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6-07 04:47郭艳丰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脑血管阿司匹林缺血性

郭艳丰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于神经内科疾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且发病及病情变化快,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在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仍可能出现后遗症影响预后,在传统的治疗中以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主,但缺乏结合疾病特点进行治疗[1]。在该疾病的治疗上,应当进行早期溶栓改善脑循环,并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预防并发症为主要方向。在传统治疗中阿司匹林或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为主要药物,但抗血小板效果较差[2]。他汀类药物则属于降脂药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应用广泛,但长期使用也会引起不良反应,特别是肠胃不适[3]。本文选取本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110 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 年1~12 月收治的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110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 例。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诊断标准,均经过颅脑CT 或者MRI 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无中途退出患者。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功能不足、恶性肿瘤、脑皮质病变、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其中,观察组男33 例,女22 例;年龄46~73 岁,平均年龄(66.7±7.1)岁。对照组男35 例,女20 例;年龄45~74 岁,平均年龄(65.4±6.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降低颅内压。

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哈尔滨天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514)及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18)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1 次/d,100 mg/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1 次/d,75 mg/次。

观察组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济南金达药化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155)治疗,1 次/d,20 mg/次。

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 个月,可结合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进行用药剂量的调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缺血性脑梗阻发生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SSS 评分、治疗前后血脂水平。采用Baethel 指数评价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越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采用SSS 量表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越好,具体评定内容包括眼球运动、语言意识、上下肢肌力、手肌力和步行能力等[4]。两组患者均于24 h 内进行CT检查,对比缺血性脑梗阻发生率。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减轻,SSS 评分升高>45%,且病残程度在1~3 级;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好转,SSS 评分升高≥17%,且病残程度维持在4~5 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维持且可能出现恶化趋势,SSS 评分升高幅度<17%,病残程度已经>5 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27 例,有效24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为92.7%(51/55);对照组显效20 例,有效22 例,无效13 例,总有效率为76.4%(42/5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P<0.05)。

2.2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SS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SS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S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SSS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SSS 评分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缺血性脑梗阻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缺血性脑梗阻发生率为3.6%(2/55),低于对照组的14.5%(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0,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mmol/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mmol/L)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由于动静脉闭塞则会引起脑组织缺氧,会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而血脂异常也会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因此应当重视血脂指标变化,促使闭塞血管再通,调节血脂水平[5]。在常规治疗中,阿司匹林肠溶片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脂水平上存在劣势,故而需要联合其他药物共同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

瑞舒伐他汀属于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其作用在于降低血脂水平,更好的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瑞舒伐他汀可以加快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并维持粥样斑块的稳定性,而阿司匹林肠溶片则可以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6]。也可以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患者的血管扩张,改善供血功能。阿司匹林属于常见的一类抗血小板药物,是常用的非甾体类消炎药,可以减少患者血栓素的含量,有助于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改善病情,降低死亡率[7]。结合相关研究结果,老年患者的机体功能逐步下降,在使用过程中阿司匹林本身对胃黏膜有一定的破坏[8],故而长期使用有胃肠道反应,并有学者提出患者有药物依赖性,导致阿司匹林的临床使用受到制约[9]。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则可以对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进行抑制。在联合多种药物下能够更好地提升溶栓效果,有助于防止血栓形成,促使闭塞的血管再通,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10]。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单独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血管再通力,可减少缺血性脑梗阻的发生。此外,有学者提出,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可预防血栓,防止相关疾病症状,而氯吡格雷药物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对患者的心功能产生强化效果,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具有治疗意义[11]。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氯吡格雷则对消化道内皮生长因子有抑制,可以修复胃黏膜,不会对患者的消化道产生较大的影响,故而用药安全性得到了保障。可见,在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效果显著,一方面可恢复患者的血脂指标,另一方面可改善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上述联合治疗方案,针对患者治疗改善具有重要价值,整体方案得到了认可[12]。

综上所述,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不仅可以调节血脂水平,还能够降低缺血性脑梗阻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并由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脑血管阿司匹林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