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勇
摘 要 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开展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体育健康知识,提高学生运动积极性,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APP在现代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产生,其依托于当代互联网技术,主要特点是对使用者运动数据进行追踪,具有督促学生参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效果,推动学生综合发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对社会生活的适应水平,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智能运动APP 天天跳绳 核心素养
智能运动APP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本文以“天天跳绳APP”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智能运动APP在小学中的普及情况,分析其在学生体质增强、运动习惯养成和体育锻炼次数方面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增加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积极性,锻炼小学生的身体体质,让学生能够通过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进而能够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增加体育核心素养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够进一步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研究目的
天天跳绳APP产生时间较短,但是结合互联网平台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现如今其拥有了非常大的用户集群,该APP需要把小学生作為目标群体,培养小学生的体育素养,帮助小学生养成运动习惯。该APP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具备追踪运动数据的功能。除此以外,还具有运动交友、共享数据、推广运动经验等多种功能。据统计,小学生在使用该APP的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三项功能分别是运动计划、好友排名以及卡路里消耗记录。这些功能的充分发挥能从各个方面锻炼小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进一步激发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发展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对象
本篇文章把在课外体育锻炼中应用天天跳绳APP的小学生群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实践研究的方式展开探索。从中挑选56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平均分成两组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共56人。
三、研究方法
实验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都需要完成体育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开展为期半年的实验。在整个实验当中用天天跳绳APP记录实验组小学生的运动情况,在后期对实验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整理。
四、结果与分析
本篇论文从显性和隐性影响两个角度研究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时使用天天跳绳APP的效果,对于显性影响来说,把体质和心肺功能作为切入点;隐性影响方面从体育锻炼频率、态度、价值观进行探讨,分析天天跳绳APP对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产生的变化。
(一)对小学生体质的影响
对学生开展体质测试,主要测试六个项目。比较实验前后学生体质数据的差异,得出结果。由调查可知,对照组学生身高变化不大,但体重值有增加的趋势。肺活量基本无变化,50米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略有增加,说明速度、协调、方面明显增强。实验组学生的身高普遍增加,但是对于体重来说,原先基数比较大的学生的体重出现了持续降低的趋势,表明应用该APP可以帮助学生减肥。另外,肺活量、50米短跑、一分钟仰卧起坐和一分钟跳绳均有所增强。实践表明,长期依托“天天跳绳APP”开展体育课外锻炼可以提高学生速度、灵敏、协调、力量等素质,有效促进学生心肺功能。
(二)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频率的变化
在衡量参与体育运动时可以把锻炼频率当成参考指标,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实际会对体育锻炼效果造成明显影响,也可以作为评估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依据。根据实验数据发现,在使用该APP之前每周参与体育锻炼次数在两次之内的人群占总体的64.29%,使用该APP之后减少到14.29%;使用该项APP之前每周锻炼频率在三次以上的人群占总体的35.70%,而使用天天跳绳APP后占85.71%。由此发现,使用该APP之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明显增强,每周与频率在两次之内的学生群体占总体的比例大幅下降,体育运动频率在三次以上的学生占比大大增加。由此发现,使用该APP之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明显增强,每周锻炼频率在两次之内的学生群体占总体的比例大幅下降,参加体育频率在三次以上的学生比重大幅提升,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三)小学生体育态度的变化
态度是人们融合之后对事物的一种看法。对此,学者刘一民在研究天天跳绳APP和小学生体育态度之间的关系是把三个指标作为切入点。
结合上表数据可以了解到,有30.36%的学生在应用该APP之前就认为很有用,在使用该APP之后这一比例提高到35.71%,在使用该APP之前有42.86%的学生认为有用,在使用之后这一比例提高到58.93%,在使用该APP之前有16.0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在使用之后这一比例下降到3.57%,在使用之前有17%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在使用之后这一比例下降到3.57%。利用方卡检验计算得出,说明小学生在应用该APP前后的体育认知出现非常大的变化。
结合上表数据了解到对于情感的态度来说,在使用该APP之前有46.43%的学生认为体育无所谓甚至产生了厌倦心理,在使用该APP之后这一比例下降到3.93%。利用方卡检验计算得出,说明小学生在应用该APP前后体育情感态度出现非常大的变化。
结合上表数据可以了解到,使用该APP之后,非常想要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从原先的四名提高到十名,想要参与锻炼的学生由原先的12名提高到14名,认为体育锻炼无所谓的学生从原先的10名下降到3名,不想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从原先的2名下降到1名。利用方卡检验计算得出,表明小学生在应用该APP前后体育参与意愿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由此可以发现体育信息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使用该APP的情况,也会对其造成一定影响。
(四)小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变化
体育价值观展现的是人类脑海中的体育价值,简单来说就是对体育价值的看法,当人们对体育问题进行判断时往往受到体育价值观的影响,是人们对体育运动价值理解和评价的总和,主要有体育认知价值体系和价值取向两方面组成。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该APP和手机的融合程度更高,让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而这一改变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价值观。
从表格中可知,使用天天跳绳APP前后在体育价值认知体系排序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使用天天跳绳APP后健康价值、娱乐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的占比都呈现出显著提高的趋势。
五、结论与建议
智能APP产生的显性影响反映在使用APP之后小学生的等素质都获得了明显提升。研究发现在参与体育运动中,使用智能APP可以帮助学生锻炼体质,增加耐力,增强心肺功能,减肥塑形,智能APP和学生体育锻炼的融合可以帮助小学生增强身体素质。
学校可推进体育休闲运动,多层次、多方位地按照实际需要融入季节或主题活动元素,基于运动类APP平台,借助相关条件推出活动或比赛;利用运动类APP的强大组织功能,将中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合理提升体育锻炼活动的频次。
参考文献:
[1]王立军.运动类APP对大众健身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10):48-49.
[2]张洪铭.跳绳网络打卡对少儿健身行为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21.
[3]张健.“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在跳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