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儿子3岁后,开始对他的身体发生兴趣,有时问他是怎么来的。最初,我颇感尴尬,顾左右而言他。但后来我想,孩子长大后终归要了解这些知识的,躲避不如面对。
请问,与孩子谈性,我要注意什么?
查女士
答:与孩子談性,家长要注意四点。
1.不要等孩子发问了才谈
全家一起看电视,当屏幕上出现亲热镜头时,很多家长会不自觉地紧张起来,生怕这会儿孩子发问。如果孩子不发问,而亲热镜头也过去了,家长往往暗自松口气。
其实,完全没必要这样。与孩子谈性,不要等他发问了才谈。家长应充分利用身边、社会上发生的事或电视剧情节等,主动提出性问题,让孩子知道这类问题可以和家长讨论并得到答案。这样,孩子既能获得科学的性知识,又避免从其他途径获得乱七八糟的东西。
2.态度要大方
跟孩子谈性,很多家长会不好意思,解释起来遮遮掩掩、语焉不详。其实,孩子很单纯,好奇罢了。家长不要以成人心态揣摩孩子,认为孩子动机不纯或有道德问题。如果家长以责备的态度、冷淡的口吻跟孩子谈,很可能会让孩子对性产生误解,影响其心理健康。
跟孩子谈性时,家长要摆正心态,落落大方。这是每个孩子迟早要知道的事,不用藏着掖着。家长的态度越坦然,孩子对所谈的问题就越容易有正确的认识。
当然,家长应先了解、学习科学的性知识。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孩子谈论时才会更轻松、更自信。
3.直来直去胜过转弯抹角
“我是怎么来的”是很多孩子好奇的问题,有些家长以“你是在垃圾堆里捡的”来搪塞,或者含糊地回答“你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让孩子听得一头雾水。
与其转弯抹角,不如直接跟孩子讲讲生育的原理——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就有了你。如果孩子不理解什么是精子、卵子,家长可以找些图片给他看,然后跟他解释精子和卵子是怎么相遇的,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长大的。
性知识,如果真把它当成知识看待,那它既不难懂也不难教。更重要的是,你的坦然会让孩子知道,学习性知识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
4.教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猥亵幼童的事情,我们时有耳闻。家长要及时给孩子普及性知识,教给他身体各部位特别是隐私部位的正确名称。这有利于家长与孩子准确交流性知识,如向孩子解释什么是性侵,并加以防范。
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建立关于身体的保护原则: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任何人都无权看或摸你的隐私部位。
同时告诉孩子,在保护自己隐私的同时尊重他人隐私。
对熊孩子不妨“以强制强”
问:我儿子十分好动,去别人家做客,上蹿下跳,总是弄坏人家的东西,可谓劣迹斑斑。
请问,我该怎么驯服这个熊孩子?
王先生
答:想制服熊孩子,不妨“以强制强”。
1.跟他“掰手腕”
熊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为满足自己的欲望、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顾他人感受,特别是男孩子更是充满破坏欲。家长想制住他,不妨用男人的方式征服他。比如,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你提出和他“掰手腕”,他若赢了就答应他。熊孩子对大道理不感兴趣,说教更是毫无用处,但力量的征服能满足他挑战权威的心理,还能让他感到自己正在以大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输了也心服口服。
2.出难题考考他
熊孩子看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往往会不分场合胡乱发问。比如,他会跑到正在亲吻的情侣面前大声问:“你们在做什么?”如果你想堵住他的嘴,可以主动出击,问他一些有难度的问题。熊孩子通常有很强的征服欲,会对难题苦苦思索,让你获得片刻安宁。但不久,他就会嚷嚷不懂,要你跟他讲。这时,你可以趁机跟他讲解知识点,将其破坏欲转化为求知欲,激发他去发现、探索身边事物,而不是将精力放在调皮捣蛋上。
3.让他帮你的忙
熊孩子精力旺盛,如果家长好好引导,将其注意力转移到更有用的事情上,对双方来说,都有好处。所以要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让他有事可做,不妨巧用激将法。比如称赞他:“上次你给客人倒茶,客人说你倒的茶可香了。”然后顺势叫他帮你倒茶。这样,孩子不仅不“熊”,还能帮你做家务。当他有良好表现时,千万记得称赞他。你的赞赏能让他做事更有动力,而他也会从你的态度中渐渐懂得什么行为招人喜欢、什么行为招人讨厌,并尽量抑制自己胡作非为。
4.做他的好朋友
孩子之所以“熊”,也有可能是想得到家长的关注。家长不妨先了解孩子调皮的原因,然后适时引导。如果你能让孩子由衷地服气,那他就会愿意听你的话。比如搭积木,他没搭出个样儿来,却跑去捣乱别人搭积木。这时你主动过来教他搭积木,陪他一起玩。在你的帮助下,他搭了好几个好看的模型,深感自豪,不停地向同伴炫耀。
当你成功激起他的兴趣,让他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专注在某件事情上时,他就无暇捣乱他人了。
亲子教育都有哪些“坑”
问:有了孩子之后,我升级成了家长。但对如何做家长,我一无所知。请问,亲子教育都有哪些要避开的“坑”?
韩女士
答:一、过度照顾
现在,许多孩子因为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失去学习的机会。比如,被喂食到两三岁甚至更大,小手拿汤匙、筷子的机会很少,手部肌肉得不到锻炼,上学后握笔写字都有困难。
二、说教太多,身教太少
要求孩子看书,自己却在追电视剧;要求孩子有礼貌,自己却脏话不断。家长言行不一,会失去孩子的尊敬。家长如果想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就要陪着他阅读。如果希望孩子有礼貌,就表现出你对他人的礼貌。
三、只关心学业,不关心其他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取得好成绩、拿到高学历又如何,走上社会才是竞争的开始。所以,要想孩子获得成功,除分数、学历外,家长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在品德和身心健康。
四、用“买”来满足孩子
如今似乎进入了消费社会,只要掏钱就能买到各种东西。孩子拥有的东西不断增加,却并没有更加快乐。很多家长因为忙,无暇陪伴孩子,便用“买买买”来弥补。而孩子除了得到买来的东西外,在情感上更加失落。
五、完美主义
研究表明,孩子有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家长,家长的高要求高期望让孩子感到窒息。所以家长对孩子要抱合理期望,有时退一步,真的会海阔天空。给他一条退路,其实是放他一条生路。
六、害怕输在起跑线上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孩子被迫提前结束童年,可是当身心还没发展到可学习某些知识、技能时,提前起跑不仅没有好的效果,还会伤害身心健康。
七、负面评价太多
“不要这样!”“你总是不听话!”类似负面的话,如果家长说得太多,容易激起孩子的防卫心理,让他一见你就紧张、害怕,甚至产生敌意。
家长要记住:负面评价会压抑孩子的天赋,只有正面的欣赏和鼓励,才会让他有更好的表现。
【编辑:杨子】4BBAF2C7-A7D3-4A74-8339-C03C45B194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