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泽宇 代兴梅
[摘 要] 随着数字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迅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悄悄来临。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数字化媒体、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愈加紧密结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促进高校生全面发展、推进高校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责任有着重大意义。针对国内外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述评,进一步加快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进程。
[关 键 词] 新媒体;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9-0017-03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通知指出要科学地运用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3]。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实践教育,深化网络育人[4]。全国各大高校严格落实会议、文件精神,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和新载体。但随着数字技术、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与不足相继涌现,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顺应新形势、新变化,探析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借助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效性。
一、国内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一)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
1.贯彻实施国家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时代需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思政教育,党中央、教育部等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各学校积极贯彻执行。同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媒体视域下,新的任务和挑战也随之而来,思政教育若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推动高校思政课与信息技术紧密融合,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2.保证高校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新媒体视域下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全球文化交流愈加频繁剧烈,部分高校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三观”逐渐偏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范畴。同时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影响高校生的判断力和鉴别力。高校思政课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摸索和学习,发挥主观能動性,提高明辨是非、抵抗不良诱惑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三观”。
3.应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所遇挑战的必然要求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丰富了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应基于“教情”“学情”现状,把握新媒体内容丰富性、信息传播交互性、存在状态虚拟性、传播路径多媒体性等特征,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5]。
(二)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现状研究
1.部分教育者能力偏低
何璐指出部分教师自身能力较弱,不能把握实践教学的精髓,有的青年教师自身缺乏相关实践经历和教学经验,难以在教学中科学安排、灵活应对[6]。冯富帅指出部分思政课教师对实践教学没有正确认识,认为通过实践教学是无法清楚地向学生传达抽象且理论性强的知识,还认为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报告来实现的[7]。
2.部分受教育者思想存在偏差
赵家和表示新媒体运用具有门槛低、自由度高和随意性大等特点,导致信息真假难辨[8]。学生思想正处于培养阶段,很容易受到垃圾信息的误导。同时潘红指出个别学生对思政课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思政课是说教课,对于未来工作无帮助,因此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消极懈怠。
3.部分教学机制设立有待健全
周维功指出部分高校的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协同,组织不畅,考核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活动大多数流于走过场[9]。何璐指出在考核方式上,部分高校教师群体存在滞后性,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只注重结果而缺乏过程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结果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6]。
4.部分教学基地建设有待完善
潘晓瑜指出部分管理者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教学设施、基地建设不完善,无法满足教学需要[10]。李清指出部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缺乏统一化和制度化,缺乏卓有成效的经验借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效果不佳[11]。李香喜指出部分高校只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忽视校内实践基地[12]。
5.教学与新媒体融合有待加强
韩玉霞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未能突显出信息化、现代化的特点,没有考虑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导致教学活动与时代发展脱节现象严重,且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习惯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未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效果[13]。E05CBAF1-2EF1-429E-917F-2481C65DD24E
(三)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现路径探究
1.提高教学主体综合素质
《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指出建立健全教师任职准入制度,严把教师政治素质关和专业素质关。高校应当加快促进队伍建设,建立高质量人才保障机制,积极组织思政教师到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培训进修、访学深造,同时开展集体备课、说课、专题研讨等。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提高对不良信息的识别和抵御能力。同时国家应加大监管力度,肃清不良信息,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韩玉霞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社会热点话题在微信等平台上转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13]。
3.健全实践教学机制设置
王如娃提出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成绩考核体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考核,需保障考核指标和考核内容的可操作性,采取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改[14]。盖克荣、程聪指出课程考核方面应该引入多元化、多重性的考核机制,避免只重视结果的片面性[15]。
4.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梁爽指出,高校要积极促成各部门,特别是团委和学生处的配合,制定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体制[16]。李清指出,学校要与当地政府和社会企业形成多元化合作态势,政府在人力、物力政策上给予支持提供绿色通道;同时,高校可构建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虚拟基地,使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形成挑战的新媒体转变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主渠道[11]。
5.加快促进新媒体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发展
赵家和指出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者可通过互联网找出自己需要的信息,获得最新教学资料和典型案例,不断扩充教学资料,对过时的材料进行更新[8]。储著源、周小华提出即时教学的模式,借助现场云全国服务平台等全媒体技术,利用新型主流媒体,以现场直播形式集中教学[17]。
二、国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一)关于德育和公民教育研究
就国外而言,他们没有“思政课”,他们更多的是 “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美国学校的任务是教育学生政治社会化技术,或者叫公民技术,他们的公民教育,叫政治社会化[18]。国外德育服务于统治阶级,主要通过课程对学生进行有关人类生活、道德的教育,同时与政治教育和宗教教育紧密联系,使学生形成体现国家意志的“三观”。
(二)关于实践教学的研究
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主张用探究和讨论的方式取代灌输的方式实现教育的目的[19]。卢梭认为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是教育的关键。美国学者瑞安提倡体验式实践学习模式。西方在长期德育实践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德育路径,实践教学已被纳入教学大纲与理论课高度融合。我们可将国外高校德育实践分为课堂渗透、校内实践活动、环境熏陶文化渗透和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四类。国外通常将德育内容融入教学中,经常设定情景模式进行角色扮演;国外高校重视校内实践活动,开展大量社团并定期举办活动,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政治教育;国外重视德育环境的创造,投入大量資金进行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如纪念堂、博物馆等公共场所,均体现国家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准则;同时国外高校通常采取学校与社区合作的方法,将学校的课程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0]。
(三)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虽没有“思政课”的说法,但对德育、公民教育的实践教学研究一点都不少。国外政府十分重视对学生道德的教育和公民素质的培养,还融入了极具国家意志色彩的政治教育和宗教教育。国外实践教学历史较为悠久,国家也很早将实践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中,德育实践教学模式较为丰富和完善、覆盖面范围广,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学习:第一,加大课下实践活动的力度,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自学习;第二,加强隐性教育,将重要的理论知识渗透于电影、模拟情景等实践活动中;第三,重视环境与实践教学的合力作用,将思政课渗透于生活环境中,同时善用新媒体,宣传思政教育内容,引导高校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媒体技术逐渐与各个行业交互融合,成为各行业人士交流沟通的必要渠道。新媒体与高校的紧密融合,被高校生广泛接收与应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改善,极大地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但新媒体技术同样也给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与隐患。部分教育者能力偏低、受教育者思想存在偏差、教学体制有待健全、教学基地有待完善、与新媒体联系有待加强等问题存在,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顺应新媒体时代潮流,与时俱进,运用数字科学、信息化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良性发展,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5):15-18.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4]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20(4):23-27.E05CBAF1-2EF1-429E-917F-2481C65DD24E
[5]习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虚拟实践教学研究[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5):66-69.
[6]何璐.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高教学刊,2020(4):148-150.
[7]冯富帅.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05-206.
[8]赵家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課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1):54-56.
[9]周维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探析[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10-113.
[10]潘晓瑜.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30):99.
[11]李清.新时代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45-47.
[12]李香喜.民族高校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以延边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96-97..
[13]韩玉霞.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的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8):145-146.
[14]王如娃.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0):39-40.
[15]盖克荣,程聪.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17):62-65.
[16]梁爽.浅谈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J].教师,2020(30):3-4.
[17]储著源,周小华.全媒体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创新[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2):53-60.
[18]马静.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9.
[19]蔡朋敏.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路径探索[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6.
[20]尹立佳.浅谈中外高校德育教育体系的构建[J].亚太教育,2016(18):162-163.
◎编辑 王亚青E05CBAF1-2EF1-429E-917F-2481C65DD2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