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俊秀
摘要:“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除了需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之外,还应协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强作业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替代简单、重复、机械的作业,进而顺利实现减量不减质的目标.这便需要各个学科的教师在布置家庭作业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层面,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兴趣爱好,不断创新作业形式与内容,实现家庭作业减量不减质.基于此,对初中数学作业减负策略:抓分层,依序落实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作业减负;分层
引言
长期以来,大部分数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设置作业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和检查,而是要求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完成数量相同、难度统一的作业。题型主要以计算题和解答题为主,其条件和结论大多是单一的、不变的,缺少开放性、探究性的试题,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缺乏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现阶段的作业设计,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也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不符合现阶段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谈不上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更谈不上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数学作业能够延续并补充数学课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做作业独立解决学习任务,这是数学课后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布置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巩固课堂所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发散思维。学生完成作业后交给教师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度以及学习的情况,根据学生在作业中的弱点部分在后续的课堂上加大复习力度,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初中数学作业与小学不同,小学阶段的数学问题符合低年龄儿童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单向的思考过程,答案具有唯一性。而初中数学的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答方式且难易不同,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可以掌握的方法。而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下,教师布置作业往往采用统一的方式,学习基础不同的学生做同样难度的题目,不利于学困生掌握知识点,也不利于学优生拓展思维,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分层教学下的作业布置突破了这样的困境,更加注重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并且重视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对数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对于一些非智力因素也能够做到相应的启发。
二、初中数学作业减负策略
(一)分层设计作业,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初中数学的大多数概念都比较抽象,而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良莠不齐,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难以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基于此,教师可以分层设计作业,注重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建立数感。数学符号意识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表达式,分清各种运算及运算之间的层级关系,从而准确地进行数学计算。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认知水平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分层设计作业,让学生在理解有关概念的基础上,准确掌握运算法则,熟练运用运算方法,遵循運算步骤,有效解决运算问题,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因此,在设计关于运算内容的作业时,以基本概念、性质、基本运算法则、公式、直接利用公式计算或化简等内容为基础作业;以熟练应用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法则为提高作业;以能够熟练应用基本概念、基本运算法则解决综合性问题为拓展、探究作业。
(二)设计探究性作业,落实减压减负
数学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所以教师应设计一些探究性较强的作业形式,鼓励学生仔细地去研究作业,引导他们对数学的抽象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更好地去理解数学知识点,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探究型作业的设计需要教师紧密地联系知识点,能够利用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去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问题,例如推理、推导等形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三)个性化作业设计
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个性,所以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大脑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知识产生差异性和层次化的局面.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考虑.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要以此为依据进行作业难易度设计.这种作业设计方法不但能够帮助全班同学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减少对作业的抗拒和排斥心理.初中生思维非常活跃,但是感情却异常敏感.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据知识较为枯燥死板,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们中并没有得到高度认可和接受.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要求,个性化地进行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具体而言,应立足于学生所处的层次及差异性,进行相应作业的布置,如此一来则能避免基础弱的同学难完成,跟不上进度,或是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四)将学生分层
学生的分层管理是作业分层的前提,一般来说,教师要先行考查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特点,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再进行分组。例如,教师可以在新学期开始时举行一次摸底测验,掌握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后,将其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其中不同层次多占的比例也不同,优秀生和学困生的比例要相对较小,中等生所占比例较大,可以将其设置为30%、50%、20%的标准,这样的分组相对比较稳定。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再次举行测验,重新根据成绩和能力进行排名,最终还是形成3∶5∶2结构,通过这样的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竞争意识。学生的分层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方针,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记录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期调整以确保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在课堂上,教师也应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层次上进步,积极体验不同层次的作业,以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重视,全面考虑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合理地进行学生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及作业评价分层。作业分层设计的方式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作业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耿春萍.分层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20,13(29):28-29.
[2]牛永霞.作业分层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试题与研究,2020(24):85.
[3]李柳花.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7):167.5EE79A92-F3C3-4D55-ACD3-F87D38C9D1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