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

2022-06-07 06:44幸姚李顺江晓明李卉黄旭东贾丽丽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赛道双创民办高校

幸姚李顺,江晓明,李卉,黄旭东,贾丽丽

(武昌工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2021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正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单独的审核指标纳入文件评审要求中[1]。这是国家在2021年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印发的重要文件,其中还涉及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专创融合”等要求,为我国民办高校在“十四五”期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民办高校积极地结合各自的校情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因此围绕这些问题探究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1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内涵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互联网+”大赛)是在2015年由教育部联合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十多个部门共同举办的,大赛旨在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自从第一届“互联网+”大赛举办以来,就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大赛参赛项目和人数逐年增多[2],且参加“互联网+”大赛的高校数量和质量在不断提升,影响力在逐年提高。大赛从2015年到2021年已经成功举办七届,参与面已经从“中国”走向“国际”,覆盖了全国所有高校,也吸引了像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排名前100 名的名校参与,大赛已经成为全球盛会。

创新创业大赛源自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1983年举办的首届创业计划大赛[3]。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互联网+”大赛类似,美国依托国际化的企业和师资,组织学生参与项目,由基金会提供完善的资金扶持,并将大学生创业竞赛作为有效载体,形成人才国际化培养范式,促使创新创业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2 基于“互联网+”大赛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

“互联网+”大赛的举办对于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它既能鼓励创新创业,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问题,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平台。

一是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比较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选择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把它当成就业的一种。“互联网+”大赛平台可以帮助提升大学生勇于创业、能够创业、擅长创业的能力,更可以搭建与企业、高校合作的创新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帮助其茁壮成长,还可提升学校美誉度和知名度。

二是以“互联网+”大赛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助于提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可以将民办高校“互联网+”大赛组织的成果和问题反馈到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大赛促进“双创”教育的改进和建设。具体体现在通过大赛推动民办高校在组织机构、制度创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上的进一步改革与探索,优化组织规程,创新活动形式,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专兼职的“双创”教师队伍,为“双创”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保障[4]。

三是通过“互联网+”大赛更新教学理念,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教育逐步融入“双创”教育,实现由传授理论知识到创新创业实践的转变。另一方面,“互联网+”大赛可以成为连续性的系统工程,分年级分阶段地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提高和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人数和比例,为民办高校审核评估提供支撑,又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即实践性、创新性、动态性和生态型,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有效路径。

3 民办高校参与“互联网+”大赛的现状

通过选取湖北武汉晴川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工商学院三所院校调研,并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发现每所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都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实际调研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民办高校对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管理体系区别还是很大的,一方面体现在组织形式上,比如武汉工商学院“互联网+”大赛的组织单位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由校领导直接牵头成立大赛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校大赛的组织开展,第二部分是设立大赛办公室和大赛指导小组,负责具体的报名、培训、指导、评审工作,第三部分是在二级学院成立院级大赛办公室和大赛指导小组,而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和武汉晴川学院则只是由负责创新创业工作的职能部门直接负责组织,其余单位协办。另一方面体现在开展时间,从各学校官网公布的“互联网+”大赛通知时间来看,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开展组织得最早,在国赛正式通知公布之前就已经发布了预通知,其次是武汉工商学院,最后是武汉晴川学院。通过民办高校“互联网+”大赛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开展时间来看,各民办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大赛的重视程度还是存在明显差异。

二是民办高校“互联网+”大赛参赛项目质量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项目的获奖数量上。笔者选取2021年的第七届“互联网+”湖北省大赛数据(见表1),因为第七届湖北省“互联网+”大赛奖项设置数量从第六届的379 项(高教主赛道和红旅赛道)增加到510 项,参与项目和高校也为历年最多,更具有代表性。在湖北官方公布的第七届“互联网+”湖北省省赛中共有65 所高校有奖项收获,其中民办高校30所,占湖北高校总数的46.0%,但是获奖数量只占到29.8%,均值为4,而公办高等院校均值为11;同样的差距还体现在金奖数量(高质量项目)上,共有36 所高校有金奖收获,而民办高校仅有10 所,民办高校内部也是如此,比如获奖总量上武汉晴川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和武汉工商学院相差不大,但是金奖的数量上却出现了分层,武汉工商学院有2 项,而武汉晴川学院则没有,由此可见民办高校的参赛项目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表1 第七届湖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民办高校获奖统计表

综上,我们会发现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最后的比赛结果所展示的不仅仅是几块奖牌所表现出来的数字,更是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领域取得成就的有力展示,比如各高校对大赛的重视程度、大赛的经费投入、大赛项目的参赛质量等。因此,大赛数字背后的每个细节都值得民办高校深入研究。

4 基于“互联网+”大赛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教育部将“互联网+”大赛纳入“十四五”期间高校审核评估指标更具有战略导向作用。民办高校要抓住机遇,通过积极组织“互联网+”大赛构建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双创”教育体系,进而规范“双创”教育的组织工作形式和形态,同时对标“双创”示范高校,学习先进做法,在大赛中赛出风采、赛出成果,将“互联网+”大赛办成具有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的一张名片。

4.1 以赛促改,明确“双创”教育组织工作体系

“互联网+”大赛的组织体制采取的是国家、省、校三级赛制,设立的组织机构也对应为国赛组委会、省赛组委会和校赛组委会。这一点武汉工商学院的大赛组织机构上做出示范,像其他民办高校的校赛组织结构上大部分还是依靠具有大赛组织经验的一些职能部门,比如教务、学工或者创新创业学院,其余的部门只是挂名而已。这一点首先就要转变思想,统一认识,“互联网+”大赛与传统的学科竞赛不同,它是“双创”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民办高校“双创”教育深入开展的抓手,它的组织体系更体现了民办高校对“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和顶层规划设计。因此,“互联网+”大赛依靠的绝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学院,而是民办高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结果,“双创”教育要想突破,首先就要从“互联网+”大赛的组织机构改革开始,落实全校全员参与机制,比如武汉工商学院结合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设立的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并在此基础上成立院长负责制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最终构建直线职能式的组织架构,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工作明确了方向。

4.2 以赛促教,建立“双创”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在组织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的项目上首先应转变思维,提量增质。要基于参赛项目的要求,比如2021年新增的企业命题赛道,注重校企连通,构建成果导向的逆向课程设计,积极引入企业资源,优化“双创”导师人才结构,结合不同赛道的特点逐步设计出基础课、技能课、实践课,提高课程和参赛项目的质量。其次,民办高校要积极推进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互联网+”大赛积极构建翻转课堂,将在大赛中的项目、经验等编入课程,完善大赛成果认定、课程置换,甚至可以考虑等同于毕业论文的“双创”制度,以赛促创,全面激发大学生对于“双创”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5]。

“双创”课程体系的建立应当参考“互联网+”大赛的赛道设计,第一种赛道是创意组,该赛道重在筛选出具有重大创新的项目,参与面最广,重点在创新力,因此第一层次的“双创”课程应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第二种赛道是初创组,该赛道主要是面向已经具备一定项目研究基础和创业经历的学生,因此第二层次的课程开设应该面向这部分学生群体,更加注重“专创融合”,最后一种是成长组,该组的项目要求学生创业已经具备一定经历和实力,因此课程设置上应该进行SYB 等专业技能培训,重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总之,民办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大赛的赛道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起自己的“双创”课程体系,开设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双创”教育课程。

4.3 以赛促建,夯实“双创”教育平台

民办高校应该抓住机会,将“互联网+”大赛的举办看作是“双创”教育的一项长期重点工程,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深入开展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实训教学、项目教学的平台,需要投入资源持续建设。这项工程一旦建设好,将逐步打通各部门平台壁垒,实现资源共享,更加高效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创业项目成活率。根据2021年“互联网+”大赛的要求,大赛新增了产业命题赛道,就是基于“双创”教育的特点,让创新创业接近市场新需求、新挑战,因此民办高校要不断探索新路径,革新课程和教学方式,总结分析经典案例,提炼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成功经验。新时期,民办高校要通过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结合“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会贯通三创“创新、创意、创业”为一体,构建出三更“更全面、更专业、更特色”的“双创”教育平台,真正为落实人才培养而服务。同时加快出台配套的“双创”激励政策,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最终构建以“互联网+”大赛为核心的创新思维培养、创业意识激发、创业技能提升、创业项目优化、创业融资对接、创业公司落地的“全链条式”“双创”教育生态体系[6,7]。

5 结语

“互联网+”大赛对于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有着天然的独特优势,这是由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应用型办学、服务区域经济的目标所决定的,因此基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探索民办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不仅可以彰显“互联网+”大赛下民办高校教育模式的特点和优势,也符合新时代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

猜你喜欢
赛道双创民办高校
自制冰墩墩不能滑出“法律赛道”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征服蒙特卡洛赛道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无人驾驶,先上赛道如何?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