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红
阴道助产作为产科阴道分娩中的重要辅助手段,主要应用于第二产程中出现的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继发性宫缩乏力,或母体并发症如子痫前期、心脏病等状况,以协助产妇尽快娩出胎儿,从而结束阴道分娩[1]。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阴道助产方式为胎头吸引助产及产钳助产[2,3]。胎头吸引助产[4]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使用胎头吸引器固定胎头进行旋转及牵引操作;本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对产道造成的损伤较小;然而,在操作过程中负压吸引装置可能会导致胎儿的颅脑遭受损伤[5]。产钳助产的优势则主要体现在其具备较大牵引力,能够帮助产妇快速娩出胎头而提升助产成功率;不过,产钳也可能会造成软产道的损伤而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6,7]。本研究选取于2020 年7 月~2021 年7 月在本院行阴道助产的108 例产妇,分组对比胎头吸引助产和产钳助产的优点和缺点,为在临床应用中如何选取更好的助产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更大程度保障母婴安全。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 年7 月~2021 年7 月在本院行阴道助产的108 例产妇,根据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胎头吸引助产组和产钳助产组,各54 例。产钳助产组:年龄22~38 岁,平均年龄(29.4±3.1)岁;孕周36~41 周,平均孕周(39.5±1.3)周;初产妇40 例,经产妇14 例。胎头吸引助产组:年龄20~39 岁,平均年龄(30.2±3.5)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6±1.4)周;初产妇42 例,经产妇12 例。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产妇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孕周≥36 周;②单胎;③顶先露;④无头盆不称;⑤宫口开全,胎膜已破;⑥有需接受阴道助产的情况。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头盆不称者;②存在明确剖宫产指征者;③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沟通障碍,不能配合者。
1.3 方法
1.3.1 产钳助产组 使用传统simpson 产钳。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排空膀胱,检查宫口全开,无头盆不称,胎头的最低点位于S+2 cm 或以下,确认胎方位。根据会阴情况,必要时局部麻醉下行会阴侧切。双叶产钳钳叶涂抹石蜡油,在正确的位置放置左叶及右叶产钳,双叶产钳对合良好,检查确认产钳无钳夹到软产道组织。当产妇出现宫缩时,合拢钳柄,配合用力沿骨盆轴向下向外牵拉胎头,当胎头枕部处于耻骨联合下缘时,逐渐向上提起产钳并继续牵拉。当胎头双顶径部位娩出时,取出右叶产钳,之后取出左叶产钳。指导产妇用力,根据自然分娩机转娩出胎头,随之娩出胎肩及躯干。
1.3.2 胎头吸引助产组 使用Kiwi 胎头真空吸引器。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排空膀胱,检查宫口全开,无头盆不称,胎头的最低点位于S+2 cm 或以下,确认胎方位。根据会阴情况,必要时局部麻醉下行会阴侧切。检查胎头负压吸引装置是否能正常使用。找出胎头俯屈点(矢状缝上,距离后囟3 cm 处),一手将双侧小阴唇分开,另一手持吸引杯放置于胎头俯屈点,并使牵引导管线槽位于12 点方向,检查确认吸引器无夹带母体组织,左手固定吸引杯,右手握加压至450~600 mm Hg(1 mm Hg=0.133 kPa),再次检查无软组织受压。当产妇出现宫缩时,配合用力沿骨盆轴向下向外牵拉胎头,注意牵引方向与吸杯保持垂直,当胎头枕部处于耻骨联合下缘时,将吸引器逐渐向上牵引,当胎头双顶径部位娩出时,释放负压。指导产妇用力,根据自然分娩机转娩出胎头,随之娩出胎肩及躯干。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包括软产道裂伤(裂伤主要指会阴侧切延裂>2 cm或Ⅱ度裂伤以上)、出血量、助产成功。②对比两组新生儿情况,包括头皮血肿、颅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颜面损伤、头皮损伤。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对比 胎头吸引助产组软产道裂伤率低于产钳助产组,出血量少于产钳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助产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对比[n(%),]
表1 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对比[n(%),]
注:与产钳助产组对比,aP<0.05
2.2 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 胎头吸引助产组新生儿头皮血肿率高于产钳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颅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颜面损伤、头皮损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情况对比[n(%)]
由于中高位出口的阴道助产可能导致较严重的产道撕裂及胎儿损伤,这种难度较高的助产基本已经被剖宫产取代[8]。目前,阴道助产主要用于低位出口助产,其最常见的方式包括胎头吸引助产产钳助产[9,10]。对于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中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或其他妊娠合并症等情况,阴道助产可以缩短第二产程,尽快娩出胎儿,是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手段。但同时阴道助产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产道裂伤,新生儿头皮血肿、颅内出血、颜面损伤等[11,12]。如何选择合适的助产方式,减少母婴并发症,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产钳助产的牵引力较大,助产效果确切,成功率高,但需要明确查清胎方位,对于枕横位、枕后位可于助产前徒手将胎头旋转至枕前位以增加助产成功率;而对于持续性枕横位,因为双叶产钳难以闭合,不能以此方法助产。此外,助产过程中需将产钳置于正确位置,对操作者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胎头吸引助产组软产道裂伤率低于产钳助产组,出血量少于产钳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产钳放置于阴道内,占据骨盆两侧壁的空间,使得产道裂伤及侧切口延裂。
胎头吸引助产不会对产妇的骨盆侧壁空间位置产生较大的影响,避免产妇的产道遭受到严重的损伤[13],且可应用于枕横位及枕后位的产妇,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然而,对于胎头产瘤过大、早产儿来说,本方法并不适宜。在吸引产操作时,需正确选取俯屈点,牵引过程中左手按压吸杯,并保持牵引方向与吸杯垂直,均匀用力,减少脱杯情况,增加助产成功率。当吸引力较小时,牵引时间延长;当吸引力较大或用力不均时,极易出现滑脱,导致助产失败[14]。本研究结果显示,胎头吸引助产组新生儿头皮血肿率高于产钳助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是由于吸引器负压作用所致。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纳入研究的产妇助产成功率均高;颅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头皮损伤、颜面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胎头吸引组与产钳助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对产妇进行充分的产前分析,选取最佳的助产方式,是成功助产的关键。此外,本研究中有1 例原使用产钳助产的产妇在助产过程中已发生较严重裂伤,因裂伤程度无法评估、阴道出血量大,改用胎头吸引助产成功娩出胎儿;有2 例胎头吸引助产的产妇由于吸引器脱杯2 次导致助产失败,后改用产钳助产成功娩出胎儿。当助产过程出现无法预测的不良状况时,排除各种不利因素,顺利解决助产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也体现了做好应急预案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胎头吸引助产和产钳助产在阴道助产中各有优势;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两种助产方式还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以及医生对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选择合适的助产方式,提升产妇的阴道分娩率,降低不良结局发生率,最大程度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