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英 翟迪
王永生,男,1963年2月出生,吉林人,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政协十三届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历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北京印刷学院校长。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铁道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获得200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记者:王校长,最近一次博士学位授权审核中,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唯一一所获批可开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请您谈谈获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对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建设发展的意义?
王永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了学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的夙愿,使学校的发展跃升到了一个更高平台。既是对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目标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学校长期以来办学成绩的充分肯定。标志着学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办学层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谋划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信心和力量。这是学校干部师生凝心聚力、奋力拼搏的成绩,更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精心指导、全力推进的结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从1981年招收4名研究生开始,到现在每年招生数量1,000多人,研究生培养规模逐年扩大、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从仅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到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从学科基础整体实力较弱、布局分散、特色不够鲜明,到服务国家和北京市战略发展需求,这些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顺应科技产业革命新趋势,坚定不移地强化信息特色、军工特色、行业特色,走出了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记者:学科建设、内涵发展是系统工程,需要长远谋划、久久为功。这些年学校申博和学科建设的总体情况和思路是什么?
王永生:2016年,学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绩并不理想,“十三五”初期,综合分析全国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反映出的问题,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围绕优势和特色学科,确定人才引进和培育方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合理布局人才梯队结构。2017年,立足于推动解决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战略转型发展,学校召开了以“融合学科资源 凝练信息特色 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主题的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凝聚学科发展共识,结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工作的新要求,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2019年,学校再次召开以申博和迎接第五轮学科评估为重点的学科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任务、明确目标,以“申博迎评”为契机,强特色、深内涵、促融合,构筑高水平学科体系,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在这个思路指引下: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科建设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围绕博士点建设出台了2018年—2020年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按照“学科群”专项、“信息+”专项和常规项目三个类别推进学科分类建设,确立了3个学科群带4个冲博学科的优先发展格局。二是进一步强化学科龙头地位。以学科为龙头,加大投入,强化支撑,持续完善构建有效支撑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体系,统领学校的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三是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紧扣北京“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融合凝练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控制”“高精尖仪器与智能制造”“大数据下循环经济与知识管理”三个信息特色突出的学科群,不断推动传统学科与信息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说“十三五”期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在人才队伍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布局、特色、积累契合了当下国家和北京市战略发展需求,顺应了科技产业革命的新趋势。大量优秀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人才培养成果直接应用到中华民族复兴主战场,为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首都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强军壮大国防力量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都为获批博士授予单位推动学校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始终相生相融。高校要在新发展格局中有立足之地,必须紧跟国家步伐,紧扣产业发展主题,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和技术成果。请谈谈近年来信息科大以学科引领人才培养的做法和成效?
王永生:当前,我国正紧抓科技产业革命机遇,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在构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北京市坚持“五子”联动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层面,国家和首都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紧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落实。作为首都高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准确把握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学科为引领,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以办学特色为引领,加强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在特色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制定了学校《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能力的指导意见(2020—2025)》《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关于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2021—2025)》《分类发展专项规划》,统筹设计各项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积极推动办学特色向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科学研究等多方面渗透与融合,力促所有学科、所有专业、所有課程、所有教学实践环节都围绕办学特色梳理思路、开展工作。持续将学校的信息特色、军工特色、行业特色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二是加强学科与专业联动,推动专业供给侧改革。发挥好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关键支撑和方向引领作用,聚焦首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高精尖产业需求,全面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设立了机器人工程、智能感知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智能制造工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以信息特色为引领布局新工科、新文科等战略新兴专业和交叉复合专业,着力解决专业建设中的引领、支撑、融合、脱节问题。当前,学校有39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信息相关专业占比近60%。三是强化科教融合,促进科研体系与人才培养深度互动。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从特色优势科研方向出发,引导研究生和本科生积极参与大项目、大团队,把科研活动转化为育人过程,把科研成果转化为育人资源,把科研平台变为育人平台,为学生独创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深厚土壤。2019年,设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以来,学校连续三年获奖数量排名第一。“艾思智能扫描机器人”创业团队获得了数额高达两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学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高校前40名。要强调的是,“十四五”时期,我们要坚决做强以计算机、通信等为代表的信息类学科,为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A969713E-28B4-4C01-9BB8-E008144CB8AE
记者: “十三五”期间,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举全校之力创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的改革与实践在学校发展史上的确是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作为亲历者和主要推动者,您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是什么?
王永生:对于我来说,“十三五”至今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在这段岁月里,我和所有教育战线的同仁们一起经历了学习貫彻党的十九大、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一起经历了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一起经历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这些都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结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十三五”期间的建设发展,我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是,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一所合并院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始终面临着办学校区分散,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等问题和瓶颈。为此,历届党委领导班子以问题为导向,凝心聚力、持之以恒,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十三五”期间,本届学校党委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主体作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定了“五个环境建设”的发展战略,同时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确定以信息特色为主线,贯穿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国防军工、人文社科等学科领域的特色发展思路。发挥党在推进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强化学科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形成了学校统筹、学科牵引与院系配合的“申博迎评”工作格局,聚全校之力、举全校之智,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科研工作、内部治理、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与办学活力,持续推进内涵式发展。与此同时,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持续健全内部治理体系,为推进学校建设发展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与和谐安定的氛围,为创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中华民族向来重视历史,并善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智慧。2022年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办学85周年的关键时刻,请谈谈85年的办学历史对学校今天办学成绩的影响?
王永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信息科大缘起于1937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和1946年的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8年开始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21年正式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在85年的办学历史中,几经合并调整甚至西迁,但迭逢艰难从未却步,历经险阻始终向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80余年建设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坚守教育报国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历史。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获批凝聚了学校历届领导和几代信息科大人的心血和智慧,离不开数十年砥砺前行中的积累与沉淀。时光往前追溯40余年,历届信息科大的领导和师生在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制度建设以及研究生教育规律探索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建设性工作,这些都为创建博士授予单位积淀了丰富的学科建设管理、研究生培养经验。时光往前追溯70余年,历届信息科大的领导和师生在艰苦的条件下秉承工业报国情怀,艰苦创业,砥砺奋进,创造和见证了共和国机械工业、国防军工、计算机科学起步、发展、壮大的历程,为创建博士授予单位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优异的学术传统、扎实的学科基础。时光往前追溯80余年,民族危难、实业衰竭之际,信息科大的先行者们,高举实业救国旗帜,举实业、办教育,将“胸怀国家、矢志育人、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基因注入精神血脉,为创建博士单位提供了不忘初心、不计私利、迎难而上的强大精神动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会从80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汲取智慧和经验,积蓄更为磅礴的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传承信息科大工业报国的情怀、爱国奉献的精神,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激流中乘风破浪、开拓前行,为国家和首都的战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苑聪雯]A969713E-28B4-4C01-9BB8-E008144CB8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