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姑力?木合白提
摘要: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当中,高中阶段的思政课程大纲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地了解和学习新理念、新观点,自然在教学中就需要构建一个符合“全面依法治国”践行的课堂模式。从课上到课下、从必修课程到选修课程,都需要综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回馈政治教学的课标理念,培养优秀人才。在本文当中,将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理念在高中阶段的政治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构建策略展开阐述,证明其对于学生法治理念的培养的价值。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思想;高中政治;课堂构建
正所谓“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自从我党的十八大之后,多年以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共产党就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大势,定位国家发展的历史方向,结合现实国情,探索提升国家治理综合水平的新道路,将“全面依法治国”融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当中,为实现百年发展目标、构建伟大中国梦、推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科学引导。
一、“全面依法治国”践行课标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下文以新课标代称),高中阶段的思政课程需要做到下述几个方面: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习总书记作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四个全面”相关理论体系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教育学界以及政治学界所关注的重点课题,这并非没有原因,尤其是其中的“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理念,也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到当下的情况所积累的大量成功经验和教训的整合成果,这对“全面小康”和“全面深化改革”都有比较关键的保障性作用。也正因如此,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更加需要与时俱进地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理念体系,贯彻新课标的相关理念,在实际中,教师需要坚持“依法施教”,作为新时期的教师,需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教导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理念,意识到法治的重要作用。
二、“全面依法治国”课堂内外教学
在高中教学中推行法制教育,最理想的就是“课堂+课下”的復合型课堂,即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加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讲解,并引导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实践的方式去了解和感悟“全面依法治国”理念。
(一)课内教学
“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体系除了是我国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程体现与时俱进理念的关键表现,而且也是高中思政课程的关键教育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在新课标的理念中提出,思政课程“政治生活”这一单元当中,要求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了解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要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理念以及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全面了解我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坚持依法行使自身权利、履行自身义务,并主动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的意义、途径和方式。整体而言,思政课堂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阵地,自然需要立足教材、立足课堂,完成职责。
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重点思考本单元的课程标准、当前中国政策的发展现实上的关联,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完成纵向的论述。比方说,引入中央领导小组针对反腐败的工作现状,其主要体现出我国各级部门、机关单位在党中央的指挥下齐抓共管、协调一致地促成各项工作改革创新政策,尤其是一些法律法规的出台,都证实了课本教材当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根本保证”的相关说明;也只有这样才证明了“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中央领导人民去治理国家的方略之一,否则,人民群众无法发挥出自身合法权利的作用,也无法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核心意义。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选修教材利用起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例如《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就可以配合课后实践活动“全面依法治国”的法制意识培养。首先,引导学生理解“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形成宪法至上的观念;其次,理解执法为民的基本理念,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群众的宪法原则;最后,法律对于公平正义的有效保障,避免不公正待遇、超越法律的特权。
(二)课后教学
在高中政治学科的新课标当中明确提出,需要引领学生认知、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这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带领学生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环境以及社会文化情况等角度感悟价值应用的意义和方式,并从中获得理性的思考结果;充分重视思政课程的实施实践性以及开放特征。由此可见,单一地在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课内转移到课外,将课堂内容带进社会、带进生活,这也是思政课堂知识的活用途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参考目前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等行业的发展实际,以及各个行业中的法治成果,帮助学生实践“全面依法治国”的全面、必然性特征。
例如,以政治角度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基层感悟中国基层的选举活动,了解过往存在的“贿赂选票”等问题,是否借助国家的法律监管得以约束,感受“全面依法治国”在基层的体现;再以经济角度为例,可以以每年“315晚会”的报道和资料片为例,感受假冒伪劣产品、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危害,思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现实意义,学生们在课后观看晚会录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地采访,亲自去参与到“全面依法治国”的成果中,深刻感受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结语:
综上,践行这样的教学策略之后,势必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课堂效果,除了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积极性,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及教师主导性身份之外,还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学过程的空洞乏味特征改良到一个比较灵活、生动的状态下,借助诱导、启发和点拨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令学生得以在自我感悟当中理解深刻的道理,起到法制教育的最终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苏红,姚献丽."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1(09):5.
[2]唐大平.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探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2):2.
[3]伍广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聚焦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J].广东教育:高中版,2021(01):7.
[4]石永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策略——以高中政治教学为例[J].新一代:理论版,2020(24):1.099E3AE9-4E38-4542-874E-68D03AF154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