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迁就“面”

2022-06-07 13:04马红瑞
现代家长 2022年5期
关键词:米面白面面食

马红瑞

过去我们农村姑娘出嫁,第二天回门,娘家父母必备一碗米一碗面,给新人带回婆家。这是流传下来的风俗,叫作“米面夫妻”,白米白面,贫也罢富也罢,都要白头到老。我的爷爷奶奶就是这样一对米面夫妻,俩人一辈子没有红过脸,完全是因为“米”迁就了“面”,让“面”唱了主角戏。

小脚奶奶嫁给爷爷时才19岁。奶奶在家纺棉织布,爷爷跟别人到山西做买卖,一年有半年的时间不在家。奶奶缝缝补补、洗洗涮涮,把五个孩子一手带大。爺爷只在农忙季节干屋外地里的活儿,家里的活儿从来不沾手,即使天要下雨,院子里晒着棉花秆儿,他也不知道往屋里拿,平时更是不会给灶膛添一把柴。

奶奶从来不埋怨爷爷,谁要是看不惯说点什么,奶奶总是说,一大家子十来张嘴,全指望他一个人,那可不是说话哩。奶奶总是说,出门在外不饥就寒,从来都是心疼爷爷在外不容易,把细米白面给爷爷吃,给老人吃,自己和小辈儿吃糠咽菜。爷爷在山西那些年,吃惯了面食,加上饥一顿饱一顿的,落下了胃病,不敢吃酸性食物。奶奶做饭就犯难了,顿顿给爷爷开小灶。当时白面少得可怜,和面还不够粘锅的,没办法,奶奶就在碗里和面,把核桃大一个面疙瘩,擀得飞薄飞薄的。面煮好后,用筷子在油瓶里点一下,再在爷爷碗里涮涮,把我五叔眼馋得直哭。后来一到吃饭时间,奶奶就把孩子们往偏屋撵,不让他们打扰爷爷吃饭。

生活好起来后,爷爷不再去山西了,孩子们也都长大了,在外的在外,分开的另住。爷爷奶奶老两口成了真正的“米面夫妻”,爷爷照例吃面食,奶奶仍然是南方口味,吃大米。一日三餐,奶奶还是和核桃那么大一疙瘩面,把面擀得飞薄飞薄的,给爷爷煮上一碗,卧个鸡蛋,倒进香油,撒上葱花芫荽,能香三里地。偶尔,她用腌胡萝卜的汁水和面,给爷爷做一碗“红面条”。奶奶会说,老头子啊,日子红火了,多吃点啊,胡萝卜是小人参,吃吃长寿,能活一百岁。爷爷挑起红面条,呼噜呼噜吃得欢。说起来也真怪,爷爷从小不吃胡萝卜,脾气火爆不听劝,三奶奶说,谁知老年光景了,被你奶奶调教得跟个顺毛驴似的。奶奶煮大米,控水,蒸米,自己吃米饭。两个人,两样饭,奶奶做得安静,不厌其烦。

有时候我说,奶奶跟着爷爷没享福,不值。奶奶眼一瞪:怎么不值?没下过地,没晒过毒太阳,细米白面吃着,有啥不知足!我说爷爷没帮你添过一把柴,爷爷光享清福。奶奶叹口气说,村里上了年纪的都是老婆婆,没有几个老头子能活大岁数,男人辛苦,寿限短,应该享点儿福。奶奶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里流露着少女的纯真。

奶奶给爷爷做面食,偶尔也给自己做米面馒头,捏些小造型,或是塞个红枣、卷块柿饼。看爷爷吃得酣畅,奶奶扭动着老腰,小脚颤颤的像生了风。

我成家立业后才真正明白:奶奶迁就爷爷一辈子,是“大米”迁就了“白面”,是疼爱,是敬重;是女人该有女人的德行,男人该有男人的担当,是性别差异在家庭里的角色分配,是界限感的无声表达。

(本文获第三届“血脉传承——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活动一等奖)

【编辑:杨子】9FBDB9B9-6593-4BB5-99E6-9D91AE8782A0

猜你喜欢
米面白面面食
“古币”会挖沙
志愿者
Do You Know?
冯唐
粮食
年糕
胡须
把“愤怒小鸟”做进早餐里
脑筋急转弯
白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