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强
每当灾难、事故、疫情等安全应急事件发生,不论其规模、范围、烈度大小以及时间长短,在预防、处置、善后的全过程中,安全应急产业不仅不可能缺位,而且其战略性、根基性、保障性、延伸性、唯一性的特性,在所有作为与贡献中均是无可替代的。
目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发展短板及瓶颈也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所需要素配置不到位、产业链散而乏力、产学研金尚无有机关联、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拳头项目及产品不够规模,著名品牌还未发挥效应、市场尚待培育及激活。安全应急文化与服务还未在产业中确立应有的位置。研发难、立项难、试验难、融资难、量产难、推广难的实际状况,并未有实质性的改善。产业理论的研究较薄弱,有限的研究成果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对于产业实践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层面。产业整体的质与量,在完成使命的能力方面亟待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口罩由可备品成为了必需品,曾出现“一罩难求”现象。极端的峰值需求同口罩供给间出现的严重失衡现象暴露出了安全应急产业属性含糊不清、导向片面等弊端。
安全应急产业既拥有市場属性,也拥有肩负国家重大需求的社会属性。一般而言,产业的社会属性将以满足安全应急需求包括潜在需求为导向。
安全应急状态下所需的装备、物资与服务因投入应用的突发性,以及时间、地点、领域、环境、强度、难度的不可预料性,特别是不能以逐利为目的,具备了安全应急产业社会属性的基本要义。
而市场属性部分则以满足市场的现实需求为主要出发点。市场属性的灵动性与逐利性的本质难以对安全应急的刚性需求负责,更无法虑及安全应急状态下的专门需求与峰值需求。试想,市场自身尚在茫然状态,何以向产业发出或提出需求导向?
“安全应急时有需求,平时可能无市场”是安全应急产业面临的不可回避的瓶颈性难题。
凡是市场认定有风险、市场无需或仅有小需、无利益或利益过低、闲置率过高或使用率过低,但在安全应急状态下又是刚需、急需、大需、包括峰值需求的一切物资、装备、产能、服务等,应归类于社会属性。对于这部分需求,不能苛求市场予以承担,而应由社会或政府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担起来。涉及安全应急物资、装备、服务的储备原则、储备规划的研究和编制,以及使用、补充、更新、折旧、处置、销毁等制度的订立,以实现以安全应急需求侧反导供给侧的正向互动。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安全应急产业有社会属性与市场属性共存的双重属性;安全应急有与一般市场同在的双重导向。
从安全应急产业的使命出发,现阶段安全应急产业应秉持以社会属性为主、市场属性为辅;以满足安全应急需求为首要导向,满足市场一般需求为次要导向的理念。
整个产业须毫不迟疑地担负起社会属性的重大使命,须聚精会神地将重点放到国家与社会的安全应急需求上来。与此同时,要着力培育与满足市场的某些需求。这需要建立在对于产业中的社会属性与市场属性两大类别相对严格划分的基础上,赋予行之有效的与之相匹配的专有机制和特殊政策,才能行以致远。
安全应急产业事关全体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安全稳定。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培育和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全过程,将目前的行业行为上升到国家行为,进而贯彻为全社会和全民的行为,应该提升至国家紧要的战略去对待。
建议积极推进国家《安全应急产业促进法》早日立项、起草、通过、发布实施。设立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发展领导机构;从“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的需求出发,完善现有政府职能部门;组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发展集团;设立国家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基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金融支持与产品和服务出路等瓶颈性问题。
出台更有力度的产业支持政策、全面系统规划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制定有针对性、前瞻性的政策措施。深入研究安全应急产业在生产准入、市场准入方面的特性及标准、设定安全应急产品及服务进入政府采购或专门采购目录程序的简化等独特的问题。同时专门制定如市场培育、财税金融、科研开发、产品制造、推广应用、进出口、标准体系、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
重视安全应急装备、产品、服务的储备(包括产能的储备)原则及储备规划的研究。同时,特别制定安全应急产品的采购、使用、补充、更新等方面的专门政策或规定。
研究完善安全应急标准体系的建设。制订安全应急的母标准。用安全应急的母标准重新审视现有和已有的产品与服务的标准。凡产品在生产、使用、保管、运输甚至销毁的全部过程中有安全隐患、有可能带来次生安全问题的,必须加以修订完善或予以坚决否定。
加强安全应急状态及产业的动态研究,实时通过媒体发布全国或区域的安全应急状态指数及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指数。
将安全应急教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建议尽快建立健全相关学科专业,设立综合性国家安全应急工程大学;建成不同层次不同方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对在校学生进行必修课式的安全应急教育。同时实施对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等人群的贯以终生的差异化全民安全应急教育培训。
安全超越一切之上,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绝对的优先权,安全应急产业的社会意义及产业容量巨大,更进一步确立安全应急产业在国家所有产业中的最优先原则和更高战略地位,是国家之必须、社会之必须、人民之必须。是产业之幸、人民之幸、国家之幸、世界之幸。
根据产业特征,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研究探讨产业发展规律,提出或完善产业发展方针,正逢其时。笔者建议,将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方针设定为:“安(平)而思危(急)、危(急)而完备、备而减患、患而大治、治而升安(平)”(其中括号中的字为应急产业专用)。意在揭示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同时为构建符合安全应急产业特质、为安全应急产业可持续发展在运行模式等方面提供认识及方法框架。1C2DC8C3-69ED-420C-BB49-FD84C1BDA931
安(平)而思危(急):即使在安全的平时,也必须对随时可能突发且持续的、全域或单独的、全状态或局部的一切安全应急的场景与全部需求,进行周密而全面地思考、研究、部署、落实。
危(急)而完备:安全时必得完全配备并做好:快速高效的指挥系统、科学可靠的各类预案、满足需求的各类装备物资、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及志愿者队伍和全民安全应急知识及技能的熟练掌握等充分准备。
备而减患:“有备”可使大患变小患,使小患得以控制。有备的最大功能就是尽最大努力快速高效地减少安全应急状态下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患而大治:对于已发生的安全应急事件,将根据其规模、范围、烈度大小以及时间长短,调动已备力量及所有要素,精准施策、科学处置。尽最大力量、最大可能、用最短时间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要注意防止衍生与次生危害的发生。同时要查找原因、捋清短板、提出整改,力避事件的再度发生。
治而升安(平):在平安时,经由有质量的“思危(急)”和“全备”,让社会有保障地运行,让人们有保障地生活。安全应急事件发生后,经过有效的“减患”与“大治”,事件得以完全平复,灾后或事后的硬件建设和人文环境的建设,无论是原地还是移地、重建还是新建,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及水平较事前平安时必将有更大的提升。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将安全应急产业更多的重点倾注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与应急救援方面,这使得产业在规模上未能适应“大安全,大应急”的格局,在市场能量方面未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应急产业的内涵应更加细化,其外延应更加扩展,同时也应有更凝练的产业概括。
三大领域: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态。
安全不仅仅指安全生产,更应涵盖安全生活与安全生态,甚至大于安全生产。安全生活是人们基本生存乃至追求幸福生活的最起码的保障底线;安全生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们能更安全地生活和创造更为安全的生态;安全生态是人们赖以生活与生产的最基础的条件与环境。因此,以安全生产去涵盖所有安全及产业领域,不够全面。
从一定程度上讲,仅仅围绕滿足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为重点而运行的产业是有限产业,主动将安全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工作、运动、急救、护理、防病、防伤、防毒、防水、防火、防风、防电、防震等)与安全生态(人类在生存发展等方面所必备的一切客观保障、必须资源等生态条件和生态状态。)两大拥有巨大容量与空间的领域扩及至本产业,使其在一定程度上的有限产业向相对的无限产业方向扩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与方向,也是丰富市场内容、加速向以市场为导向主动转化的积极举措。
三大板块:制造、文化、服务。
单纯的安全应急装备与产品制造,道路及前景有限。从全社会的视角来审视安全应急产业,应涵盖制造、文化、服务三大板块。三者互为关联,互为支撑。
制造:产业的骨干板块。提倡产品在满足专业需求、单一需求的同时,尽量向多功能和兼顾平时和应急时均能发挥作用的方面发展。提倡装备及产品在提高利用率、压缩闲置率方面能有更积极的作为。应特别关注专用与兼用装备与物资的研发、生产、储备的比例,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整改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的类别相对分明。各地在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设时,应有针对性的根据服务区域多发的灾种、事故的不同,有前瞻性地研发生产适用的装备及物资,做到统一规划、错位发展。
文化:产业的灵魂板块。安全文化是人类自身在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为维护自身的健康与安全所创造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安全关系、各类的安全成果的积淀与显示。在努力让安全应急文化深入人心的同时,以弘扬安全应急文化主题而创造的安全应急文化产业应作为一个新的、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增长点去大力培育与发展。
服务:产业的保障与实施板块。对于社会而言,整个安全应急产业全部属于服务产业。安全应急服务是指为适应整个安全应急的需要,为政府、社会、企业、社区、公民等提供全面或部分安全应急解决方案的服务。包含从宏观的全面安全应急体系的建立到微观的技术解决措施。
三个阶段:事前、事中、事后。
事前:以极端恶性安全应急事件随时发生为设定。强调个体或群体安全应急文化素质的养成及提升,调动一切预防预警的措施与手段,防止安全应急事件的发生;作好应对极端恶性安全应急事件的一切准备:快速高效的指挥系统、科学可靠的应急预案、满足需求的各类装备物资及保障系统、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及志愿者队伍、熟练掌握安全应急知识及技能的民众,以保障不时之需。
事中:直面已发生的安全应急事件;始终以人的生命至上为顶格宗旨,调动已备所有力量及要素,以最快的速度抢救一切生命;迅速判明事件发生所形成的恶性场景的原因,将全部需求调度到位;处置已发事件,遏制已发事件的扩大或恶化,预防及阻止次生危害的发生;尽早全面解除安全应急状态;同时查找原因,捋清短板,提出整改,力避事件的再度发生。
事后:经由合力整治,安全应急事件得以相对平复,进入场景硬件和人文环境的重建阶段。无论是原地还是移地,是重建还是新建,让社会更有保障地运行,让人们更有保障地生活将成为新的重要的建设目标。其中包括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确立建设方案,对相关人员实行心理救助、伤痛治疗,更进一步提升人们的安全应急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区域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态的整体水平。1C2DC8C3-69ED-420C-BB49-FD84C1BDA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