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看“民营企业是自己人”

2022-06-07 08:01郭占恒
浙江经济 2022年5期
关键词:浙商政商浙江

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重在“五个转变”“五个提高”。“民营企业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这是2004年2月3日习近平在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标题和主题词。2005年11月25日,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再造自我》一文,开篇就说,“民营经济再创新优势、实现新飞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走出一条依托自主创新、营建自主品牌、弘扬自强文化、构建自身特色的新路”。时隔14年后的2018年11月11日,习近平又针对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及时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明确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鼓励民营企业“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开阔了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眼界和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弘扬敢想敢干的“四千精神”和“三板”精神,闯出了一条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路子。然而,进入新世纪初,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深刻变化,浙江民营经济存在的“小、低、散、弱”等先天不足也越来越突出地显露出来。

怎么办?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民营经济发展如何破除瓶颈制约?习近平到浙江工作后,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充分准备,于2004年2月3日主持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没有沿用当时惯用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提法,而使用浙江企业和老百姓常说的“民营经济”提法,并对民营经济概念进行了科学阐述,这在全国是仅有的,体现了一种求实和担当精神。会上,习近平做了《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的重要讲话。讲话在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发展成就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民营经济面临的新形势,深刻指出了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的目标方向、任务重点和政策举措。

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浙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可能有今天浙江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强劲活力,民营经济在浙江富民强省建设中功不可没、居功至伟。

“民营经济在我省富民强省建设中功不可没、居功至伟”。讲话中,习近平对浙江民营经济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民营经济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是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二是民营经济已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三是民营经济已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生力军。四是民营经济已成为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五是民营经济已成为繁荣城乡市场的主体力量。没有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浙江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不可能有今天浙江经济的勃勃生机和强劲活力,民营经济在浙江富民强省建设中功不可没、居功至伟。接着,他深刻分析了民营经济自身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民营经济粗放经营、数量扩张的发展路子与资源供给和环境承载力约束明显加大之间的矛盾。二是民营经济主要集中在低成本、低技术、低附加值产业领域与要素成本大幅上升之间的矛盾。三是民营企业规模化、国际化、高科技化发展趋势加快与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四是民营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总体上相对缓慢与其他省市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在同一产业层次上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之间的矛盾。

“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重在“五个转变”“五个提高”。如何解决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自身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加快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的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不断增强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具体说,就是要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实现“五个提高”:一是从主要依靠先发性的机制优势,向主要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二是从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和商贸业,向全面进入高技术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和新兴服务业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产业层次和发展水平。三是从主要依靠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外向发展水平。四是从现有的块状经济、小规模经营逐步向更高层次的集群化、规模经营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五是从比较粗放的经营方式向更加注重信用、质量、生态和遵纪守法的经营方式转变,提高民营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这“五个转变”“五个提高”,从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国内外市场拓展、集约化规模发展、整体素质提升等,全面指明了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对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保持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等具有战略意义。

“浙商群体是全国最活跃的企业家群体”“要打好浙商这张名片”。习近平十分关心民营企业家成长,经常深入民营企业调研,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对鲁冠球、徐冠巨、张天任、宗庆后、李书福、南存辉等民营企业家十分熟悉,关怀备至。在2005年6月举办的“浙商论坛”上,习近平到会并讲话说,浙商是浙江最亮的名片之一,已成为浙江的经济形象和人文形象,成为外省干部群众看浙江的一个窗口。要打好浙商这张名片。广大浙商要讲究和谐合作的团队精神、诚信重诺的契约精神和重义轻利的人文品格,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信用浙江”作贡献。2006年6月16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浙商文化”是浙商之魂》一文,勉励浙商要争做“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习近平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和企业家的关系,明确了打交道的分寸。2004年3月20日,他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中说:“浙江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各级领导干部一方面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要亲商、富商、安商;另一方面,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摔跟头,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所以,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这为后来提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个转变”“五个提高”,全面指明了浙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路线图,对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增强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保持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等具有战略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发展”到“只能壮大、不能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许多重大理论和实践上有了进一步的明确、丰富和发展。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这或许是中央重要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民营企业”的概念。尤其是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主持召开以“民营企业”为主题的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充分肯定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一系列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举措,真正让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2015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两个健康发展”的重大国策。他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关注他们的思想,关注他们的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引导,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同时强调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两个健康发展”,实际上就是希望民营企业跑得更快、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过去一段时间,发展民营经济“雷声大雨点小”“口惠实不至”,政策执行中常常遇到“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习近平对此十分重视,他在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听取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时,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做了重要讲话,特别强调,各地各部门要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使有关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并就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放开市场准入、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利用产权市场、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才是阳关大道”。改革开放以来,各地政府一度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分管领导一度成为招商引资的“CEO”,政商关系被严重扭曲,或者是“亲”而不“清”,“勾肩搭背”,甚至搞权钱交易;或者是“清”而不“亲”,“敬而远之”“谈商色变”。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连续多次强调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2016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他在全国政协联组会上第一次用“亲”和“清”两个字精辟概括并系统阐述新型政商关系。2017年10月,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2018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再一次强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才是阳关大道。

“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进入2018年4月以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加上经济转型压力加大、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民营经济离场论”等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使民营企业心有不安。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于2018年11月1日及时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听取大家意见,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的主旨精神就是,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并就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六个方面政策举措进行了详尽阐述。实践证明,这是一次标志性的会议和讲话。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2019年12月)及配套政策,标志着民营经济又一个春天的到来。

浙江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飞跃的探索实践

长期以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提出的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的要求,坚定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发展”的部署,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大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率先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和亲清政商关系的浙江样本。

高规格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大会。继2004年2月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后,2012年1月30日再次高规格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大会。会议提出,要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扶持作用,建立全方位地方金融支持体系等一系列举措,促进浙江民营经济实现新的发展。大会围绕反思“四个够不够”,即“我们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在浙江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认识得够不够”“对浙商成长及民营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规律研究得够不够”“对浙商及民营经济创业创新的实践支持得够不够”“对浙商及民营经济的温暖关爱给予得够不够”,着力破解民营企业面临的“四难”,即“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按照“四个到位”,即引导到位、服务到位、管理到位、考核到位要求,努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浙江民营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长期以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提出的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飞跃的要求,加快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率先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新高地和亲清政商关系的浙江样本。

2022年1月7日,浙江又一次高规格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会议围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举措,在充分肯定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基础上,明确了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新飞跃的目标任务,即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市场机制最活省、改革探索领跑省,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坚定信心、坚守实业、塑造变革、追求卓越,全面提升民营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努力实现创新能力更强、应变能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绿色低碳更优、开放层次更高、治理效能更高,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持续擦亮“重要窗口”的金名片。同时会议提出,要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落实各项惠企助企政策。严格落实“第一时间+顶格优惠”机制,落细“5+4”稳进提质政策体系(即扩大有效投资、减负强企、科技创新、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民生保障“五大政策包”,财政、自然资源、金融、能源“四张要素清单”,并将通过25个政策文件贯彻落实该体系),确保减税降费直达快享、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要素保障高效有力,让市场主体更好地活跃起来、壮大起来。

建立“世界浙商大会”定期召开制度。“世界浙商大会”是浙江省委、省政府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着力打造的重要战略平台,也是浙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浙商盛会。大会经精心策划,决定每两年举办一次,形成一种制度。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于2011年10月在杭州省人民大会堂召开,主题是“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到2019年11月,已连续召开了五届。第六届“世界浙商大会”因疫情影响缓开。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的主题是“聚力高质量 、共筑中国梦”,有2700余名嘉宾出席主体活动,其中浙商代表近2000名,嘉宾来自全球67个国家和地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共签约项目124个,协议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

持续出台富有“含金量”的政策举措。2016年以来,针对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门”“三山”等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连续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如《关于落实“五个着力”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办发[2016]68号)。省委政法委等5家单位共同出台了《关于政法机关服务保障企业经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省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努力为民营企业发展破解难题。2018年1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又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俗称“31条”,目的就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解决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和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一系列政策叠加作用下,2019年浙江为企业减负2280亿元,基本完成清欠工作,清欠率位居国内第一。2021年浙江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实施减税降费直达快享,创建“一指减负”场景应用,全年为企业减负2793亿元,使企业实实在在得到了“真金白银”。尤其是率先制定《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于2020年1月16日经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2020年2月1日起施行,成为全国首部省级层面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民营企业在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共同富裕的主引擎,是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最大优势。

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的浙江样本。一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关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要求,明确政府角色,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搞好“放管服”,当好“店小二”,以“亲”“清”为标尺,积极打造政商关系的浙江样本。2016年11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要求领导干部要当好亲商、安商、富商的“店小二”,对规范领导干部行为提出八个“严禁”,对规范非公经济人士行为提出五个“不”的要求,以此为界,泾渭分明,亲情清爽,交往自如,共同推动浙江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在2022年1月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上,省委又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全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健康生态,有效发挥“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平台作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保持民营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一是市场主体活跃。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863.7万户,民营主体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6.7%;每万人拥有市场主体1335户,平均每8个人就有一个人创业;新注册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94.1%。收入超千亿元的“航母企业”从2016年的4家增加到14家。同时,还有600多万浙商在省外、200多万浙商在海外。二是创新动力增强。目前,规上工业中有研发费用支出的民营企业占比超90%。全省共有149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470家“专精特新”企业,均居全国第一位。三是社会贡献提高。浙江民营经济历来有“六七八九”的说法,即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税收、80%以上的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民营企业在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共同富裕的主引擎,是浙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的最大优势。“2021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100强榜单”中,浙商企业占20席、居全国第一,充分展现了浙商的使命担当。四是企业竞争力提升。横向比,在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有96家企业上榜,连续23年居全国第一,且进入榜单前20的有5家,比2017年增加了3家。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浙江有8家企业上榜,比2020年增加了3家,其中有6家是民营企业,体现了较好的成长性。

猜你喜欢
浙商政商浙江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Mother
Task 2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政商亲清,行稳致远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崇“亲”尚“清”两相宜
用“亲”“清”开创政商关系新境界
马云为世界浙商大会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