2016年1月,妻子戎成影看到严重缺失的村医队伍,看到健康扶贫的艰巨任务,主动走到台前,承担起了阿布迪尔满村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如今,夫妻俩一人负责一个村子,坚守着村医这块阵地,共同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E4267B89-6943-4685-873E-B7EC6F4FB508

猜你喜欢
巴格村医行医
村医不赚钱 如何留得住
解决养老问题,应留住80多万村医
回归家族的巴格肖夫人
漫画中国历史之立志行医的华佗
村医集体辞职
占领一切
巴格达的星星
非法行医罪中的主体问题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