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务华
【摘要】人们对于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解,一般认为,教学行为就是指教师“教”的行为与学生“学”的行为。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评价,则一般以教师的“教”的行为为主体。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所述:“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深入分析这些表现及其影响因素,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文以新会一中教育集团青年教师苏祖荣的优质课《关雎》为例,从教学设计、语言教态、量化评价三方面简述新课标背景下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评价。
【关键词】中学语文;新课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评价
一、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梯度明显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诗,而《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意蕴深刻,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教师选取《关雎》作为公开课的课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程育人”“以文化人”的目标,能促进学生的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关雎》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梯度明显,符合初二学生的特征,注重学习任务群的规划与安排,突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
1.基础型学习任务群,重在积累语言,掌握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感,感受汉字的内涵,奠定语文的基础。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发现、感受语言的魅力,特别是掌握《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探究其语言文字的运用规律,提升自身的中华文化修养。
2.发展型学习任务群,重在通过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字与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审美体验,欣赏、评价语文文字,提高审美品味,培养其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操。
通过“知手法”“析情韵”两个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了解《诗经》中“赋比兴”的创作手法,明确诗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诗中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与运用的能力。
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重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交流研讨文本,积累阅读经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整体的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
通过知识迁移,联系《诗经》的相关知识,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其鉴赏的能力,并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
《关雎》能按照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从语言文字的积累到阅读交流,最后到拓展提升,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渗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学的功能性促进实效性,以其带来教与学的“双赢”局面。
二、议语言教态:娓娓动听,沁人心扉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授课过程的直接体现,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行为,它决定着教学效果的成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说,教学语言是教师应具备的最根本的素养。一般来说,可以分为陈述性、提问性、引导性、激励性四种基本类型。
《关雎》一课,苏老师语言平实,以鼓励为主,对学生的答案总以“很好”“不错”等来开头点评,减少学生因为回答问题不正确而导致的心理压力;并善于用追问性、引导性的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发言,引导师生对话,诱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特别是最后的课堂总结,娓娓动听,让学生对懵懂的爱情观有质的认识:美好的爱情应是互相欣赏,互相成就,成为更好的自己。
除了口语表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体态语是重要的辅助形式,不仅可以强化言语表达,扩大信息量,还有暗示作用,有利于课堂教学管理,也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苏老师的体态语非常出色,他儒雅的举止,亲切的笑容,举手投足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语言教态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它们。在教学中,用引导、提问和鼓励的语言及和蔼可亲的教态,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从而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三、论量化评价:与时俱进,科学合理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树立‘教一学一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教师在课堂管理上,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观察、诊断学生的学习状态,督促其完成“学习”的任务,最后通过《评价量表》,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成功。
《关雎》这节课,苏老师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对“教学评”一体化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反观自我的意识。教师提前设计了两个《评价量表》:初步自评预习效果、以诗育人再评价。学生按照评价标准,从五星到一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效果。
1.初步自评预习效果
2.以诗育人再评价
纵观上表,发现两个表格的内容是一样的,都从字音、内容、手法、情感四个层面来展开学习评价。苏老师的设计,明显就是重视学生“学前”与“学后”的收获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才是评价的主体,引发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该量表不仅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定目标,也有利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判断的标准,反思自己的预习与听课情况。可以说,这个评价量表在完善教学过程,及时分析、诊断教学效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供了有价值的反馈意见。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延伸手段,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苏祖荣教师《关雎》一课,在新会一中教育集团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中喜获一等獎,实至名归。观摩学习之后的探索点评,有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逯新英.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评《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J].教育评论,2017(8):168.
责任编辑 温铁雄C403D9D1-67BC-4F41-B331-570E18E3DC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