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制约消费 亟需靠前发力促消费

2022-06-07 08:01杜平吴瑶陈静静王闻丹
浙江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浙江省消费电商

文/杜平 吴瑶 陈静静 王闻丹

迭代升级消费新政,鼓励各地靠前发力,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持续做好“六稳六保”,稳定消费预期、政策预期,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内循环

一季度以来,浙江省冰雪消费、新能源汽车等新型消费表现亮眼,但受新冠肺炎疫情、消费分化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长动能减弱,亟需积极应对疫情影响,靠前加大促消费力度,促进消费恢复发展,稳定经济增长,进一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受新冠肺炎疫情、消费分化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长动能减弱,亟需积极应对疫情影响,靠前加大促消费力度,促进消费恢复发展,稳定经济增长,进一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现状问题

从“社零”增长看,内生动能不足短期仍将承压。社零短期增长持续走弱,从月度看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社零)自2021年1-2月27.5%的增长高位,逐渐下滑至2021年12月的-2.5%,全年增长9.7%。2022年一季度社零同比增长5.5%,远低于固定资产投资14.4%和出口24.4%的增速,如果考虑价格因素在内,社零实际增长仅为4%左右;其中1-2月社零增长7.5%,3月仅增长1.7%,4月同样不容乐观。但数字消费表现活跃,线上消费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浙江省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网零)同比增长11.9%,在疫情持续影响下2021年11月以来单月网零规模首次超过社零,线下向线上消费转移的趋势明显。2022年一季度,浙江省网零同比增长6.9%,同样低于1-2月的8.0%,也有放缓趋势。

从省市比较看,消费复苏不及兄弟省市。据统计,近两年浙江省社零平均增长3.4%,低于上海(7.0%)、江苏(6.4%)和全国(3.9%),相比兄弟省市滞后。2021年浙江社零增长低于江苏5.4个百分点、上海3.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2.8个百分点。潜在增长率下滑,社零增长中枢或难回“8”时代,近两年增长远低于疫前8%的水平,2021年以来季度社零增速分别为26.5%、8.3%、6.6%、2.3%和5.5%,反弹动能不足。与此同时,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滞后,农村消费潜力待挖掘。浙江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居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但近年增速有所下滑,尤其是农村。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长,分别落后江苏6.2个百分点和上海5.2个百分点;近三年平均落后上海2.0个百分点,低于广东和全国水平。

图1 2021年浙江“社零”增长不及兄弟省市

从重点区域看,中心城市消费支撑力度不足。消费集聚程度不及兄弟省市,2021年浙江省双中心杭州、宁波两地社零约占全省39.0%,低于南京和苏州双中心合计的39.7%、广州和深圳双中心合计的44.4%,消费集聚度不及江苏、广东,中心城市消费支撑不足。中心城市人均消费水平不及周边,按照2020年末常住人口数测算人均社零,杭州和宁波分别为5.6万元、4.9万元,远低于南京的8.5万元和上海的7.3万元,仅相当于苏州的七八成左右,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仍存差距。

图2 2021年浙江中心城市人均消费支出不及其他省市(万元)

一季度以来,疫情反复,杭州、绍兴、宁波等风险地区采取封控隔离,在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的同时也对群众生产生活和居民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从重点领域看,权重消费需求持续走弱。一是汽车消费需求收缩。汽车类消费一般占社零10%左右,一季度全国汽车类零售同比下降0.3%。根据调研,浙江一季度汽车消费整体呈走弱态势,1月全省乘用车销量环比下降4.3%,温州主要汽车上牌量同比下降13.9%,占销售四分之三的燃油车上牌量下滑27.1%。二是文旅消费下行明显。低迷状态或将持续。据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千家旅游企业监测显示,2021年四季度旅游业景气指数同比下降18.2%、环比下降12.7%,连续两个季度下降至“较为不景气”区间。2022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下降19.0%,其中农村居民旅游人次下降35.3%,春节期间杭州接待游客人次同比下降47.4%,1月全省接待入境游客同比下降47.1%,组织出境游客0人次。三是服务消费趋于下滑。餐饮等服务行业普遍表现较为困难,以杭州为例,调研发现导游等旅游服务行业收入大幅下降,人员流失严重,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下半年的亚运会接待保障。

从重要节点看,春节消费平淡但新型消费活力不减。在各地以消费券等“就地过年”政策鼓励下,2022年春节期间消费市场仍较为平淡,杭州67家重点商贸企业销售同比下降27.4%,二维火提供的全市全口径餐饮消费下降了19.1%。但是,冰雪消费等新型消费表现较为亮眼,定制消费等崛起。譬如,冬奥会带动冰雪消费成为新热点,京东消费数据显示,浙江冰雪运动用户居全国第二;盒马鲜生等生鲜电商及知味观等老字号餐饮名店推出各类预制菜受到热捧;一季度全省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2倍,化妆品销售超过10%。

成因分析

疫情冲击线下消费并改变了消费习惯。一方面,世纪新冠肺炎疫情直接限制了接触消费线下消费,要素流通、人员流动大幅减少甚至趋于停滞。全球及我国、浙江省疫情反复,杭州、绍兴、宁波等风险地区采取封控隔离,在有效防止疫情扩散的同时也对群众生产生活和居民消费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上海受大面积疫情管控的影响,部分商品供应链几近停滞,对浙江消费品供给造成不小的影响。另一方面,为避免风险,各地居民倾向于居家活动,逐渐形成无接触线上消费习惯,对服务业尤其个体工商户和限下小微企业影响较大。居民活动和消费需求减弱,市场主体数量随之减少。2022年1月,全省新设市场主体、新设企业数同比分别下降5.6%、14.3%,而注销数同比增长了8.5%、26.4%;个体工商户新设、注销同比增速分别为4.0%和102.0%,注销多于新设,市场主体活力不足。

就业和收入预期转弱降低居民消费信心。浙江省统计局调查显示,居民消费信心虽仍处于乐观区间,但总体回落显著,消费意愿持续下降。疫情和偿债持续加压,就业和收入水平预期下降,导致居民消费信心减弱。浙江省消费者信心等指数自2021年一季度起出现连续下降,四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累计下降4.4点,主力消费人群信心指数普遍回落。其中,全年消费者就业信心指数累计下降4.1点,持续走低;收入信心指数下降5.4点,是下拉消费信心的主要因素。2021年四季度消费者对经济生活的预期指数回落幅度大于满意指数,2022年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回落。

房地产“高杠杆”进一步挤占居民消费支出。2021年底浙江省以房贷为主的住户贷款首次超7万亿元,同比增长15.0%,住户部门杠杆率居全国首位,远远超过上海、北京等省市。研究表明,居民杠杆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下降0.3个百分点以上。“十三五”以来,浙江省社零增速年均下降1.2个百分点,居民杠杆率(住户贷款额/GDP)年均提高6.9个百分点,由2015年末的54.9%提高到2021年末的95.3%。2022年1月底住户中长期贷款占住户贷款比重达68.9%,比2021年同期大幅提高3.3个百分点,从而对居民消费形成进一步的挤占。调研发现,当前浙江省偿债支出占居民可支配收入高达四分之一,偿债压力不断挤压消费空间,这与省统计局的居民调查结果一致。

图3 浙江居民杠杆率居全国首位

利润分化和消费分层导致边际消费下降。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一项研究显示,我国市场排名前1/10的头部企业获得了大约90%的总利润,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约为70%;浙江省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和个体户数量占90%以上,但获取市场利润不到10%,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等中等收入群体收入下降,极大降低了消费能力。经济发展收入和获取利润差距扩大,不同阶层消费升级速度和能力差异扩大,消费出现分化分层,而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很低。与此同时,2021年“拉闸限电”“双减”等多项政策叠加,带来部分群体收入不稳定和预期下降,消费行为更趋谨慎。

疫情和偿债持续加压,就业和收入水平预期下降,导致居民消费信心减弱。浙江省消费者信心等指数自2021年一季度起出现连续下降,四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累计下降4.4点,主力消费人群信心指数普遍回落。

优质供给不足和消费环境影响需求释放。一是“三缺一张”问题有长期化趋势。2021年初以来“缺芯”“缺舱”“缺工”等持续困扰产业链供应链,PPI高位向CPI和消费市场传导风险累积,价格上涨使得居民实际消费能力大大减弱。全球疫情、俄乌冲突等导致“缺芯”进一步加重,芯片供应链趋于紧张乃至断裂而国内产能跟不上,尤其是汽车“缺芯”荒,造成中高端汽车供给不足和价格上涨,影响汽车消费意愿和能力。二是部分高端消费供给跟不上。冬奥会和虎年春节假期叠加,大众体验冰雪运动热情高涨,但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地共16家(高等级场地仅2家),较上海47家、江苏45家等存在很大差距,难以迎合年轻群体消费热情。三是消费环境有待改善。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全力打造全球消费集聚高地,浙江中心城市尚难以满足部分高端消费需求。

据相关统计,2017~2021年阿里系电商市场占有率从77%跌至52%左右,累计下滑25个百分点,流失的市场需求端线上消费随之向拼多多等平台转移。

线上平台份额和消费资源持续流失。浙江是电商大省、平台经济大省,杭州更是全国电商之都。2021年电商平台网络交易额达9万亿元虽继续保持全国首位,但近年来线上消费流失较多。2020年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阿里“二选一”行为进行反垄断调查,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9部委出台《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集中规范整治网络直播行业税收秩序,平台经济、直播经济进入合规阵痛期。加之各地抢夺头部电商资源,并随着“薇娅事件”影响扩大和直播资源流失,杭州电商市场趋于低迷,新型消费平台支撑能力下滑。据相关统计,2017~2021年阿里系电商市场占有率从77%跌至52%左右,累计下滑25个百分点,流失的市场需求端线上消费随之向拼多多等平台转移。

对策建议

当前消费下行压力明显,受制于疫情多发散发以及就业收入预期下降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企等影响,完成全年6%左右社零增长的目标任务艰巨。建议下一步用足用好国家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等政策,落实国办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鼓励各地靠前发力,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持续做好“六稳六保”,稳定消费预期、政策预期,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内循环。

应对疫情延续消费刺激政策。抓住节假日消费和国潮消费复苏契机,鼓励各地将针对春节等传统佳节促销、惠民消费及惠企纾困等政策,延长至二季度末乃至全年,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建立常态化消费券发放机制,推动消费重点领域精准刺激与普惠受益。完善财税补贴补偿机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补贴力度。鼓励针对餐饮、住宿等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发放数字消费券,支持餐饮住宿恢复提升、文旅消费扩容提质。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需要,建立健全生活物资保障体系,做好民生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物流。

着力保主体稳收入稳预期。深入落实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退税降费政策,落实好餐饮、旅游等特困服务行业普惠性纾困扶持政策,扩大地方“六税两费”减免政策适用主体范围至全部小微企业和个体户。加大金融和保险支持力度,降低市场主体税费成本,加强稳岗用工保障。加大困难行业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免、社保缓缴力度,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减免部分租金,给予用电用气价格一定的优惠等。

适度增加公共支出提振消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快推动多元主体进入托育服务等行业,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套建设,探索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坚持房住不炒,逐步降低居民杠杆率,适当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城镇老旧小区开工改造建设。支持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建设,加快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推动车联网等建设。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标准,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

扩容提质城镇和农村消费。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消费增长约1.8个百分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提升城镇消费。提质升级实物消费,促进医疗健康服务消费,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不断创新消费业态模式,着力稳住消费基本盘。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设改造一批乡镇商贸中心,鼓励实体商业调整商业结构、创新经营方式。支持县乡农村开展就地直播带货等活动,发展农村电商等新模式,激发县乡消费活力。开展“村播计划”,推广“特色产业村+新零售”模式,支持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

增强高质量消费产品供给。抓住冬奥会、亚运会契机,增加滑雪胜地、冰上运动等中高端产品供给,办好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培育引进一批国际会展、体育精品赛事,打造“5G+8K”文体超高清直播新业态,挖掘冰雪消费、体育健身消费、数字消费潜力。支持文旅消费集聚区等建设,打造品质消费新地标,增强“浙里来消费”吸引力。深入挖掘特色文化优势,积极推动“老字号”成为“新网红”,持续打响“国货新潮”品牌。做大做强集成电路等产业,支持中高端芯片设计制造封测扩产能,稳定芯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推动中心城市消费集聚建设。推动杭州、宁波争取列入商务部第二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培育,大力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在杭甬等地设立总部和功能中心,克服“虹吸效应”。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消费,培育试点国家级省级新型消费城市和领先企业,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积极发展体验经济等新业态。加强财税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地方专项债范围,加快推动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优化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建设。积极发展智慧商圈、智慧街区,形成一批接轨国际的新型消费集聚区。

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消费,培育试点国家级省级新型消费城市和领先企业,建设一批区域消费中心,积极发展体验经济等新业态。

猜你喜欢
浙江省消费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40年消费流变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