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图导学模式的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2022-06-07 00:46袁强华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33期
关键词:读图导学教学模式

袁强华

摘要:“以图导学”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运用图像指导学生学习,将知识与图像有机融合,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知识,降低理解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地理学科中,地图是其基础与核心,大多数地理知识都体现在地图上,因此良好的读图能力对学习地理而言至关重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地理内容,提升地理学科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地图导学模式;初中地理;教学研究;

引言

初中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这是因为地图中不仅标记了事物的分布情况,同时还将其直观地展现出来,而这一信息载体也被看作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尽可能提高其地图技能并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相关的地理基础知识,以此作为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并提高地理学习效果的前提,充分发挥地图的自身优势并实现对学生空间想象等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培养,为此教师应当结合学情及教材内容来探究其有效培养的策略。

一、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特征分析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运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主要特征体现为以下三点:一是极强的适用性,初中地理学科涉及大量的地图内容,大部分地理知识都需要借助地图完成学习;二是综合性显著,这种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读图、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巩固地理基础知识与提升解题技能,全面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三是较强的开放性,教师在运用此种教学模式时,不仅可以运用教材上的地图以及地理图片,还可以运用地图册与互联网上的地图和地理图片,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多媒体与互联网的优势,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地理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地图导学模式的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利用地图辅助教学功能,强化学生对图例的记忆

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地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深化学生地理知识理解和掌握能力、推动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意义重大。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地图的辅助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读图,在已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水平。通过直观化、形象化教学,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在头脑中构建出一整套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准确、清晰、客观地掌握地理特殊符号。比如:教师在教授《“东风明珠”——香港和澳门》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借助地理导学案,为学生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帮助他们自主读图,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港澳地图和附近海洋的情况,对港澳地图和珠江三角洲的详细范围有正确的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互相沟通,分享自己在读图过程中的收获、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组内成员的合作下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各种渠道和方式,收集整理港澳地图的资源信息,比如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等热点事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他们与其他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另外,教师要在活动开展时仔细观察学生是否拥有足够的读图积极性,通过使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各种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读图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强化学生绘图训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

理论教学应当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应以地图为信息载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以指图回答为基础方法,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地理基础知识,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地图的绘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内化及应用,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有效解决问题,还可以采用多图并用的方式来加强训练及科学指导,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地图内容并进行思维拓展。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一课为例,教师应当采用绘图训练与地图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首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帮助学生了解主要的氣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知识来解决综合性问题。教师可以提前在黑板上画出世界轮廓图并开展课上活动,引导学生把写有气候类型的纸板贴在适当的位置上,提出一系列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如“世界上有哪些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及寒带各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及“各气候有什么不同?”等,完善课堂小环节,带领学生总结知识规律并进行纠错与指导,以此巩固课上教学内容并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发挥地图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上的教育职能。

(三)根据地图分析,引发独立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运用“以图导学”教学模式,还需要根据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例如,粤教版的《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之“自然环境”一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亚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指导由于纬度、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基于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打好铺垫,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上的亚洲的地形图,以及熟悉亚洲大陆沿北纬30°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以此提出问题:亚洲的地形具有什么特点?这种地形特点对于河流发育和气候会有怎样的影响?为帮助学生思考与解答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沿着亚洲大陆北纬30°一线具有代表性的景观图,比如上海市、长江三峡、成都市、青藏高原河谷及拉萨市、新德里、德黑兰、科威特港口、沙特阿拉伯沙漠等,展示它们的气温与降水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同一纬度上自然景观与气候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在让学生试着思考后,可以指导学生以亚欧大陆东段为例思考。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结合同一纬度位置地形影响气候的内容讲解,融入一点高中自然地理中气压带与风带的相关知识,从而作出更加合理的解释,从而更好地导入教学。为帮助学生理解,还可以播放“星球研究所”做的科普视频,从而直观地理解景观与气候的差异。

结束语

提高初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去探讨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引发学生读图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主动探索更多的知识。教师应在加大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赵晓东.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05).

[2]李鑫.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1).

[3]杨宁.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中),2017(05).

猜你喜欢
读图导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我是小导游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