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2022-06-06 01:20张德涛张景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年3期
关键词:禀赋专利绿色

张德涛,张景静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要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2019年出台的《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阐明了如何实现这一顶层设计。自此,“绿色技术创新”进入党内最高纲领性文件。相较于传统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旨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环境污染[1]。“十四五”规划提出,中国要推动绿色发展,而绿色技术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动力支撑。由此可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是目前中国亟须解决的核心要务。长期以来,中国存在的一个典型化事实是,各地方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高度相近。地方政府作为“本地人”,比较了解辖区内的实际资源禀赋[2],为何采取平衡性的经济增长目标行为呢?晋升锦标赛理论认为,经济增速作为官员晋升的核心指标,地方政府在同侪间不愿甘拜下风,倾向于调高经济目标[3]。另一方面,通过对比地区经济增长目标和实际经济增速发现,地方政府能较好地实现经济目标。所以,完成经济目标在中国有一定的隐含强制性,不可“放卫星”式地制定过高的目标。上述双重因素使得设定与其他地区保持平衡的经济目标成为地方政府的占优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现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意味着平衡性经济增长目标的行为与中国地区间不平衡发展的现实相悖,不是所有的地区都有轻易完成目标的资源禀赋,目标偏离实际资源禀赋的地区面临增长压力。中国分权式的治理结构赋予了地方政府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在增长高压下,旨在实现环境效益的绿色技术创新无法满足短期内快速发展经济的需要,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扭曲绿色创新领域的资源配置以拉高经济增速至目标水平。而具有正外部性的绿色技术创新又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制度理论认为,外部资源(如补贴、政策扶持等)的获取依赖于企业对政府制度的遵从,宏观层面的增长压力会传导至微观企业,目标偏离导致的政府短期行为有偏地引导企业投资导向,导致企业偏离绿色创新轨道。

在上述背景下,为助力绿色发展,有必要探讨宏观层面政府制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偏离实际资源禀赋的行为对微观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为此,该研究首先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推出的“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IPC)”识别中国企业的绿色专利数据;其次,利用灯光数据和实际GDP增长率计算实际资源禀赋,结合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计算目标与资源禀赋的偏离度;在此基础上,基于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研究目标偏离资源禀赋如何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结论可为现行的经济增长目标策略能否与中国绿色发展携手共进以及如何优化目标管理、完善支持绿色技术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政绩考核体系等提供经验证据。该研究从政府制定经济增长目标行为的角度揭示制约绿色创新的制度因素,能丰富政府行为的相关文献,延伸制度与创新的文献脉络。

1 典型事实、文献评述与研究假说

1.1 典型事实:地区间高度平衡的经济增长目标

基于中国各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作者手工收集了30个省份(西藏及港澳台地区由于数据缺失,未在研究样本内)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根据图1,各省份2000—2019年经济增长目标存在高度平衡性,且地区均值高于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的数值,也验证了中国“层层加码”的现象;另一方面,根据各省份经济目标每年的均值和标准差(图2),均值远大于标准差,说明各地区经济增长目标的波动性较小,也证明了地区间增长目标的高度平衡性。这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典型事实。

图1 经济增长目标的平衡性:30个省份2000—2019年的均值

图2 经济增长目标设定:2000—2019年30个省份的均值和标准差

中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强制性[4],限制了地方政府不能设定过高的增长目标。但地方为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不在同侪竞争中败下阵等,又倾向于调高经济增长目标,使地方政府采取与邻近地区相近的经济增长目标成为占优选择。而中国不平衡的发展现状意味着并不是全部地区都能完成目标,目标偏离资源禀赋的地区面临经济增长压力。

1.2 文献评述与研究假说

绿色技术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如,王海龙等[5]研究表明绿色创新显著提升了绿色增长绩效;许可等[6]发现绿色创新显著抑制了污染物排放;肖黎明等[7]发现绿色创新有助于改善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由此可见,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长效机制。然而,Marin[8]研究表明绿色技术创新的回报偏低,短期内会对企业更有利可图的创新产生挤出效应;Li等[9]、Ghisetti等[10]认为绿色创新需要更多资金,有更高风险。上述因素导致企业绿色创新动力不足,加之绿色技术的正外部性特征,使得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从政府角度研究绿色创新的文献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基于制度理论的文献,主要从合法性角度研究企业绿色创新。合法性是指实体行为是否符合所处环境构建的规范。政府根据特定时期的环境,认知企业行为的合法程度。Lozano[11]认为企业对制度的遵从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维度。Bossle等[12]发现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与其对政府规则的遵从高度相关。所以,政府的宏观引导会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利益进化博弈论认为利益相关者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企业面临的困境。所以,另一方面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文献,Delgado-Ceballos等[13]发现政府作为企业利益相关者能够通过创新政策扶持等因素影响企业绿色创新。基于利益相关者施加的外部压力,Requate等[14]发现政府的强制性管控不能促进绿色创新。但是徐佳等[15]发现中国政府的命令式管制才是提升绿色创新的主要路径。上述文献表明政府行为是影响绿色创新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加之绿色技术的正外部性,使得绿色创新领域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而政府政策导向服务于特定时期需要完成的目标[16]。经济增长目标行为是政府通过设定经济增长目标指导辖区本年度的经济发展。关于经济增长目标行为与技术创新的文献,如,李茫茫等[17]认为经济增长目标压力对研发存在挤出效应;纪祥裕等[18]发现过高经济增长目标会拖累技术创新进程。根据激励理论,经济主体倾向于将资源集中在有助于目标实现的领域。绿色技术创新的首要目标是实现环境效益,无法满足地方政府短期内快速拉高经济增长的需要,使得面临增长高压的地区推进绿色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据此,可以合理地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如果地方政府因经济增长目标偏离资源禀赋而面临过高的经济增长压力,将不利于推进绿色技术创新。

2 研究设计

2.1 指标计算、数据与变量说明

文章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目标偏离实际资源禀赋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样本数据是2000—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和对应的公司、行业、地区层面的经济数据。专利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司和行业层面的经济数据来自国泰安和Wind数据库,地区层面数据来自政府工作报告、CEIC数据库、各省统计年鉴。

2.1.1 解释变量:经济增长目标偏离实际资源禀赋的程度

参照Henderson等[19]的研究,使用夜间灯光卫星数据拟合官方公布的实际GDP增速计算潜在增长水平。夜间灯光数据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且最大程度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鉴于DMSP/OLS数据(1992—2013年)与NPP/VIIRS数据(2013至今)存在差异,该研究采用两种处理方式。①分样本回归: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分别拟合公布的经济增速。②借鉴DID思想:设置虚拟变量吸收两份数据的差异,2014年及之后为1,其余年份为0。

用前5期Real_GDPGit的均值作为实际资源禀赋,计算目标偏离度(分样本:PGDPA5Devit,DID:PGDPA5-Dev_DIDit):经济增长目标减实际资源禀赋。该值越大,偏离度越高,经济增长压力越大。

2.1.2 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专利最直接地反映了绿色创新水平。根据201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推出的“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利用专利分类号检索企业绿色专利(GPAT),包括发明(GIPA)和实用新型(GUPA)专利两类。研究对象是经济增长目标偏离资源禀赋导致的经济增长压力是否抑制了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性,所以采用绿色专利申请量。

2.1.3 控制变量

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地区和企业层面引入控制变量。地区层面:市场化指数(MS)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MGS)[21]、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FisPr)、财政支持创新的力度(STOR)、创新环境(PAT、PMT)。企业层面:公司规模(lnTA)、盈利能力(ROA)、资产负债率(Lev)、有形资产比例(TAR)、流动资产比例(CAR)、企业税负(TR)、现金比例(CR)、成长性(GrowthA)、托宾Q值(TobinQ)、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兼任(BCY)、独立董事占比(PND)、公司年龄(Age)。主要变量的说明及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2.2 模型设定

为探究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目标偏离实际资源禀赋对微观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构建计量模型(4)。

其 中:GreenInit是 绿 色 专 利(包 括GPAT,GIPA,GUPA);模型引入偏离度的一次项(PGDPA5Devit)和二次项(PGDPA5Devit2),根据其系数判断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Xit是地区和公司层面的控制变量,其余变量定义同式(1)。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基本回归

首先采用OLS,控制时间、行业、地区固定效应后对模型(4)回归,见表2。根据回归结果,经济增长目标偏离资源禀赋的程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积极性呈“倒U型”关系,说明在现有资源禀赋能轻松实现的经济增速的基础上,政策当局因地制宜地适度提高经济增长目标能激励绿色创新。可能的原因是,适当的压力提高了当地政府的努力程度,激励其寻求新知识或技能更好地完成目标,绿色创新在当下经济发展转型期不失为一种好工具。但如果地方政府为了与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保持相对平衡,忽视自身资源禀赋制定了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将会抑制绿色创新。可能的原因是增长高压引发了政府的短期经济行为,扭曲资源配置到快速拉高经济增速的领域,挤占了绿色创新的资源。另外,DID和分样本计算的偏离度的回归结果相近,说明两种方法相对合理。

表2 OLS回归结果

鉴于专利是计数数据,违背OLS正态分布假定。“偏态因变量”主要用泊松或负二项回归,泊松回归要求均值等于方差,方差大于均值的数据更宜用负二项回归。根据表1,绿色专利数据方差大于均值;根据表2,过度离散原假设的“alpha=0”被拒绝。另外,绿色专利数据存在过多零值,LR检验的ll统计量的绝对值足够大,说明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ZINB)更合理,后续实证检验均采用ZINB。用ZINB再次检验目标偏离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见表3。目标偏离与绿色技术创新依旧呈“倒U型”,也支持适度提高经济目标(0.248)对绿色创新有激励效应;与实际资源禀赋相比,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0.031)是抑制效应。关于控制变量,企业层面的企业规模、盈利能力、有形资产比例能显著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地区层面的财政压力显著抑制绿色创新,也支持政府面临经济压力时不利于推进绿色创新的结论。

表3 零膨胀负二项回归结果

3.2 稳健性检验

3.2.1 外生政策冲击检验

2006年中国将环境政绩作为官员晋升的考核指标,改变唯GDP增长的政绩考核,这一制度变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目标偏离资源禀赋与绿色创新的关系。为此,设置虚拟变量(MPC)引入回归模型,结果见表4。表4的(1)列仅引入MPC,表明重视环境政绩考核推进(1.771)了绿色创新;表4的(2)列引入MPC与目标偏离的交互项。结果表明,MPC强化了适度提高经济目标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缓释了目标过度偏离资源禀赋的抑制效应,未改变前文关于目标偏离与绿色技术创新呈“倒U型”的结论。

表4 稳健性检验:外生政策冲击检验

发展目标的选择与官员面临的政绩考核有关,MPC的结果说明政绩考核引入环境指标能够强化地方政府对绿色创新的重视。如果基准回归结论稳健,即地方政府面临增长高压时,通过挤占绿色创新领域的资源,进而拉高经济增速到目标水平的方式抑制了绿色创新的结论成立,则面临环境政绩压力的地区,扭曲效应较小。由于环境目标责任制的政绩考核是一次性铺开的政策,无法构建“实验组”和“控制组”。为此,该研究按照受改革冲击的强度作为划分“实验组”和“控制组”。政绩考核内容明确提出将化学需氧量、SO2和GDP能耗作为环境绩效考核指标,所以,根据经过GDP标准化的三项指标的均值划分面临环境政绩压力的高、低组,结果见表4的(3)列和(4)列,符合预期。有环境压力的地区,目标偏离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不显著;环境政绩压力小的地区,“倒U型”的关系依旧成立。

3.2.2 目标偏离度的测算偏误问题

首先,该研究采用分样本回归和DID方法计算目标偏离度,回归结果见表2—表3,两种计算方法不影响目标偏离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结论稳健。其次,为了检验时间跨度(前5期)选择是否影响实际资源禀赋的计算,分别采用前4期和前6期再次计算资源禀赋和偏离度(PGDPA4Dev和PGDPA6Dev),实证结论稳健,说明时间跨度的选择不影响目标偏离与绿色创新的关系。

3.2.3 创新的滞后效应

鉴于绿色专利的时间周期较长,当期变量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不能立即反映在当期专利产出上,影响可能存在滞后性。为此,将全部解释变量滞后一期进行回归,结果依旧稳健。

3.2.4 更换控制变量

为检验控制变量选择的影响,对控制变量的指标进行替换,线性插值补齐控制变量的缺失值,删除不显著的控制变量,进一步增加控制变量,结果依旧稳健。

篇幅限制,上述稳健性检验结果未列示。

4 异质性分析

4.1 专利类型的异质性分析

发明专利要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而实用新型专利只需具备实质性的特点和进步即可。因此,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难度相对更高,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因此,目标偏离对绿色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影响可能存在异质性。根据表3的结果,相较于实用新型专利(0.207,-0.027),偏离度对发明专利(0.250,-0.033)的影响更大。

4.2 公司层面的异质性分析

4.2.1 公司规模

企业的资产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资产规模相对充裕的企业能够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另外,基本回归结果也说明资产规模、有形资产比例显著影响绿色创新。为此,文章以企业绿色专利总数(GPAT)为例,分样本对大型、中小微企业回归,结果见表5。相较于大型企业(0.199,-0.024),目标偏离资源禀赋对中小微企业(0.609,-0.079)影响更大。相较于中小微企业,大型企业在获取资源、管理等方面更有优势,受政策冲击的影响较小。该结果也说明中小微企业更易受宏观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

4.2.2 行业特点

目前,中国无法做到对高污染行业“一关了事”,从源头控制污染物排放成为重要措施。为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战略,中国出台了系列政策倒逼高污染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技术改造。对高污染行业而言,控制排放成为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常态化约束,配置资源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也成为其必要战略;对非污染行业,绿色创新更多的是赢得竞争优势的策略性行为,有一定的可调整性。因此,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将污染企业和非污染企业进行分样本回归,识别经济增长压力对绿色创新在不同污染密度行业的异质性。根据表5的(3)列—(4)列结果,对非污染企业,目标偏离与绿色创新呈“倒U型”,对污染企业无显著影响。

表5 公司层面异质性:公司规模、行业特点、公司属性

4.2.3 公司属性

地方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存在天然的“政治联系”,是地方政府执政意志的延伸。为了实现发展目标,地方政府更易干预地方国企的投资。另外,基于“政治动力观”[17],国有企业的经理人为迎合政府更加遵从制度安排。根据表5的(5)—(7)列,按公司属性的分样本回归结果,偏离度对地方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无显著的影响。可能原因是,地方国有企业是地方政府实现经济目标的主要载体。

4.2.4 公司治理水平

绿色创新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所以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可能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参照鞠晓生等[22]计算企业融资约束指数(FC),按照均值将企业分为融资约束高、低组进行分样本回归。根据表6的回归结果,融资约束越低,即资金压力越小的企业,适度提高目标的激励效应更大(0.307>0.178),目标过度偏离资源禀赋的抑制效应也更大(-0.034<-0.022)。这可能是由于适度压力激励经济体寻求新技能(如绿色技术)完成目标时,资金充裕的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绿色创新领域,但过度的增长高压又会扭曲资金充裕的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快速拉高经济增长的领域,挤占绿色创新的资源。

相对而言,绿色技术创新有更高的风险,企业的风险管控能力也会影响绿色创新。根据博迪内部控制指数(IC),将企业分为内控好、差两组,结果见表6。内控能力好的企业在政府引导绿色创新时更加积极(0.256>0.210),在政府亟须发展经济时,为保持竞争力更加迎合政府而放弃绿色创新(-0.032<-0.030)。

创新能力强的企业通常具有持续性的创新活动,创新进程受政策冲击较小;而创新能力弱的企业,创新活动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企业的创新能力(IA)会影响绿色专利的产出。根据企业专利被引量将企业分为创新能力高、低组。根据表6,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适度提高目标的激励效应更大(0.286>0.277),过度提高目标的抑制效应更小(-0.023<-0.044)。

表6 公司层面异质性:治理水平(融资约束、内部控制、创新能力)

4.3 地区层面的异质性

特定的区域创新环境(RIE)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根据地区的专利申请量(RIEA)划分区域创新环境质量,结果见表7。创新环境较好的地区,目标偏离对绿色技术创新无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提高地区整体创新能力,能实现经济绩效和绿色发展的双重目标。地方政府要注重地区创新环境的培育。

地区法律环境(LE)影响专利保护程度,进而影响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按照地区每万人拥有的律师人数评判地区法律环境的优劣。从表7可知,法律环境好的地区,偏离度对绿色创新的影响更大。原因可能是,法律环境较好的地区在法规执行力度、投资者的创新保护、企业获取法律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高,所以,宏观政策变化对创新的边际效应较大。

表7 地区层面异质性:创新环境、法律环境、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是一个综合了经济增长、能源投入、污染物排放反映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指标。该研究采用DEA模型计算了各地区的GTFP,按均值划分绿色发展水平高、低组。从表7可知,在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目标偏离的影响更大。原因可能是,绿色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绿色专利产出较多,宏观政策对其影响的边际效应更大。

5 结论与启示

“十四五”时期,中国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绿色技术是绿色发展的动力支撑。该研究利用灯光和经济增长目标数据计算经济增长目标与实际资源禀赋的偏离度,研究宏观层面的经济增长目标偏离实际资源禀赋如何影响微观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研究发现,目标偏离与绿色技术创新呈“倒U型”,即适度提高经济增长目标施加的压力提高了政府的努力程度,激励其寻求新技能(如绿色创新)完成目标;但目标过度偏离资源禀赋导致的增长高压会扭曲政府的资源配置,抑制绿色创新。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相较于实用新型专利,绿色发明专利的影响更大;中小微企业更易受政策导向的影响;非污染企业的绿色创新影响更大;相对缺乏政治资源的非国有企业在风险较高的绿色创新领域更加遵从宏观制度导向。资金充裕企业的绿色创新积极性更高,但增长高压又会扭曲其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快速拉高经济增长的领域;内控能力好的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更加迎合政府;创新能力高的企业,目标偏离的激励效应更大,抑制效应更小。创新环境好的地区,目标偏离对绿色技术创新无显著影响;目标偏离在法律环境和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边际效应更大。

研究结论为完善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助力绿色发展等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①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方面,中国经济是“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组合,政府的宏观目标会通过政策传导至微观企业。中国有必要优化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如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扩展为经济发展目标管理,中央引导地方政府制定经济增长目标时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引领地区立足实际设置发展目标。②创新体系方面,完善支持绿色创新体制机制时,要充分考虑绿色技术特点。相较于传统创新,绿色创新在资金需求、风险、“市场失灵”等问题上更加突出,如何有效发挥财税工具、产业政策、金融体系等激发绿色创新值得深思,且要重点关注易受政策影响的非国有和中小微企业。③政绩考核方面,为激励地方政府推进绿色创新的积极性,应强化对绿色创新指标的考核,弱化经济增长权重,深化多重考核目标理论在中国的应用。

猜你喜欢
禀赋专利绿色
绿色低碳
专利
讲故事的禀赋——梅卓长、短篇小说合论
要素禀赋论的局限:个体与企业家才能缺位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禀赋的概念、内涵及其与体质的关系
初始商业文化禀赋如何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再造绿色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